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业

搜索文档
中国第一大民营制造企业:去年营收8715亿元,领先华为、美的
搜狐财经· 2025-08-17 08:36
公司概况 - 恒力集团是中国顶级民营制造业企业,2024年营收达8715亿元,超过华为(8621亿元)和美的(4091亿元)[1] - 公司总部位于江苏苏州,董事长陈建华出身农村,早期通过收购白茧丝积累200多万元资金(1990年代)[3] - 1994年以369万元收购濒临破产的织造厂,初期仅保留27名工人[3] 发展历程 - 1995年扭亏为盈实现1000多万元利润,1996年利润增长至2700多万元[5] -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逆势扩张,一次性购入500台国际先进喷水织机[5] - 2002年成立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引进先进设备确立纺织行业地位[7] - 2012年"高品质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关键技术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2] - 2022年成立恒力重工并收购大连造船厂,进军造船业[14] - 2024年成功自主研发船舶发动机并建造首艘自主船舶[16] 技术创新 - 累计获得800多项纺丝相关专利,工业丝产品直径接近头发但可承重1吨[9] - 研发高端纺丝打破国外垄断,产品应用于服装、工业、重工业等领域[7] - 石化领域创新纤维材料和聚酯新材料技术,实现石油利用率最大化[11] 行业地位 - 工业丝产品全球领先,订单量饱和到需提价调控[11] - 实现"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布局,业务涵盖纺织、石化、造船[14] - 纺织机械规模全球最大,化纤产能全球第一[18]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8715亿元,较华为高出94亿元[16] - 1995-1996年利润从1000万跃升至2700万元,年增长率达170%[5]
在广深科创走廊建产学研联合体
南方都市报· 2025-08-01 10:57
广东传统产业"三化"融合进展 - 广东制造业31个行业大类中传统产业占比超七成,16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全国第一 [2] - 累计超过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占比近60%,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8.2% [2] - 格力电器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无人工厂",美的集团带动上下游千家供应商共建敏捷供应链 [2] - 人工智能应用显著提升效率:广州致景科技AI将寻布时间从两天压缩至两分钟,服装大模型支持"1件起订、7天交付" [2] 绿色制造与政策支持 - 广东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数量全国首位,国家级绿色工厂达400家 [3] - 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年产能5100吨,蒙娜丽莎氨氢零碳燃烧量产线年减碳5200吨,全省推广年减碳潜力达两亿吨 [3] - 广东工业投资2024年增长6.7%,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7.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5%,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增速达17.9% [3] - 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 [3] 中小企业转型困境 - 中小企业面临"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三不困境及"缺技术基础、缺人才、缺经验、缺试错能力"四缺难题 [4] - 数字化转型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复合型人才稀缺(如陶瓷工艺与AI结合领域) [4] - 产业链协同不足:美的集团发现上下游企业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系统产品互不兼容 [4] - 装备制造业关键设备联网率仅41%,行业标准采标率33%(德国为80%),多套中间件系统使成本激增30% [5] 绿色转型挑战 - 蒙娜丽莎氨氢零碳技术成本是天然气两倍,推广困难 [5] - 绿色消费市场未成熟:飞亚达完成手表业首个碳足迹认证,但消费者更关注情绪价值与质价比 [5] - 普惠性政策与企业需求错位,需加强智能化与绿色化政策协同(如绿色技改项目中嵌入智能化设备要求) [5] 解决方案与建议 - 政策精准化:研究修改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办法,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如纺织业"找布网"模式) [7] - 技术攻坚:广深科创走廊组建产学研联合体攻关新材料、工业软件,推广OPC UA设备互联接口及行业标准(如《注塑车间MES数据规范》) [7] - 生态重构:链主企业带动供应商转型(美的已带动千家),政府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开发符合中国制造特点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8] - 区域协同:珠三角聚焦研发设计,粤东粤西粤北承接制造环节,全省供应链平台破除区域壁垒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