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
搜索文档
桐庐循环经济激活绿色新动能
杭州日报· 2025-11-14 11:10
核心业务与运营模式 - 公司为桐庐县9个乡镇(街道)提供秸秆离田收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全链条服务 [3] - 年处理农业废弃物达3.5万吨 [3] - 通过“秸秆—畜禽粪便协同好氧高温发酵”工艺生产高品质生物有机肥 [4] 技术与效率提升 - 采用新型智能化高槽式翻抛机发酵装置,通过精准调控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将堆肥效率较传统装置和工艺提升30%以上 [4] - 技术实现有机物高效转化,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4] - 公司正调试与浙江科技大学合作的秸秆碳化机器,旨在生产炭基肥 [5] 产品应用与市场反馈 - 由农业废弃物转化而来的有机肥在改良土壤、减肥增效上效果明显,深受用户青睐 [4] - 施用该有机肥生产的葡萄口感甜、香气足,有助于提升水果、蔬菜、茶叶等农产品的品质 [4] - 公司计划拓展“阳台经济”市场,开发适合家庭种植的园艺肥料 [5] 行业政策与区域发展 - 桐庐县自2020年起已连续推出六轮有机肥产业专项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型 [5] - 县农业农村局为种粮大户配备打捆机、抓草机等机械55台(套),并为镇街级网点全额补助32台(套),实现秸秆机械化离田与就地还田 [5] - 全县正构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有机肥生产—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的闭环循环模式 [6]
多层次推动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11-10 13:46
文章核心观点 - 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领域实现绿色发展和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切入点 通过立体化循环突破传统平面式生产困境 目前行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需在"十五五"期间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1] 技术支撑与人才培养 -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需建立针对性、适应性、系统性的技术支撑机制 [1] - 需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 并建立模式试点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1] - 应重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通过增加分类分级技术培训课程和建设科教基地来强化理论与实践 推动专业人才向该领域聚集 [1] 产业链拓展与产业融合 - 需拓展延长循环农业产业链条 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自身小循环 并推动各产业部门间构建大循环 [2] -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生态循环方向发展 进行精深加工 加强副产物综合利用 并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2] - 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 探索"互联网+生态农产品"新模式 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引导绿色消费 [2] - 加快构建企业间、产业间的循环产业链 推动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多产业循环链接 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2] 政策支持与投入机制 -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需在税收优惠、生态补偿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 - 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 推进财政资金扶持政策向有重点、专项专用的方向转变 [3] - 通过财政投入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投入 形成政府导向、农业生产主体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3] - 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 通过精深加工、生态种养、品牌化经营等模式提高生态产品价值 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3]
向“新”而行!河源生态循环农业创造超千万收益
南方农村报· 2025-10-29 17:02
文章核心观点 - 河源市通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和生态循环农业,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为农业产业升级注入绿色动能 [6][7][8] 生态种植模式创新 - 推广“稻-紫云英”轮作模式,利用航天育种的新品系“航紫1号”紫云英,其萌发率较普通品种提高7%,鲜草亩产超2000公斤 [15][16] - 紫云英翻压还田后可有效减少15%-20%的化肥使用量,并帮助东源县实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3.5% [20][24][25] - 紫云英花海催生农业观光业态,万绿智慧农场上千亩紫云英盛开时,每周吸引观光游客超4000人 [26][27] 智慧茶园与高价值茶产业 - 紫金县普及智慧茶园,坚持生态种植,不用化肥农药,通过有机肥和生态防控手段控制虫害 [28][29][30] - 利用小绿叶蝉叮咬茶叶嫩芽制作紫金蝉茶,具有独特蜜甜和花果香气,每斤价格可达数千元,近三年产业产值增长率达28.6% [32][33][34][35][36] 循环水养殖技术 -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模式实现高密度养殖,一个35立方米的养殖桶产量与1亩鱼塘相当,单个养殖桶每次可养殖5000尾加州鲈鱼 [49][50][52][54] - 河源工厂化养殖水体达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5%,水产品产量达到5049吨,同比增长23.03% [59] - 河源东江河畔循环水鱼菜共生系统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 [56][57]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东源东瑞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采用“6920楼房养殖模式”,年出栏生猪约80万头,其养殖废弃物处理系统每年可额外创造1000多万元收益 [10][61][64] - 项目配套沼气提纯设施,每年可提纯天然气约1000万方;中水回用系统每年节约淡水资源约40万吨;楼顶光伏项目年均发电量约2000万度;有机肥厂年产有机肥约2万吨 [66][67][68][69][71][72] - 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8.9%,大型规模场达100%,已创建14个国家级和35个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76][77][78][79] 农业产业综合发展成效 - 2024年河源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84.53亿元,同比增长5.1% [43][44] - 规划“一核、一带、三区”农业发展布局,重点培育以生态畜禽为引领,丝苗米、油茶、茶叶为支撑的“1+3”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41][42]
苏州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99.9%,走在全国前列
苏州日报· 2025-08-09 07:39
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创新 - 苏州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9%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4% 位居全国前列 [1] - 传统焚烧处理导致PM2.5飙升且浪费有机资源 直接还田长期堆积引发土壤板结和病虫害 [1] - 长云村通过高校科研技术将秸秆腐熟制成水稻育苗基质 实现原料化与肥料化利用 [1] 生态循环农业实践案例 - 长云村2022年试点秸秆堆肥育秧数字化项目 提升利用率并带动全村就业 [1] - 太仓市东林村秸秆饲料加工厂年产3万吨发酵饲料 每吨售价500元 覆盖江浙沪鲁市场 [2] - 东林村获全球环境基金"零碳村镇示范村"称号 秸秆利用升级至3.0版本 [2] 技术应用与经济效益 - 长云村通过添加辅料调节酸碱度 实现秸秆科学转化 插秧时回归田间 [1] - 东林村依托江苏省农科院技术 将秸秆与农作物废料转化为村级致富手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