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可持续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海洋经济的“深蓝突围”
齐鲁晚报· 2025-09-26 07:20
从"跟跑"到"领跑" 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深海突围" 海洋是青岛最突出的特色和优势,今年青岛力争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全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 发展高地。科技创新作为海洋领域的引领主线之一,其对于海洋经济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 2024年,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海洋新能源应用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永良团队研发 的"高效、宽频、高可靠气动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在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最高奖——特别嘉许 金奖。这项颠覆性技术有效解决了波浪能发电装置成本高、性价比低、可靠性差和生存力弱的问题,使 波浪能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真正进入产业化阶段。 蔚蓝为幕,海风作序。关于大海,你可以有多少种想象?是科技赋能的"蓝色粮仓",是劈波斩浪的"大国重 器",是向海问药的崭新方舱,更是"碧海含金、蓝碳有价"的蓝色海湾。这些,并非遥不可及的畅想,而是青 岛递出的"海洋成绩单"—— 2024年,青岛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分别占全国、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5.2%和30.6%,占全市 地区生产总值的33%;海洋经济贡献率达到45.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海洋一、二、三产协 同发展, ...
锚定“人海和谐”建设海洋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9-18 06:07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源泉。海洋生态关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和未来。近日,自然资源部 南海局联合多部门发布的《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状况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在海洋生态建 设方面成效显著,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与示范样板。粤港澳大 湾区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与跨境合作等一系列务实举措,积极构建海洋生态治理新格局,为全国乃 至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一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扎实深入海洋生态建设,经过不懈努力,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中向好,珊瑚礁 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状况以优良为主,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基本稳定,珠海全方位构建海岛生态系统,整 治修复受损岸线累计3.9千米、边坡复绿5公顷、裸地复绿24公顷,全岛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4%,生物多 样性持续恢复。中华白海豚、海龟等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2017年至2021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数量稳 定在约2600头,种群数量稳中有进。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创新海洋生态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海洋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必须牢固树立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应坚持优先保护生态的原则,统 ...
香港特区政府欢迎世贸组织《渔业补贴协定》正式生效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5:37
香港特区政府欢迎世贸组织《渔业补贴协定》正式生效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编辑:张嘉怡 中新网香港9月16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16日表示,欢迎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的《渔业补贴协 定》于瑞士日内瓦当地时间9月15日正式生效。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表示,《渔业补贴协定》生效不仅标志着海洋可持续发展迈 进重要一步,亦彰显世贸组织在应对全球关注的议题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丘应桦续称,《渔业补贴协定》规管世贸组织成员的渔业补贴,有助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渔业作业模式, 减轻对海洋及全球鱼类资源造成的损害,长远而言保障及改善渔民的营运环境。落实《渔业补贴协定》 将为贸易、发展及环境带来裨益。 《渔业补贴协定》于2022年6月在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其后开放供成员加入。中国于 2023年6月27日批准接受该协定,是较早完成批约程序的世贸组织主要成员。《渔业补贴协定》要求取 消非 ...
中国-非洲国家海洋治理培训班在杭州开班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1 10:59
