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

搜索文档
内蒙古做实造林碳汇
内蒙古日报· 2025-08-30 12:12
内蒙古林草湿碳储量与碳汇量 - 林草湿碳储量稳定在105.38亿吨以上 年碳汇量1.1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居全国第一 [1][3] 碳汇项目开发与条件 - 造林碳汇项目需满足土地地类清晰 权属清晰 单个地块连续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 2019年及以前项目土地连续面积不小于667平方米 [4] - 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防护林造林碳汇CCER项目完成公示 进入全国碳市场审定阶段 涉及林地8万亩 [3][6] 技术手段与数据采集创新 - 引入雷达 无人机等现代化工具提升勘测效率与精准度 [7] - 兴安盟构建"胸径—树高—冠幅"三维碳储量快速测算模型 将传统计量周期缩短70% 精度达95% 成本降低50% [7] - 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搭建碳储量"一张图"数字化平台 实现森林碳汇潜力可视化评估与动态演化预测 [7] 收益分配机制 - 兴安盟创新碳汇交易阶梯式分成模式 交易价格0-100元/吨时地方政府与企业按7:3分成 100-200元/吨部分按8:2分成 200-300元/吨部分按9:1分成 超过300元/吨部分企业不参与分成 [8] 人才建设与合作 - 内蒙古林草局与北京林业大学筹建林草碳汇专家咨询委员会 由11位专家组成 推动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林草碳汇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35年)》 [10][11] - 兴安盟开展8场碳汇培训 累计培训人员750余人次 内容涵盖方法学 项目开发实务 交易机制 [11] - 企业采用柔性引才机制 与科研院所合作 以老带新定向培养 构建人才梯队 [12] 碳汇+多元交易模式 - 碳汇+研学:阿尔山市林草局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碳寻之旅"研学活动 通过门票收入 研学课程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13] - 碳汇+旅游:阿尔山市搭建碳足迹小程序 游客可获知个人碳排放数据 符合减排标准可享受门票折扣及现金返还 [14] - 碳汇+旅游:呼伦贝尔完成首个"零碳列车"旅游活动碳中和测算 购买40.27吨林业碳汇产品实现零碳目标 [15] - 碳汇+司法:内蒙古森工集团配合检察机关完成120余起"以碳代偿"案件 销售碳汇产品金额超120万元 收益反哺林业生态建设 [15]
呼伦贝尔市“碳汇+金融”领域探索成果显著
内蒙古日报· 2025-08-14 11:35
政策支持与金融创新 - 呼伦贝尔市强化政策指引 扩大金融机构对绿色企业及碳汇项目的支持力度 为林草碳汇金融有序发展提供坚实政策保障 [1] - 当地通过开展森林碳汇价值保险试点 防止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导致碳汇造林地损毁及碳汇量减少 [1] - 已实现CCER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 为碳汇发展提供新融资渠道 [1] 生态建设与碳汇能力 - 凭借丰富林草湿资源 在碳汇+金融领域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果 [1] - 全面提高生态碳汇能力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1] - 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经验 推动当地绿色发展 [1]
海南开发建设碳普惠体系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中国新闻网· 2025-05-13 23:41
碳普惠体系建设 -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张静表示海南多措并举建设碳普惠体系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推动绿色发展[1] - 碳普惠是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增汇行为进行量化后赋予信用指标并运用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市场交易等方式建立的正向引导机制[1] 制度体系与管理系统 - 海南于2023年公布《海南省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碳普惠、碳账户等基本概念并规范了低碳场景管理、碳普惠方法学管理等内容[1] - 依托"海易办"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碳普惠管理系统[1] 低碳场景创建 - 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将经营场所、公共场所、公共机构等打造成为低碳场景实现"一网通办""零跑动"、新能源汽车出行、步行和亮码办事四大绿色应用场景[2] - 在绿色低碳行为中实现碳积分收集与权益兑换[2] 碳普惠方法学开发 - 海南发布了《海南红树林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海南省碳普惠(橡胶林碳汇)方法学》鼓励科学申报项目减排量[2] - 依托相关方法学开发了万宁小海、琼海沙美内海红树林碳汇和白沙地区橡胶林碳汇等减排项目备案减排量合计超过24000吨[2] 减排量消纳与价值实现 - 倡导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海易办"碳普惠管理系统自愿购买减排量实施碳中和[2] - 鼓励大型活动自愿购买减排量实现碳中和并积极探索"司法+碳汇"实践拓展生态产品消纳场景[2] 未来发展计划 - 海南将依托丰富的蓝碳资源以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碳库资源培育和开发更多蓝碳、绿碳和低碳产品相关方法学[3] - 计划创建绿色景区、绿色酒店等低碳场景健全碳普惠激励机制向全社会普及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