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可持续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1-07 09:08
《报告》特别关注海洋灾害、生境退化、海洋垃圾等经济体面临的共同挑战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危 机,深入挖掘地方海洋行动中的最佳实践与创新潜能,着力解决各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提升 亚太区域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能力提供科学支撑与决策参考。展望未来,《报告》提出加强蓝色复苏 和韧性发展、推动高质量蓝色增长促进共同繁荣等五个维度的优先合作领域及具体行动建议,呼吁推动 共建一个更加韧性、包容和可持续的亚太海洋共同体。 据介绍,《报告》基于 APEC《2040年布特拉加亚愿景》、对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 接中国"新发展理念"五大核心要义,首次构建了 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五位一体"概念框架,勾勒了 海洋及其可持续发展议题在APEC政策体系中的"主流化"图景,深入阐释了 APEC区域海洋高质量发展 内涵。《报告》聚焦海洋生态健康、经济增长、社会福祉、科技创新和综合治理五大支柱领域,系统评 估了亚太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进展和成效。 在11月6日举行的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上,《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 告》)正式发布。《报告》全面反映 APEC区域在海洋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实践进展和 ...
孙书贤会见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和海洋资源部部长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1-07 09:08
杰塔·王对中方长期以来提供的海洋科研培训、人才培养等表示感谢,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方在海洋生 态保护、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 此次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为双方在海洋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空间规划、蓝色经济等领域制定了合作框 架,是深化两国海洋合作的重要成果。 11月5日,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在福建厦门会见了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和海洋资 源部部长杰塔·王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海洋领域合作进行了交流,并签署关于建立海洋领域蓝色伙 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 孙书贤表示,中国和巴新都是太平洋沿岸重要的海洋国家,在海洋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近 年来,中国和巴新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双方专家学者互访频繁,多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围绕下 一阶段双方海洋领域合作,孙书贤建议进一步夯实合作根基、推动务实合作、加强能力建设。 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海岛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见。 ...
蓝色浪潮大会启幕,聚焦青年引领海洋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南方都市报· 2025-10-30 17:33
大会概况 - 首届蓝色浪潮大会于10月30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同步启幕,作为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约20个国家的百余位青年科学家与企业家 [3] 主办与核心目标 - 大会由包括中国大洋协会、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等在内的多家权威机构联合主办 [3] - 大会核心目标是构建“科学-政策-行动”闭环,为全球海洋青年搭建深度交流与务实合作平台 [3] 重要发言与战略方向 - 深圳正在加快建设由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深圳海洋博物馆构成的“三位一体”海洋新地标,旨在打造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4] - 青年科学家被视为应对海洋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挑战的关键力量 [4] 合作与倡议成果 - 大会正式发布《2025蓝色浪潮深圳倡议》,提出十大行动方向,并宣布建立全球海洋青年伙伴协作网络及“全球海洋青年委员会” [7] - 南方科技大学与招商局海洋装备研究院签署了“深海技术与工程协同创新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 [8] - 南科大海高院与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签署合作意向书 [8] 大会特色环节 - 大会设置了多项特色环节,包括“海洋十年青年行动快闪”、“海洋保护青年项目路演”、“科学-政策-社会”青年跨界对话以及全球海洋青年海洋艺术作品展 [8] - 会议创新采用“词云”形式征集全球青年对海洋未来的愿景 [8]
中银金融、国家电投等新设海洋可持续发展基金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08:56
基金成立基本信息 - 海洋可持续发展(青岛)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近日成立 [1] - 基金出资额为20亿元人民币 [1] - 基金经营范围包含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1] 出资方背景 - 该基金由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1] -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国电投三新二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天津)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共同出资方 [1]
【新华社】第十届中斯气候变化与海洋可持续发展联合研讨会在科伦坡举行
新华社· 2025-10-25 21:01
第十届中斯气候变化与海洋可持续发展联合研讨会暨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成立 十周年仪式23日至24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来自中国、斯里兰卡、澳大利亚、马尔代夫等多国 的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气候变化、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了 深入交流。 本届研讨会聚焦气候变化对印度洋海洋系统的影响、生态环境监测、沿海灾害防治、水资源管理及 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等领域。与会专家作了40余场报告,涵盖"印度洋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响应""斯里 兰卡气候变化下的农业与水资源规划""清洁水与绿色未来:水处理与再利用创新"等主题。 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公参朱彦伟致辞表示,科技、海洋等领域合作是中国和斯里兰卡友好合作的 重要组成部分。中方愿与斯方更加紧密合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结出更多硕果,努力开创 中斯科技合作新局面,造福两国人民。 会议期间,斯里兰卡、澳大利亚、马尔代夫、巴基斯坦、中国等多国科学家共同发布了"印度洋气 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应对行动倡议"。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 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斯里兰卡卢胡纳大 ...