海洋科技合作 - 中国与非洲5国(尼日利亚 利比里亚 毛里求斯 冈比亚 埃及)开展海洋治理培训合作 涉及25位学员 [1] - 合作领域包括海洋科学研究 空间规划 能力建设及海洋可持续发展 [1] - 培训涵盖海洋科技 生态治理与低碳技术的实践应用 包含大洋号科考船参观及浙江海洋大学实地教学 [2] 培训内容与机构 - 培训为期7天 由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海洋大学 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同承办 [2] - 课程专题包括中国国情与海洋政策 海洋微塑料分布与生态风险 海洋生态修复与治理 [2] - 培训形式包含面对面授课 研讨交流及现场实践 [1][2]
文旅互动 擘画互利共赢新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7-27 05:36
海洋经济与旅游发展 - 青岛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7.1亿吨全球排名第四自动化技术使货物周转效率提升30% [2] - 青岛海洋集团展示从海水养殖到旅游开发的虚拟产业链突出可持续发展模式 [2] - 希腊比雷埃夫斯市计划2026年建成水下考古博物馆探索"文化+海洋"新模式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推动生态海岛绿色开发 [3] - 中国威海市推行"柔性化开发"烟台市串联艺术美食运动休闲四大业态营造海洋旅游新场景 [3] 城市治理与历史活化 - 青岛老城区改造保留1800处历史建筑引入新业态2023年接待游客近9000万人次 [4] - 青岛通过修缮老建筑发展新业态推动历史城区宜居宜业宜游 [4] - 日本下关市采用多语种导游系统希腊比雷埃夫斯市计划部署交通传感器智能垃圾箱等智慧城市设施 [5][6] 国际友城合作与人文交流 - 青岛已与54个国家95个城市建立友城关系覆盖全球五大洲 [7] - 青岛与日本下关市在教育文化领域合作与明斯克市共建中欧班列及中白工业园 [7] - 韩国大邱市提议利用啤酒节等文化符号深化与青岛交流尼日利亚拉各斯州寻求绿色经济与数字化合作 [7][8]
中欧蓝色伙伴关系助力全球海洋治理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50
中欧蓝色伙伴关系发展 - 中欧围绕海洋保护、港口减碳、数字海洋建设等议题展开密集交流 推动全球海洋治理进程并丰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1] - 2018年7月中国与欧盟签署蓝色伙伴关系宣言 系欧盟首次与域外国家建立该关系 共同参与海洋气候变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塑料垃圾防治等议程 [2] - 中法海洋卫星于2018年发射 系首颗联合研制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 中方提供卫星平台与海风观测载荷 法方提供海浪观测载荷 数据共享应用于航行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 已两次延长服役期 [3] 海洋科技合作与数据共享 -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发起空间观测数据与海洋行动连接的国际合作平台 中国国家航天局加入该平台 27个创始成员建立联合指导机制推进科技应用和数据共享 [2] - 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与法国麦卡托国际海洋中心签署第四期合作谅解备忘录 延续12年科研协作 在海洋灾害预警、全球预测技术及能力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 [3] - 麦卡托国际海洋中心强调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 需加强数据获取、方法协同和能力建设的国际合作 [4] 海洋经济与绿色航运合作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进出口达2.82万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每分钟超1000万元人民币贸易往来 港口、航运、物流系重要支柱 [5] - 法国"超越海洋"公司研发"海上风筝"推进系统 利用自动控制风筝为船舶提供辅助动力 显著降低燃油消耗与碳排放 2023年8月在中国上海船厂进行改装安装 [5] - 中远海运运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推动该港成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 提升区域物流效率并促进绿色智能化转型 [5] 港口绿色技术与基础设施 - 中国多个港口实现靠港船舶岸电全覆盖 大幅减少燃油排放 法国达飞海运集团指出欧中在清洁能源解决方案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6][7] - 山东省港口集团2023年入驻荷兰鹿特丹港 建成中国沿海首座集卡自动换电站、全国首个港口加氢站 完成国家级智慧港口试点 具备全球首个"氢+5G"智慧码头等技术 [7] - 航运领域呈现绿色转型提速、数字赋能加深、国际协同强化三大趋势 企业将顺应趋势加强对欧合作 [7] 蓝色产业投资与创新机制 - 中国厦门市与法国比亚里茨市签署三项合作备忘录 围绕中欧蓝色产业投资基金、蓝色产业加速器及蓝色产业投资峰会展开合作 聚焦海洋生物产品、可持续水产养殖等前沿领域 [8] - 比亚里茨市系首次系统对接亚洲城市 将蓝色经济作为发展模式多元化重要方向 [8] 海洋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实践 - 中国浙江"蓝色循环"塑料治理模式通过源头减塑—岸海联防—循环利用一体化体系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9] - 法国"塑料方舟"公益组织通过本地解决方案应对塑料污染 2022年起航行全球推广小型回收利用项目 [9] - 中国"伏羲一号"平台结合可再生能源开发与生态系统重建 探索发电—养殖—修复共构模式 法国"生态海洋"公司通过人工鱼巢改善沿岸生态功能 [9]
《海洋文化十八讲》:叩开海洋探索新门扉
中国青年报· 2025-07-12 09:32
海洋经济与资源开发 -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近71%的面积,蕴含丰富资源和多样生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2] - 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增长动力,支撑了全球经济的繁荣[4] - 海洋运输和亲海型旅游是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4] - 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海洋资源(如可再生能源)更高效开发,为社会经济提供强劲动力[4] 海洋科技与可持续发展 - 海洋学研究涵盖海水成分、海浪、潮汐、洋流等自然现象,以及声、光、电磁传播等前沿领域[3] - 海洋对全球气候调节起关键作用,其热、碳容量及海-气相互作用深刻影响气候系统[3] - 海洋可持续发展面临污染、过度捕捞、滨海湿地破坏等挑战,需转向可持续蓝色经济模式[4] - 蓝色金融兴起和数字技术赋能为海洋与人类社会和谐共生开辟新路径[4] 海洋历史与文明发展 - 海洋是生命摇篮,见证近40亿年生命演化历程,包括单细胞生物到陆地脊椎动物的进化[3] - 海洋在农业起源、文明起源中扮演重要角色,全球海洋商贸网络促进经济文化交流[3] - 现代人类扩散与海洋密切相关,沿海地区成为文明发展的重要区域[3] 海洋治理与国际合作 - 国际和区域涉海条约与制度建立,推动主权争端和海洋划界妥善处理[4] - 海洋治理维护和平稳定,为资源可持续开发创造良好环境[4]
