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粳46
icon
搜索文档
全链条保障让粮农吃下“定心丸”
新华日报· 2025-11-10 15:13
□ 本报记者 颜颖 姚政宇 立冬时节,全省进入秋粮收获的收尾期、收购的关键期,农民一年的收益关键在此。 不过,今年9月至10月,持续阴雨及台风天气,对秋粮生长及收割造成一定影响。眼下的收购市场行情 怎样?如何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记者来到田间探访。 看"天"收粮,各地提前启动指挥有力 11月6日,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新曹农场分公司标准化种植基地里机声隆隆,水稻抢收抢烘、小麦 抢耕抢种,一派繁忙景象。"截至11月6日,全场8.2万亩水稻实现应收尽收,全部进入烘干线和晒场, 秋播保质保量推进,播种面积已达98%以上。"新曹农场分公司副总经理夏济兵说。 谈及今年的水稻收割,夏济兵直言"收获不易"。他分析,今年夏季高温来得早、升高快。7月初,部分 水稻田发苗受到伤害。而且今年持续高温时间长,对水稻抽穗扬花期影响较大。10月初又遇连续阴雨, 影响水稻灌浆结实。"还好没有出现倒伏和穗发芽现象。我们抢准时机,于10月21日比去年提前两天启 动秋收。" 夏济兵介绍,新曹农场第一时间成立"三秋"指挥部,形成由主要领导牵头、农业分管负责人一线指挥、 部门全员参与的"三秋"工作专班,每日汇总秋收秋种数据、调度农机力量。据统计,共组织 ...
全市109.73万亩水稻已完成收割72.75万亩 六成水稻归仓,秋播有序推进
镇江日报· 2025-11-09 00:25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我市"三秋"大忙已全面铺开。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11月6日,全 市109.73万亩水稻已完成收割72.75万亩,收割进度超六成;小麦预计种植80.04万亩,播种进度也已迈 过两成门槛。 "还有20亩地,今年的560亩小麦种植任务就全部结束了。"11月5日下午3时,丹阳市陵口镇青禾家 庭农场的负责人汤磊正驾驶着小麦精量播种机,在田间照着预设道路作业。麦种随着机器精准下田,随 即被覆土遮盖,等待发芽。"今年我10月25日就开镰了,收割完的田块随即开展犁根深翻,跟着就进行 小麦种植,一点不耽误。" 青禾家庭农场560亩的秋收秋种工作累计用时12天,这在汤磊看来是历年来的最佳速度。"小麦约早 播种,对来年夏收的产量提升效果越显著。去年我11月13日才开始种小麦,比今年晚了半个月。从直观 数据看,去年亩均麦种用量为11.5公斤,今年仅需9公斤,光用种成本就能省下不少。"汤磊笑着说。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大农户要抢抓当前有利天气,组织抓紧抢收、抢烘,确保11月15 日前完成收割任务,实现颗粒归仓,让丰产变丰收。各地要抓紧组织小麦的抢种工作,坚持适墒、适 期、适种、适深的原则,坚持精量 ...
港城25.89万亩水稻开镰
苏州日报· 2025-10-26 08:36
据了解,目前,张家港25.89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进入大面积开镰阶段。张家港市农业部门 提醒广大农户,务必抢抓晴好天气窗口,及时组织抢收。收割期间,农机手应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减少 损失;收获后的粮食需及时做好科学晾晒、烘干与安全储藏,严防霉变发生。 铁牛列阵,金浪归仓。在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妙桥金村村,金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 季志豪在田间查看收割机工作情况。"眼下是收割高峰期,合作社的6台收割机档期全都排满。"季志豪 说,近期合作社机组人员每天早上7点开始作业,一直忙到晚上8点左右,全力确保丰收的粮食颗粒归 仓。 "今年张家港水稻以'南粳5055''南粳46'为主栽品种,从目前收割情况及农情调度来看,整体秋粮呈 现播种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三增'态势。"该市作栽站站长顾明柯介绍,近期天气晴好,十分有 利于秋收推进,目前港城已组织约1500台套拖拉机、收割机、烘干机等主要农机具投入作业,力争11月 20日前完成秋收工作,并于11月底前全面完成秋播,为明年夏粮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昨天(10月25日),在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常沙社区,收割机开足马力,在金黄色的 稻田中连续作业,饱满的稻谷 ...
