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修复

搜索文档
“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 中国发展“绿”意更浓
中国青年报· 2025-08-20 08:49
双碳目标与政策体系 - 中国构建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 包括国家层面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部门层面制定12个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及30余项支撑保障方案 31个省区市出台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2] - 双碳目标提出5年来各部门各地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 能源结构转型 - 煤炭消费比重由2020年56.8%下降至2024年53.2%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15.9%提高至2024年19.8% [1][2]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21.59亿千瓦 提前6年实现风电和光伏装机目标 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2] - 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过去10年间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 [7] 产业绿色升级 - 培育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6400多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490余个绿色工业园区 [3] - 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1.6% 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国家之一 [3] - 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超1200万辆 [1] 生态建设与碳汇能力 - 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 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5%以上 [1] - 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居世界首位 [5] - 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 完成保护修复面积超830万公顷 整治修复海岸线约1780公里 红树林面积增长至3.03万公顷 [5] 三北工程与生态治理 - 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累计实施项目415个 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 其中东部歼灭战片区绿进沙退态势加快 中部攻坚战片区形成区域联防联治格局 西部阻击战片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建成3046公里绿色防护带 [4] -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划定超315万平方公里 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 [6] - 建设全球最大国家公园体系 布局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 首批5个国家公园建设进展顺利 [6] 城乡建设与节能 - 2024年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超过97% 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占城镇既有建筑面积比例超66% [3] - 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综合能耗分别较2020年降低4%和5.1% [3] 国际合作与责任 - 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与42个国家签署项目文件 提供并动员项目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 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提供支持 [7] - 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发挥积极作用 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7]
自然资源部调研组:长三角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一体化的探索与启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8 14:47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由沪苏浙两省一市共建 总面积约2413平方公里 涵盖上海青浦 江苏吴江 浙江嘉善三地[7][9][24] - 示范区已形成52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推广 在共商协作机制 国土空间规划 城乡新空间建设 跨界流域治理等方面成效显著[7] - 示范区蓝绿空间占比达66% 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036平方公里 较现状减少157平方公里 促进城乡发展模式转型[10] 跨域治理机制创新 - 建立"理事会+执委会"工作机制 形成"机构法定 业界共治 市场运作"跨域治理模式 打破行政壁垒[9] - 设立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由两省一市同比例出资 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项目建设[17] - 建立总规划师制度 共建358平方公里的世界级水乡客厅 计划2025年底具备运行条件[10][24] 生态保护修复实践 - 以元荡环境治理为突破口 完成环湖治理239公里 水质由Ⅴ类提升为Ⅲ类 形成跨域生态修复一体化制度[13] - 全面开展"一河三湖"共保联治 太浦河实现全线Ⅱ类水 服务受益人口800万 自然生态质量稳定提升[14][22] - 建立标准 监测 执法"三统一"制度 破解跨界流域分治难题[14] 产业发展与价值实现 - 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投入使用 总入驻研发人员将达3万名 是华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研发基地[15] - 专精特新企业从2019年的248家增至1294家 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15] -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统一核算信息平台 推动生态旅游 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14] 数字化支撑体系 - 全国首个跨省域"智慧大脑"上线 实现数据互联共享 支撑规划管理 项目管理和生态环境监测预警[27][28] - 建成示范区测绘基准原点 为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提供高精度空间地理数据支撑[27] - 搭建水乡客厅数字孪生系统等应用场景 实现"规 建 管 用"全流程管理[28]
江苏建设省级标准创新基地,加强高质量标准供给——以“标准化+”引领创新发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2 09:41
江苏省标准创新基地建设 -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建设"江苏省地质矿产和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创新型联盟 [1] - 建立江苏省地质矿产、生态保护修复标准体系,牵头承担标准起草25项,发布标准12项 [1] - 探索"试点成果—指南(导则)—标准"转化路径,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 [3] 重大项目标准化联动 - 出台《江苏省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指南》,2024年《地下水资源基础调查技术规范》立项 [3] - 开展"江苏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国土空间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体系 [3] - 实施《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规范》,实现审批时间缩短和交易成本"双降" [5] 自然资源领域标准填补 - 制定扬州市地方标准《林权地籍调查技术规程》,解决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5] - 编制《地下空间资源分类指南》,填补地下空间资源类型划分标准空白 [7] - 发布团体标准《城市数字地下空间数据集成技术规程》,支撑苏州等地地下空间数据中心建设 [7] 特色产业标准化发展 - 研制富硒土壤全链路系列标准,包括《富硒土壤调查规程》等,支撑20余万亩富硒土地认证 [9] - 推动富硒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年度产值超亿元 [9] - 构建层次清楚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制修订前瞻性 [9] 欧阳荷根科研成就 - 提出陆缘弧环境独立钼矿成矿新机制,突破传统成矿理论 [13][14] - 拓展磷灰石在斑岩型矿床勘探评价应用,完善矿产勘探评价体系 [14] - 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推动"就矿找矿"战略实施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