为了海洋可持续发展,我们在行动——中方参加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活动纪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3 10:18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概况 - 2025年6月9日~13日在法国尼斯举行,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约1.5万名各界代表参会[6] - 大会通过《我们的海洋,我们的未来:团结起来采取紧急行动》政治宣言[6] - 形成包含800余项自愿承诺的《尼斯海洋行动计划》[6] 中国参与情况 - 自然资源部全程参与10场全会、10场专题会并举办多场边会活动[7]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提出海洋科学与政策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是应对全球海洋挑战的关键[7] - 自然资源部代表团进行14场双边会谈,拓展全球蓝色伙伴关系[8] - 中方机构主办或联合主办4场边会,参与5场其他活动[8] 海洋科技成果发布 - 发布全球海洋融合数据集(CGOF 1.0),融合40余个全球数据资源,总量超600TB,时间跨度60年[11] - "妈祖"系列数值模式实现海洋模式物理框架革新和计算效率革命[11] - "瀚海智语"大语言模型融合18亿海洋词元语料库[11] - 深海海山数字孪生系统填补人工智能在深海领域的应用空白[11] 海洋工具与平台 - 发布免费开放的"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方案"(COAST)工具包[12] - COAST融合海洋大数据、数值模型和AI技术,提供海洋灾害、生态健康等服务[12] - 全球滨海论坛21家机构成为首批合作伙伴,推进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16] 蓝色经济发展 - 发布《推进中国可持续蓝色经济》研究报告,涵盖海洋核算体系和蓝色金融工具[16] - 提出"共塑2030后全球海洋新议程"行动倡议[16] -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展示40多年海洋空间规划研究成果[17] - 《自然受益:港口行业的角色》报告展示海洋空间规划实际效能[17] 国际合作与伙伴关系 - 发布14个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优秀案例,涉及5个国家51家机构[14] - 蓝色伙伴关系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认知和保护措施[15] - 中国蓝碳研究为制定保护政策和增强投资信心提供支撑[15]
解码深海生物宇宙“暗物质” 联合国“海洋十年”DOME大科学计划在沪启动 全球总部设在临港
解放日报· 2025-06-21 09:53
深海微生物研究进展 - 联合国"海洋十年"DOME大科学计划由上海海洋大学牵头,方家松教授领衔,标志着中国在深海微生物研究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1] - 计划汇聚全球27个国家、42家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对五大洋微生物资源展开系统性调查 [1] - 将构建全球深海微生物资源库,解码占地球生物量60%的深海微生物"暗物质" [1] 深海微生物研究意义 - 地球上90%以上生物物种宜居空间在深海,90%海洋生物量是微生物,至少90%海洋微生物尚未被发现 [2] - 深海微生物组构成庞大的微生物基因组域,是人类未知的海洋"暗物质" [2] - 计划将揭示深海微生物在碳循环、营养物质转化等方面的作用机理 [2] 技术装备与产业化 - 集成万米级深海着陆器、全海深保压采样器等一流科考装备 [2] - 华大基因、宁波深蓝等产业伙伴签署合作协议推进深海微生物产业化 [3] - 临港将打造深海经济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海洋技术成果转化 [3] 国际合作与标准制定 - 全球总部设在上海临港,六大洲分中心实行分布式管理 [1] - 向非洲、南美洲等地实验室免费开放先进科研设备 [3] - 发布《全球深海微生物采样标准(草案)》和深渊微生物资源库平台 [3] 应用前景 - 深海微生物具有在大健康领域的革命性潜力,已发现新型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3] - 计划将挖掘深海微生物在生物医药、环保材料、低碳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2] - 预计将孵育海洋大健康产业,开启深蓝色新纪元 [2]
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海洋主题图片展开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08 20:42
展览概述 - 海洋主题图片展于6月7日至7月7日在海南省规划展览馆举办 [3] - 展览由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海南省海洋厅联合举办 [3] 展区内容 极地展区 - 展示中国极地考察摄影展 突出极地工作者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的贡献 [4] 文创展区 - 首届自然资源文化创意大赛获奖作品展(海洋类) 主题为"新时代 美自然 好生活" 分为平面类、视觉类、实物类三个竞赛单元 [4] - 全国大学生第13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 主题为"海洋·共生·未来" 展示青年学生对海洋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思考 [4] 中国海油展区 - 呈现中国海油在能源保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成果 展现海洋石油人"战风斗浪、与海共舞"的豪迈气概 [4] - 展示海上油气田与海洋生物共生的和谐画面 [5] 海南展区 - 展示海南聚焦海洋新质生产力 谋划海洋领域顶层设计 促进海洋资源有序高效开发利用 [5] - 探索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5] - 坚持"以场带产、深海智造"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与修复 拓展海洋领域国际合作 [5] - 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打造深海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 全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