生态闭环护良田 品牌溢价富农户 “祥里大米”铺展乡村“丰”景图
镇江日报· 2025-10-19 07:28
公司运营模式 - 祥里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 积极探索生态循环种植模式 即基地培育水稻 秸秆转化有机肥 有机肥反哺基地 [1] - 公司构建合作社+品牌+农户的组织体系 整合分散农业资源 打通农产品产销对接关键环节 [2] - 公司创新采用缓控释肥技术 搭配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科学结合的减量增效方案 精准防控病虫害并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 [3] - 公司将秸秆统一回收至专用堆肥点 经自然腐熟转化为优质有机肥 实现取之于田 还之于田的生态闭环 [3] 公司业务规模与效益 - 珥陵富祥粮食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管理土地超2万亩 直接惠及农户5000余户 每年为农户带来增收50余万元 [2] - 2024年富祥粮食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额突破1700万元 [4] - 通过品质跃升实现品牌溢价与市场竞争力 预计稻米单价将迎来可观增长 直接增厚村集体经营收益 [4] - 公司通过延伸加工 拓宽销售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夯实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共赢机制 [4] 产品与技术 - 公司在品种选择上精选优良食味稻米南粳46 从源头保障大米口感与品质 [3] - 秸秆资源化利用环节破解秸秆处理难题 有效改善土壤酸化问题 提升土地肥力 [3] - 公司形成一套接地气 易操作的本地化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为周边乡镇提供祥里方案 [4] 行业影响与社会效益 - 公司通过常态化组织技术培训 将水稻绿色种植等先进实用技术传递给农户 提升区域农业科技应用水平 [4] - 祥里村的实践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乡村智慧与力量 形成可借鉴 可推广的祥里经验 [5]
江苏“稻强米弱”,破局路在何方
新华日报· 2025-06-09 06:08
江苏大米品牌发展现状 - 江苏作为水稻生产大省,总种植面积3300万亩位列全国第六,年产量约2000万吨位列全国第四,单产全国第一[4] - 存在"稻强米弱"现象,品牌影响力落后于东北大米,消费者认知度较低[4] - 2017年起系统打造"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已连续6年获"中国十佳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6] - 形成多层次品牌体系:省域"水韵苏米"、市域"金陵味稻"、县域兴化大米、镇级淮安岔河大米等[3] 品牌建设成效 - 溧阳岁丰农业采用南粳46稻种,最高亩产809.9公斤,稻米食味值达91分[1] - 射阳大米品牌价值达357.21亿元,2024年销售量突破100万吨,三业总产值超百亿[2] - 南粳系列粳稻在江苏推广超1300万亩,南粳9108连续9年超500万亩成为全国常规水稻第三大品种[5] - 56家核心企业和15家领军企业获授权使用"水韵苏米"商标,年生产能力超600万吨[6]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 - 建立全国首个粮食全产业链省域团体标准和"三品一标"示范基地标准[4][5] - 建成11个标准化示范基地总面积27951亩,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等标准化生产[5][8] - 研发南粳系列兼具北方米韧性和南方米软糯特性,直链淀粉含量约10%形成差异化优势[7] - 射阳大米实施"五统一"管理模式并建立自有种子研发基地[9] 经济效益与产业带动 - 溧阳合作社大米订单价1.72元/斤比市场价高0.42元,亩均综合效益增加约500元,2023年带动农民增收2000万元[1] - 射阳大米协会78家会员年加工能力250万吨,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年均增收20%以上[2] - 南粳9108收购价1.5元/斤比普通米高0.2元,南粳46达1.6元/斤,但超市售价仍低于东北大米0.5-1元/斤[6] 未来发展重点 - 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当前苏南苏中优质品种比例70-80%,淮北地区仍有提升空间[8] - 加强市场推广,通过评比活动、线上线下渠道提升长三角市场占有率[10] - 持续选育优质品种,健全全产业链标准,加强产品研发和品牌文化建设[10] - 强化示范基地动态管理,实施年度考察和定期培训确保品质稳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