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术馆
icon
搜索文档
博伊斯在中国:2013–2025回顾展
经济观察报· 2025-10-28 11:25
可以说,这场回顾展不只是对过去十二年的总结,更是一次新的开始。它让我们再次想起博伊斯 "人人 都是艺术家" 的主张,也让我们看到,一家美术馆如何用十二年的坚持,让一位西方艺术大师的思想在 东方落地、生根,慢慢影响着更多人对艺术的认知。 今年,一场名为 "博伊斯在中国:2013–2025 回顾展" 即将与大家见面。这场展览就像一次温柔的回 望,要好好梳理昊美术馆与博伊斯之间长达十二年的缘分。从 2013 年至今,昊美术馆始终在关注这位 艺术大师,而这次展览,正是要把这段跨越时空的对话重新拾起,让它在当下继续下去。 说到昊美术馆,它在中国艺术界还有个特别的身份 —— 国内最早开始系统收藏、研究并推广博伊斯作 品的美术馆。在很多人还对 "社会雕塑" 一知半解的时候,昊美术馆就已经默默行动,一点点收集博伊 斯的作品,深入研究他的艺术思想,还通过一次次展览,把这位大师的理念带到更多人面前。 这次的回顾展,是策展人杜曦云与昊美术馆团队一起用心策划的成果。筹备过程中,大家翻出了十二年 来积累的所有展览资料,从早年的策展笔记到观众留言,从展览海报到媒体报道,每一份都承载着这段 时光的记忆。同时,美术馆还拿出了珍藏的博伊斯原作 ...
“悬浮”于天地的余杭美术馆正式启用
每日商报· 2025-10-22 10:40
玉湖边上,造型新颖的余杭美术馆这两天全新启用了。 该展览四大核心板块构筑了展览的骨架,"联结·具身交互"让身体感知人机联结,"共生·数字教 育"滋养人文科技共生,"猜想·生态重构"激发技术想象,"宣言·哲学追问"叩击价值边界。 展览通过"天地人机"的深度对话,勾勒出技术演进中文化生态的重构轨迹与未来图景,呈现了浙江 践行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二十年来的数字文化与艺术科技融合成果,生动呼应"文明重光——文化遗产 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深刻主题。 现场还有许多前沿科技领域与媒介的探索,比如"三体计算星座",这是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伙伴合 作共建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通过打造面向全球开放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从而实现将人工智能送往太 空。 美术馆充分利用建筑自身内部特殊结构和空间美感,结合数字化手段,营造了序厅、阶梯展厅、尾 厅等特色空间,为公众提供多维度互动体验。 目前,中国(杭州)艺术与科技国际双年展正在展出,该展览是余杭美术馆的首展,主题是"天地 人机——技术迭代中的文化生态重构",展览汇聚全球20余个国家地区、160余位艺术与科学领域创作者 的作品,展览将持续至12月18日。 该美术馆坐落于良渚新城玉湖综合体南侧水域 ...
美术馆里过中秋:共赏“画外音”,团圆“筑彩屋”
苏州日报· 2025-10-07 08:40
12组亲子家庭在楼上的美育展展厅用心"筑彩屋"的同时,一场"弦吟四季·中外经典"弦乐四重奏室 内乐音乐会在馆内一楼展厅中上演。四位演出经验丰富的艺术家为观众演奏了《爱的礼赞》《蓝色多瑙 河》等西方经典名曲和《在水一方》《听海》等中文流行金曲。本次音乐会属于苏州美术馆品牌公教活 动"画外音"系列,也是苏州美术馆正在展出的"甲天下——桂林、苏州山水题材作品展"的配套活动。音 乐会上,艺术家们还应景地演奏了《月亮代表我的心》,为现场观众送上中秋节的美好祝福。随后,在 《我爱你中国》的动人旋律中,这场音乐会画下了圆满的句号,全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中国的山水画特别有魅力,我很喜欢画中的意境。"市民杨女士说。在看到苏州美术馆发布的预告 信息后,她特意选了今天这个假日来看展览,同时欣赏音乐会。在她看来,苏州的公共文化活动做得很 不错,像苏州美术馆这样免门票、免预约参观的公共文化场所有不少,在这里举办把画展和音乐会结合 在一起的"小而美"的活动也很好。对于杨女士来说,今天到访美术馆还有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那就是 在音乐会开场前突然发现坐在自己斜前方的观众竟是已经十多年没见的前同事秦女士。 昨天(10月6日)是中秋节,不少 ...
