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紫云英
icon
搜索文档
各地多维度发力 多元探索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新华社· 2025-09-04 11:24
0:00 近期,多地立足自身实际,在传统耕种、文旅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这些实践正绘就一幅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 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 农技专家田间"把脉" 科学施策护航水稻丰收 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崇化村黄鄱塘,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向种粮大户推广叶面肥喷施技术。 数字赋能灌区改造 精准灌溉守护农田 桐庐县江南灌区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杭州市唯一的中型灌区。从2021年开始,灌区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编织 起全链条数字监控网。 除喷施叶面肥外,农技专家还指导种粮大户采用"日灌夜排"方式为稻田降温。 如今,面对观鸟者的热情,村民快速转型发展生态旅游,逐步形成"观鸟经济"产业链。 近日,杭州市临安区锦北街道金马村篮球场人头攒动,临安区首届"村BA"篮球联赛正在举行。 为了更好地把节水落到实处,灌区还建立了"分类+阶梯水价"机制,粮食作物执行成本水价,经济作物水价适度上浮,超定额用水实行阶梯加 价。 "村BA"点燃乡村运动热 文体赋能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近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思茅港镇茨竹林村芒坝村民小组,成群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紫胸鹦鹉飞临村子周围 ...
新华视点|各地多维度发力 多元探索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新华社· 2025-09-04 10:38
近期,多地立足自身实际,在传统耕种、文旅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这些实践正绘就一幅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 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 ■农技专家田间"把脉" 科学施策护航水稻丰收 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崇化村黄鄱塘,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向种粮大户推广叶面肥喷施技术。 除喷施叶面肥外,农技专家还指导种粮大户采用"日灌夜排"方式为稻田降温。 桐庐县江南灌区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杭州市唯一的中型灌区。从2021年开始,灌区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编织 起全链条数字监控网。 为了更好地把节水落到实处,灌区还建立了"分类+阶梯水价"机制,粮食作物执行成本水价,经济作物水价适度上浮,超定额用水实行阶梯加 价。 ■数字赋能灌区改造 精准灌溉守护农田 ■"村BA"点燃乡村运动热 文体赋能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近日,杭州市临安区锦北街道金马村篮球场人头攒动,临安区首届"村BA"篮球联赛正在举行。 本次联赛共分为三个比赛阶段,分别为海选赛阶段、片区选拔赛阶段和决赛阶段,各支球队的主力球员基本由当地村民组成。 ■村规民约+联合巡护 护鸟传统催热"观鸟经济" 近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 ...
紫云英盛放 颜值变价值
河南日报· 2025-04-26 07:35
陈贵权是罗山县子路镇种植大户,流转土地5000多亩,每年种植紫云英超过3000亩。因为种植紫云英, 他种的小麦、水稻和油菜普遍产量较高,品质也好。他说:"紫云英能够壮地,减少化肥、农药投入, 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量,一减一增,我们的收入也提高很多。" 能减少化肥使用、还能增产,紫云英为啥有这样的能力?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 春增解释,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紫云英根上长有很多小颗粒状的根瘤菌,这些根瘤菌个 个都是小氮肥厂,能把空气中的氮吸收到植株内,再把紫云英翻压入土后,这些氮就释放到土壤里 了。"种植紫云英,土地会越来越肥沃,化肥自然就少用了,粮食产量和品质都会提高。" 王明建是潢川县传流店乡的林果种植大户,种了300多亩梨树。过去,梨树下长草很多,每年每亩除草 费用达500元。去年冬季,他尝试种植5亩紫云英和毛叶笤子。如今,梨树下紫云英长势良好,杂草没有 了踪影。他表示,紫云英不仅能壮地,还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费用,一举多得,自己准备扩大种 植规模。 今年,信阳市各县区出台多种措施,推动紫云英等绿肥种植。罗山县2020年成为全国绿肥产业"一县一 业"科技示范重点培育县后,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