Workflow
文物修复
icon
搜索文档
金光再现:大足石刻观音造像与它的守护者们︱文物修复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08:55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概况 - 千手观音造像位于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南崖,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年)[1] - 造像龛高7.7米,宽12.5米,占崖立面面积88平方米,是我国最大的集雕刻、贴金、彩绘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1] - 2008年汶川地震后被列为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1] 造像病害状况 - 因千年风化、地震及潮湿环境影响,造像出现岩体疏松剥落、雕刻断裂、金箔变色起翘等34种病害[2][6] - 造像手臂数量经首次精确统计为830只(手817只、臂13只),法器246件[6][7] 修复技术突破 - 创新采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结合工业X光探伤、红外热像等现代技术,病害诊断准确率达95%[4][5] - 首次在石窟修复中应用三维扫描、虚拟修复技术,绘制300多张病害图及1000余张调查表[5][6] - 针对潮湿环境,放弃传统牛胶改用川渝本地大漆材料,使用约1吨大漆和100多万张金箔完成贴金修复[8][10][18] 修复工程难点 - 主尊右侧前伸手存在25度角度偏差,团队考察30余座石窟后首创可拆卸式对称修复方案[11][12] - 修复历时8年,团队成员需长期高空作业并忍受极端工作环境(夏季高温蚊虫、冬季透风寒冷)[15][16] - 大漆实验导致多数成员皮肤溃烂,仍坚持无休完成修复[17] 修复成果与意义 - 2015年6月13日完成修复,成为我国大型不可移动文物自主修复的首个成功案例[18][19] - 开创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石窟修复范式,为5万余尊大足石刻造像保护奠定基础[19][20]
2025年江苏省文物行业职业技能选拔赛举行
新华日报· 2025-05-19 07:51
赛事概况 - 2025年江苏省文物行业职业技能选拔赛于5月18日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涵盖金属、陶瓷、纸张书画、木作、泥瓦作文物修复及考古探掘6个项目 [1] - 赛事采用"理论考核20%+实操竞赛80%"的评价体系,吸引全省70名精英选手参与,形成"老中青"人才梯队 [1] - 比赛通过线上直播推广,旨在提升公众对文物修复行业的认知 [5] 修复技术与创新 - 金属文物修复需处理有害锈(如锌粉除锈),陶瓷修复需完成无痕修复并同步编制修复档案 [1][2] - 现代修复强调可识别性修复,需记录修复部位、材料及手法,为后人提供参考依据 [2] - 陶瓷修复涉及石膏补配、胶粘剂粘接、仿釉涂料等步骤,如清粉彩折枝花卉纹盘的复原耗时11小时 [2] 项目考核细节 - 考古探掘项目要求选手使用洛阳铲判断地层堆积,完成3个探孔钻探及布孔图绘制 [3] - 纸张书画修复需精准把控纤维走向与色彩匹配,木作修复按清式工艺制作斗栱构件 [3] - 泥瓦作修复考核"一卧两斗三层"空斗墙砌筑,考验砖料加工与灰浆配比技艺 [3] 行业发展趋势 - 文物修复从传统手工技艺转向融合现代科技与科学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4] - 参赛者年轻化、社会化特征显著,涵盖博物馆、高校及企业,体现行业薪火相传 [4] - 赛事目标为以赛促学、以赛促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 [4]
修复尼泊尔九层神庙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9 06:02
中尼文化遗产保护合作项目 - 中国援助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于2017年开工,2022年通过中期验收,2024年通过竣工验收 [6] - 项目是中国政府援助尼泊尔震后重建一揽子中长期项目之一,也是中国在尼泊尔开展的首个震后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7] - 项目受中国商务部委托,在中国国家文物局的技术指导下,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整体修复任务 [7] 项目修复成果 - 九层神庙建筑群修复后,在罗汉院布设了中国援助尼泊尔九层神庙修复项目的永久展览 [6] - 3700余件雕刻构件按原型制重做补配,老旧构件利用率达到85% [11] - 80余名当地技艺精湛的木雕工匠与泥瓦匠受聘开展构件的精细修复、利用与预拼装等工作 [11] 修复技术挑战 - 九层神庙建筑群在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约有550平方米的局部建筑完全倒塌 [8] - 东南角塔整体向西南方向歪闪,严重倾斜,80%的墙体因为地震造成的挤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和开裂 [8] - 建筑局部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排水不畅等问题 [8] 修复技术方案 - 项目工作队首先对墙体进行支撑加固,减少墙身荷载 [9] - 对屋面及出现漏水、渗水的地方做临时防水层,在罗汉院内院与建筑外圈分别搭设内、外满堂脚手架 [9] - 采用金属绳索对结构薄弱节点进行加固,这种柔性材料能够很好地与硬质娑罗木配合 [13] 中尼文化合作 - 项目工作队专门聘请了世代在王宫工作的传统木匠和尼泊尔专家参与修复,严格遵循纽瓦丽建筑的传统工艺做法 [13] - 中方团队和尼泊尔文物保护同行以及当地传统工匠互学互鉴,互帮互助,顺利完成九层神庙震后修复 [14] - 尼泊尔考古局原局长高塔姆称赞修复项目保护了九层神庙建筑群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14] 后续合作项目 - 目前中国团队正在尼泊尔努瓦科特杜巴广场王宫开展修复工作 [15] - 努瓦科特杜巴广场王宫修复一期项目是中国政府援助尼泊尔文物保护修复工程的第二个项目 [15] - 该项目将使该遗产各要素得到真实、完整的保护,同时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尼泊尔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合作交流 [15]
机器人、无人车、修文物,北京市职教社携院校企业首次亮相科博会
新京报· 2025-05-09 23:25
职业教育与科技产业融合 - 北京市中华职业教育社组织6家院校及企业参展科博会 聚焦"科技引领 职教新行"主题 展示机器人 无人车 文物修复等领域成果 [1] -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展示机器人 无人车研发平台 以及与清华 北工大 亦庄机器人公司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案例 [2] -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展示国家级智能车路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成果 包括自动驾驶仿真测试模拟座舱 无人配送物流车 智慧物流数字孪生系统 [2] 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 "0306小巨人"机器人展示运动控制与智能感知技术 曾亮相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 [2] - 北京城市学院展示清化寺东魏石佛修复与复制 四季娃系列作品结合传统髹漆技法与现代设计理念 [3] -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展示机电一体化竞赛设备 数控铣与数控车金牌作品 以及与奥迪 首航等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模式 [3] 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应用 - 学大教育展示垂直AIGC教育大模型 通过实时问答 智能创课等功能展现人工智能重塑教育交互模式 [4] - 北京华航唯实展示复合机器人 人工智能实训箱 移动机器人开放平台 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研训平台与视觉研训平台 [4] - 展览通过无人机 机器人小车等设备动态演示低空经济场景应用 展现"产教融合+数字赋能"创新生态 [4]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 - 展览呈现院校在机器人 智能交通 文物修复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以及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 [4] - 通过"可看 可触 可体验"形式展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 大有可为" [4] - 北京市职教社将推动"教育链 人才链 产业链 创新链"四链协同发展 促进首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