“策展”延向馆外 艺术融入秋夜 浦东美术馆一系列夜间活动跨界联动 探索“开得晚”还要“玩得深”
解放日报· 2025-10-05 10:12
公司夜间运营创新 - 公司作为上海热门的夜间文化目的地,通过创新深度运营让艺术成为点亮城市夜间经济的关键力量[1] - 公司启用东侧一面近2700平方米的超大型墙面为载体,结合AI与裸眼3D等新技术,将馆内展览内容"活化",为户外观众带来强烈视觉冲击[2] - 公司推出多项跨业态合作,包括与东方明珠塔联袂推出"上海之星·浦美奥赛号"主题游船项目,将艺术展览与黄浦江游览巧妙融合[3] - 公司推出夜间音乐演出、露天电影放映等活动,覆盖整个长假,观众无需购票即可获得审美体验[2] 消费转化与联动策略 - 公司激活夜间经济的关键在于将单一的观展"流量"转化为促进文旅商体展融合的消费"留量"[3] - 公司推出浦东美术馆夜场+游船联票颇受观众欢迎,与陆家嘴明城酒店联动推出"艺术礼遇套餐",一间房间配两张门票[3] - 凭公司门票可在富都滨江停车场额外免费停车1小时,并可享受外滩观光隧道优惠价购票,最高可享5折优惠[3] - 凭奥赛展门票可免费参观罗丹艺术文化发展中心的特别展览"罗丹:现代雕塑的启承",实现艺术与艺术的联动[3] 观众体验与市场反响 - 12分钟的光影秀结束后,部分观众依依不舍准备看第二场,部分观众则直奔美术馆内开启深夜看展之旅[2] - 现场观众在光影秀中跟唱熟悉音乐,当灵动的白猫形象占满整面高墙时,全场观众发出轻松而会意的笑声[2] - 有观众被馆内预告吸引决定"再留一会儿",有观众被热闹留住脚步决定"再看个秀"[1] - 有外地游客挎着3个满满当当的文创袋子,准备去参观联动展览,实现白天分头行动、晚上会合的旅游方式[3]
接住大展流量 让艺术与城市相融 浦东美术馆奥赛展观展人次破60万 “大展流量转化模式”持续延续
解放日报· 2025-09-08 10:00
记者 阮佳雯 9月6日下午,前滩公园巷,夏末晴光铺满仿真的向日葵花丛,孩子们悠扬的歌声在这里回荡;同天晚上10点,浦东美术馆 露台,夏夜晚风拂面,浦江两岸璀璨夜景一览无余……这些场景,呈现一场艺术与城市相融的新实验。 奥赛展观展人次已破60万,如何接住并用好一场现象级大展所带来的流量?浦东美术馆选择"双线并行":一边让艺术主动 走向人群,一边让场馆更包容地迎接人群,将艺术与城市生活深度结合。 不止于艺术的户外市集 "名画很还原,装置很漂亮。"刚刚在《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里拍完照的张好好告诉记者。她手牵爱犬"乖乖",在市集里 悠闲漫步。这个名为"大艺术家节"的市集,由浦东美术馆主办,携手前滩公园巷共同打造,将持续两个周末。 市集汇聚90余家文创、手作与美食品牌,但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那些从美术馆中"走"出来的名画。《梵高在阿尔勒的卧 室》被还原成一个可步入的房间,以《星月夜》为背景,《自画像》也搬进了房间里,现场一位小伙子拿起画笔与颜料盘,一 秒变身梵高;金黄的稻谷高高堆起,还原米勒的《拾穗者》;《向日葵》走出画框,化身巨型打卡装置,迎接前来拍照的观 众。在这里,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观赏对象,成为可亲历、可互动的 ...
