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稻米种植与加工
icon
搜索文档
育品种、强链条、促增收!高要蹚出新“稻”路
南方农村报· 2025-09-21 10:06
秋风送爽,丰收 在望。肇庆高要 禄步镇白土二村 的万亩示范片 里,水稻管护工 作正处于关键阶 育品种、强链 条、促增收!高 要蹚出新"稻"路 _南方+_南方 plus 段,植保无人机 轻盈地腾空而 起,沿着稻田轨 迹匀速巡航, 1500亩连片的禾 苗青翠碧绿,整 体长势十分喜 人。 这样的景象,正 是高要丝苗米产 业蓬勃发展的生 动写照。瞄准全 产业链发展目 标,高要通过科 学规划、延链强 链、龙头培育, 推动丝苗米产业 高质量发展。预 计到2027年,全 区大米综合产值 有望超越25亿 元。 活道大米产业园种植示范基地。 科学规划布局 产业根基日益稳 固 丝苗米播种面积 稳定在49.8万亩 以上,年总产量 达到21.9万吨, 一产产值突破 7.2亿元;水稻 平均单产高达 441公斤,超越 全市平均水 平…… 高要丝苗米的底 气,来自科学的 产业规划。其独 特的"一园一片 八基地"产业带 布局,绘就了高 要现代农业发展 的新蓝图。 活道大米产业园 作为"一园",汇 聚了生产、加 工、研学等多重 功能,成为产业 集聚发展的重要 载体。禄步白土 二村水稻绿色高 质高效万亩示范 片作为"一片" , 通过规模化种植 ...
清远丝苗米香飘广州珠江帝景,社区推广续写品质佳话
南方农村报· 2025-09-13 09:34
社区推广活动效果 - 广州珠江帝景小区举办清远丝苗米推广活动 现场设置试吃区和游戏互动环节 吸引居民参与[2][3][4] - 活动累计发放品鉴装超600份 收获超8000名消费者关注[10][11] - 消费者反馈积极 包括白领和退休教师等多年龄段人群 形成口碑传播效应[11][12][13] 产品品质特征 - 清远丝苗米具有油亮弹牙 冷饭不回生的特点[5] - 品质源于北江优质水源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沙壤土等自然条件优势[17][18] - 通过现场试吃活动 消费者直接体验产品差异化品质[12][13] 产业发展现状 - 清远市全力打造丝苗米等五大百亿级农业产业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9] - 丝苗米年加工能力超60万吨 有效补强加工环节短板[20] - 2024年播种面积达156.04万亩 综合产值64.57亿元[22] 品牌营销策略 - 采用品牌运营+巡展推介+专题宣传+全媒体传播四大行动推动市场拓展[22][23] - 通过社区地推活动搭建可尝可玩可买的消费场景 实现扫码下单和物业商城同步销售[26][27] - 推广活动强化好米来自清远的品牌理念 利用口碑效应扩大大湾区市场份额[28][29] 战略发展目标 - 推动清远丝苗米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跨越 从湾区市场走向全国餐桌[23][24] - 通过社区推广反哺产业链上游 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发展动能[29]
江苏“稻强米弱”,破局路在何方
新华日报· 2025-06-09 06:08
江苏大米品牌发展现状 - 江苏作为水稻生产大省,总种植面积3300万亩位列全国第六,年产量约2000万吨位列全国第四,单产全国第一[4] - 存在"稻强米弱"现象,品牌影响力落后于东北大米,消费者认知度较低[4] - 2017年起系统打造"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已连续6年获"中国十佳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6] - 形成多层次品牌体系:省域"水韵苏米"、市域"金陵味稻"、县域兴化大米、镇级淮安岔河大米等[3] 品牌建设成效 - 溧阳岁丰农业采用南粳46稻种,最高亩产809.9公斤,稻米食味值达91分[1] - 射阳大米品牌价值达357.21亿元,2024年销售量突破100万吨,三业总产值超百亿[2] - 南粳系列粳稻在江苏推广超1300万亩,南粳9108连续9年超500万亩成为全国常规水稻第三大品种[5] - 56家核心企业和15家领军企业获授权使用"水韵苏米"商标,年生产能力超600万吨[6]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 - 建立全国首个粮食全产业链省域团体标准和"三品一标"示范基地标准[4][5] - 建成11个标准化示范基地总面积27951亩,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等标准化生产[5][8] - 研发南粳系列兼具北方米韧性和南方米软糯特性,直链淀粉含量约10%形成差异化优势[7] - 射阳大米实施"五统一"管理模式并建立自有种子研发基地[9] 经济效益与产业带动 - 溧阳合作社大米订单价1.72元/斤比市场价高0.42元,亩均综合效益增加约500元,2023年带动农民增收2000万元[1] - 射阳大米协会78家会员年加工能力250万吨,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年均增收20%以上[2] - 南粳9108收购价1.5元/斤比普通米高0.2元,南粳46达1.6元/斤,但超市售价仍低于东北大米0.5-1元/斤[6] 未来发展重点 - 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当前苏南苏中优质品种比例70-80%,淮北地区仍有提升空间[8] - 加强市场推广,通过评比活动、线上线下渠道提升长三角市场占有率[10] - 持续选育优质品种,健全全产业链标准,加强产品研发和品牌文化建设[10] - 强化示范基地动态管理,实施年度考察和定期培训确保品质稳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