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制造
搜索文档
走向下一个“蓝色十年”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1-19 12:07
创新成果发布 - 全球首个面向深海典型生境的多模态大模型“深海生境智能认知与探索多模态大模型”发布,标志着在深海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领域取得引领性突破[4] - 中国首个“遥感-重构-预测”全链路人工智能海洋大模型“瞰海”发布,已完成研发与业务化部署,可实现对海洋环境的深度透视与前瞻预测[4] - 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发布最新一期《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报告》,系统评估亚太地区在海洋生态健康、经济增长等五个支柱领域的进展和成效[5] 产业投资与合作 - 中欧蓝色发展投资基金发布,首期募资规模达20亿欧元并配套设立100亿元人民币基金,启动规模分别为2亿欧元与20亿元人民币,重点投向海洋信息与数字孪生、蓝碳经济等领域[7] - 鹭江创新实验室达成三组重要合作,包括与钦实集团等设立海洋产业基金、与福州新投等发起规模10亿元的合作基金、与厦门创合鹭翔设立海洋发展领域投资基金[7] - 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上19个项目进行签约,合计签约额超过139亿元[8] 深海生物制造发展 - “深海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在深海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物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9] - 成立由24名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为创新中心的科研布局、技术攻关及产业转化提供高水平智库支持[9] - 三位院士的报告深入阐述深海生物制造在代谢工程、功能分子发现、新药开发等方向的最新进展,指出深海生物资源开发是落实“蓝色经济”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10] 国际规则与治理 - 中国批准《BBNJ协定》,开启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的新篇章[13] - 会议指出《BBNJ协定》对航运、渔业、深海采矿等产业带来影响,建议在相关产业加快统筹部署和转型升级以把握发展先机[15] - 围绕《BBNJ协定》对深海遗传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建议做好国际法向国内法转化,推动深海生物产业从技术研发向市场化应用转化[16] 海洋文化交流 - 海洋周期间举办下谭尾公益市集、海洋科学开放日、青少年水下机器人挑战赛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连接人们的生活与海洋[20][23][25][29] - 第十九届中国俱乐部杯帆船挑战赛吸引国内外26支顶尖船队参赛[31] - 第十八届中国(厦门)国际游艇展滨海游艇市集免费开放,旨在推动游艇成为大众消费,丰富市民滨海休闲生活[33]
山东6项目入选首批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
大众日报· 2025-10-09 08:56
试点项目入选情况 -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首批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名单 山东有6个项目入选 总数居全国第一 [1] - 入选项目包括青岛西海岸新区新型显示产业 日照市岚山区等地的“日照绿茶”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碳纤维产业 临沂市兰山区商贸物流服务业 青岛市崂山区海洋生物制造产业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型汽车产业 [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试点工作是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精神 落实《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具体举措 [1] - 省市场监管局积极运用质量认证手段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产业建圈强链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1] 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目前 全省共有7.8万家企业获得30.4万张认证证书 证书数量位居全国第四 [1] 未来工作方向 - 省市场监管局将积极探索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新模式 完善试点工作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2] - 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 推动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向纵深发展 实现质量认证与企业、产业、县域发展融合共进 [2]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边陲小城奏响海洋经济交响曲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4 22:10
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珲春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处,是我国从陆域进入日本海的最近通道,也是到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的最近点,依托近海优势和海鲜深加工产业,正打造"海洋经济"特色发展路径[1] - 珲春海鲜街长145米,聚集近30家海产店,吸引大量游客,部分店铺单日客流可达上千人,单日销售额突破30万元[3][7] - 海鲜街商铺经营面积普遍扩大,如高鹏的店铺从700平方米计划扩建至1000平方米,反映行业快速增长趋势[3] 口岸贸易与物流升级 - 珲春口岸日均进口海鲜100余吨,占每日进口货物的25%,已成为俄罗斯帝王蟹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5][12] - 口岸通关效率显著提升,从过去每天几辆车增至100多辆,并开通鲜活水产品绿色通道,实现"即到即检即放"[10][12] - 珲春距俄罗斯波谢特港42公里、扎鲁比诺港71公里,海鲜最快当日可送达国内餐桌,北京消费者最快8小时可享俄罗斯鲜活海鲜[8][20] 冷链运输技术创新 - 传统运输方式每4-6小时需加冰,海鲜损耗大,新型集装箱水车通过实时调控水温、盐度和含氧量,将运输车变为"暂养池"[14][16] - 吉电数贸与东航冷链合作研发的运输设备已获国家专利,内置传感器和4G网络可实时监控运输数据[18] - 设备解决了制冷、水循环和结构件融合等技术难题,显著降低运输损耗[16] 产业升级与多元化发展 - 海产品加工产值2024年突破80亿元,创造1.2万个就业岗位,产业从边贸集散转向海洋生物技术领域[25] - 沙丁鱼深加工企业通过技术合作提升产品附加值,预计产值从4000万增至3亿元,场地将扩建1万平方米[21][23] - 跨境电商业务覆盖俄韩日等国,日均发运3-4万票货物,7-15天可达莫斯科,已建立28个国内揽收仓和8万平米海外仓[27][29] 未来发展规划 - 谋划建设东北亚数字贸易港,推动"海洋经济+数字经济"融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海洋经济占比提升至35%[31] - 防川高速公路、中俄珲春公路口岸联检楼、民用机场等交通项目加速推进,构建"外通内联"立体交通网[20] - 跨境电商产业园吸引200多家企业入驻,带动传统外贸和电商企业转型,企业计划重点开拓俄罗斯市场[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