暑期“看展热”撬动消费新链条
齐鲁晚报· 2025-08-15 05:28
行业趋势 - 暑期"看展热"持续升温 博物馆 美术馆成为亲子打卡新地标 各大场馆通过精品大展和特色主题展吸引家庭观众 [2] - 亲子看展渐成趋势 山东博物馆40天接待观众66.67万人次 贵州省博物馆暑期日均接待量上万人次 亲子家庭与学生群体占比超七成 [3] - 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呈现"亲子主导 深度体验 结构性升级"三大特征 亲子客群占比预计超六成 成为暑期消费主力军 [4] 消费模式 - 亲子看展消费链条延伸 典型消费包括门票 VR体验 人工讲解 餐饮和文创产品 单日消费可达千元以上 [4] - 上海博物馆埃及展期间推出1200余款文创产品 销售总量265万件 文创活动及周边衍生品营收超4亿 [5] - 浦东美术馆奥赛大展文创产品营收超千万元 "卷毛梵高毛绒挂坠"和"调色盘冰箱贴"屡屡断货 [5] - 博物馆 美术馆周边餐厅"亲子套餐"搜索量环比大增 餐饮业态显著受益 [5] 产品创新 - 展馆推出多元化体验 包括VR大空间数字文化展厅 元宇宙展厅 众神NPC巡游 "考古相机"等创新形式 [3][5] - 沉浸式探索体验受追捧 浦东美术馆以虚实互动形式提供层次丰富的观展体验 [5] - 博物馆开发系统化 进阶式活动 满足家长对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 [6] 市场价值 - 亲子看展从"游山玩水"转向"文化充电" 家长愿意为特展和专业讲解支付溢价 [6] - 家长形成"文化预算"概念 愿意每年预留支出用于看展等文化活动 [6] - 展馆价值坐标转变 从展示"稀世珍宝"转向关注青少年教育价值 [6]
苏州当代美术馆竣工
苏州日报· 2025-08-09 07:51
项目概况 - 苏州当代美术馆作为金鸡湖右岸"四件套"之一已竣工验收 整体外立面正式亮相 [1] - 项目历时两年半高标准建设 融合苏州园林特色与现代设计理念 [1] - 美术馆由9个巧妙连接的场馆组成 采用"一步一景"园林式设计构思 [1] 建筑设计 - 总占地面积4 88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5 88万平方米 展厅面积1 06万平方米 [1] - 由国际顶级建筑事务所BIG创始人比雅克·英格斯担纲设计 [1] - 通过廊道串联多个单体展厅 形成园林空间构成的文化综合体 [1] 功能配套 - 包含4个展厅及展演空间 多功能厅等配套服务设施 [1] - 建设标准比照国际高标准艺术殿堂 [1] - 地铁8号线通过地下通道直接连接美术馆 右岸地下空间全面打通 [2] 文化定位 - 作为右岸区域重要文化载体 展现城市新中心文化艺术魅力 [1] - 设计汲取传统园林元素 采用现代化手法呈现 [1]
打开更辽阔的审美场域
人民日报· 2025-05-18 05:52
行业数字化升级 -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聚焦"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突显数字信息技术对社会形态的系统性变革影响,美术馆面临与时代共振的挑战[2] - 浙江美术馆联合中国美术馆等单位起草的《公共美术馆数字化服务规范》经文旅部批准实施,明确数字化服务基本要求、技术支撑等标准,为全国美术馆数字化提供支撑[2] - 行业普遍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和区块链等技术对藏品、展览、教育等活动进行数字处理与业务重构[3] 领先机构实践案例 - 浙江美术馆自2016年起将数字技术融入展览、典藏等领域,包括"东方智慧"系列融合传统文化与数字智能,建设全国首个跨省通用"藏品云"数字平台[3] - 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专门设计独立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厅,成为传统美术馆推进数字化服务的典型实践[4] 技术艺术融合趋势 - 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通过数字化手段使作品互动性增强,成为行业普遍采用的创新形式[4] - 美术馆需打破公共文化服务固有认知,通过技术赋能让"年轻态"服务触达更广泛受众,形成新的知识生产方式[4] 审美教育核心价值 - 美术馆数字化服务需强调审美意识唤醒,以中华美学精神(如"天人合一")塑造技术时代人文价值[5] - 审美教育是系统性人格建设过程,美术馆通过日常美育活动引导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感受美、创造美,促进思想认知成长[6]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审美成为数字时代重要生产力,既对抗技术异化又激发文明创新,如青年艺术家用算法重构《诗经》意象体现美学传承[7] - 行业需在数字建构的新时空中探索更辽阔的审美场域,强化艺术与教育融合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