坚持系统观念 提升治理效能 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10-09 07:21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战略重要性 -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维度,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1] - 治理工作旨在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海洋可持续发展 [1] 科学统筹治理目标 - 治理需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运用系统思维科学确定目标 [2] - 协调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海洋高质量发展,以生态优先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推动海洋产业升级更新,做强做优做大海洋经济 [2] - 平衡短期经济回报与长期价值,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生物多样性 [2] - 统筹局部和全局治理,完善重点海域治理目标,加强区域合作 [2] 深度延伸治理链条 - 治理链条需向源头防控延伸,构建陆海统筹的溯源治理机制,降低陆源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压力 [3] - 治理链条需向生态修复延伸,运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种技术开展修复工作,并建立长期监测与评估机制 [3] 高效聚合治理资源 - 需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合作机制,统筹各部门资源,使治理从分散化走向集成化 [4] - 需统筹制定整体战略与政策框架,明确各部门权责边界与协作义务,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常态化督察机制 [4] - 需强化技术支撑,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多源信息,为跨部门决策和协同执法提供数据底座 [4] 综合运用治理手段 - 需综合运用法治、市场、科技等手段,变单一手段发力为整体综合施策 [5] - 运用法治手段制定保护法律法规,依法确立各项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5] - 运用经济手段如价格、税收、信贷、补贴等经济杠杆,创新生态补偿和蓝色碳汇交易等机制 [5] - 注重科技赋能,运用5G、智慧感知网络、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5]
海洋经济的“深蓝突围”
齐鲁晚报· 2025-09-26 07:20
从"跟跑"到"领跑" 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深海突围" 海洋是青岛最突出的特色和优势,今年青岛力争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全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 发展高地。科技创新作为海洋领域的引领主线之一,其对于海洋经济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 2024年,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海洋新能源应用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永良团队研发 的"高效、宽频、高可靠气动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在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最高奖——特别嘉许 金奖。这项颠覆性技术有效解决了波浪能发电装置成本高、性价比低、可靠性差和生存力弱的问题,使 波浪能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真正进入产业化阶段。 蔚蓝为幕,海风作序。关于大海,你可以有多少种想象?是科技赋能的"蓝色粮仓",是劈波斩浪的"大国重 器",是向海问药的崭新方舱,更是"碧海含金、蓝碳有价"的蓝色海湾。这些,并非遥不可及的畅想,而是青 岛递出的"海洋成绩单"—— 2024年,青岛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分别占全国、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5.2%和30.6%,占全市 地区生产总值的33%;海洋经济贡献率达到45.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海洋一、二、三产协 同发展, ...
锚定“人海和谐”建设海洋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9-18 06:07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建设成效 - 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中向好,珊瑚礁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状况以优良为主,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基本稳定 [1] - 珠海全方位构建海岛生态系统,整治修复受损岸线累计3.9千米、边坡复绿5公顷、裸地复绿24公顷,全岛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4% [1] - 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中华白海豚、海龟等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2017年至2021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数量稳定在约2600头 [1] 国家政策与方案支持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提出"八个坚持"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 - 生态环境部实施《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方案》,重点建设110余个美丽海湾以系统提升海湾生态环境质量 [2] 协同治理与开发保护模式 - 加强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推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各区域一体化机制 [3] - 明晰政府、企业、公众等主体责任,形成以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的格局以提升整体治理效能 [3] -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例如将生态脆弱区划入海洋生态开发与保护红线 [3] - 推进岸线和滩涂湿地保护恢复、生态系统常态化监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海洋污染协同治理 [3] 科技赋能海洋生态保护 -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通过观测、模拟、预测三位一体途径精准掌握海洋生态环境变化 [4] - 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海洋生态治理,借助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卫星等高科技产品动态监测红树林、珊瑚礁、中华白海豚等 [4] - 突破海洋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透明海洋"和"智慧海洋"建设 [4]
香港特区政府欢迎世贸组织《渔业补贴协定》正式生效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5:37
香港特区政府欢迎世贸组织《渔业补贴协定》正式生效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编辑:张嘉怡 中新网香港9月16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16日表示,欢迎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的《渔业补贴协 定》于瑞士日内瓦当地时间9月15日正式生效。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表示,《渔业补贴协定》生效不仅标志着海洋可持续发展迈 进重要一步,亦彰显世贸组织在应对全球关注的议题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丘应桦续称,《渔业补贴协定》规管世贸组织成员的渔业补贴,有助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渔业作业模式, 减轻对海洋及全球鱼类资源造成的损害,长远而言保障及改善渔民的营运环境。落实《渔业补贴协定》 将为贸易、发展及环境带来裨益。 《渔业补贴协定》于2022年6月在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其后开放供成员加入。中国于 2023年6月27日批准接受该协定,是较早完成批约程序的世贸组织主要成员。《渔业补贴协定》要求取 消非 ...
中国-非洲国家海洋治理培训班在杭州开班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1 10:59
海洋科技合作 - 中国与非洲5国(尼日利亚 利比里亚 毛里求斯 冈比亚 埃及)开展海洋治理培训合作 涉及25位学员 [1] - 合作领域包括海洋科学研究 空间规划 能力建设及海洋可持续发展 [1] - 培训涵盖海洋科技 生态治理与低碳技术的实践应用 包含大洋号科考船参观及浙江海洋大学实地教学 [2] 培训内容与机构 - 培训为期7天 由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海洋大学 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同承办 [2] - 课程专题包括中国国情与海洋政策 海洋微塑料分布与生态风险 海洋生态修复与治理 [2] - 培训形式包含面对面授课 研讨交流及现场实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