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箭一号运载火箭
搜索文档
力箭一号明年计划实现“月月发射”
北京商报· 2025-11-09 19:21
发射任务概况 - 力箭一号遥九运载火箭于11月9日11时32分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成功发射升空[1] - 任务成功将楚天二号技术试验01星、02星送入预定轨道[1] - 此次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1] 力箭一号火箭成就与地位 - 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10次飞行[1] - 力箭一号已累计发射75颗卫星[1] - 力箭一号入轨总质量超过10吨[1] - 火箭已进入常态化发射状态[1] - 力箭一号成为中国商业航天主力火箭以及中小型卫星发射首选火箭之一[1] 未来发射计划 - 明年力箭一号的发射密度将继续提高,基本实现“月月发射”[1] - 明年上半年将实施首次海上发射,以满足小倾角卫星的发射需求[1] - 首次海上发射旨在完善力箭一号火箭的任务适应性[1]
商业航天主力!力箭一号明年计划“月月发射”
环球网资讯· 2025-11-09 17:31
发射任务成功与运载能力 - 力箭一号遥九运载火箭于11月9日成功发射,将楚天二号技术试验01星、02星送入预定轨道[1] - 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的第10次飞行,已累计发射75颗卫星,入轨总质量超过10吨[1] - 火箭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5吨,适用于中小卫星、中低轨道快速组网发射[2] 技术创新与环保设计 - 本次任务创新采用卫星开盖分离方案,两颗卫星为串联上下布局以节省整流罩空间并提高运载能力[4] - 通过铰链收集串联的前舱盖并与末级一起离轨,旨在避免产生空间碎片和太空垃圾,保护空间环境[4] 发射计划与市场地位 - 力箭一号火箭已进入常态化发射状态,成为中国商业航天主力火箭及中小型卫星发射首选火箭之一[5] - 公司计划今年内再进行两次发射,明年基本实现月月发射的高密度发射计划[7] - 为完善任务适应性,公司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实施首次海上发射,以满足小倾角卫星的发射需求[7]
创新设计提升效率 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发射看点解析
新华社· 2025-11-09 16:53
发射任务与运载能力 - 力箭一号遥九运载火箭于11月9日成功发射 将楚天二号技术试验01星、02星送入预定轨道[2] - 截至目前 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已成功将75颗卫星送入太空 入轨载荷总质量突破10吨[2] - 火箭主要面向中小型卫星发射市场 通过拼车发射覆盖低轨1.5吨至2吨的运载能力[2] 成本效益与技术创新 - 通过高度集成化设计和快速敏捷使用模式提高性价比和可靠性 单次2吨以下发射任务可将每公斤价格降至1万美元以下[2] - 在可靠性提升方面采用新方式 利用前序发射的大量测试和飞行数据进行包络分析 及时发现产品生产和测试数据的异常[2] - 创新采用开盖分离方案以避免太空垃圾产生及长时间留轨影响卫星安全 确保分离、锁紧的安全可靠[3] 生产运营与效率提升 - 火箭采用去任务化设计 研制模式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 实现生产、测试、发射全流程高效衔接[3] - 实现火箭批产化、测试流程标准化、发射服务航班化[3] - 随着发射任务密度提升 地面发射支持系统设备检修周期不断缩短 实现快速恢复以保障任务高效推进[3]
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力箭一号“月月发射”将成常态
央视网· 2025-11-09 16:51
发射任务与成就 - 力箭一号遥九运载火箭于11月9日成功发射 将楚天二号技术试验01星和02星送入预定轨道 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 [1] - 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10次飞行 已累计发射75颗卫星 [1] - 火箭今年还有两次发射计划 [11] 火箭技术特点与创新 - 力箭一号是一型适用于中小卫星、中低轨道快速组网发射的中型固体运载火箭 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5吨 [5] - 本次发射创新采用卫星开盖分离方案 通过铰链收集串联的前舱盖并与末级一起离轨 旨在避免产生空间碎片和太空垃圾 保护空间环境 [5][7] 商业应用与未来规划 - 力箭一号火箭已进入常态化发射状态 成为中国商业航天主力火箭及中小型卫星发射首选火箭之一 [9] - 公司计划明年基本实现月月发射 以进一步提高发射密度 [9][11] - 公司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实施首次海上发射 以满足小倾角卫星发射需求 完善火箭的任务适应性 [11]
十五运+火箭!力箭一号发射成功,历届全运会纪念邮票上太空
南方都市报· 2025-11-09 13:31
发射任务与火箭性能 - 力箭一号遥九运载火箭于2025年11月9日成功发射,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将楚天二号技术试验01星、02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的第十次飞行,火箭已成功将75颗卫星送入太空,入轨载荷总质量突破10吨 [3] - 作为中国商业航天主力火箭,力箭一号以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吨级班车化发射服务在民商火箭发射市场持续领跑 [3] 品牌合作与战略联动 - 公司此次与第十五届全运会进行跨界联合,是航天科技与体育盛事的首次深度联动 [5] - 箭体涂装了第十五届全运会字样及标识、“我爱广州”城市宣言以及搭载历届全运会纪念邮票送入太空 [7] - 公司加入广州“城市合伙人”计划,与京东集团、中国邮政等企业携手参与城市建设与发展 [10][11] 公司战略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商业航天龙头企业,秉持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企业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 [13] - 公司创始人表示,企业发展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用创新浓度创造文明温度 [13] - 力箭一号多次执行国家任务并承接国际卫星发射,展现了强大的可靠性和任务适应性 [3]
一箭双星!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第十次发射成功!
环球网资讯· 2025-11-09 12:42
发射任务概况 - 2025年11月9日11时32分,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九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成功发射,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将楚天二号技术试验01星、02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十次飞行 [3] 公司市场地位与业绩 - 力箭一号是中国商业航天主力火箭及中小型卫星发射首选火箭,在民商火箭发射服务市场持续领跑 [3] - 火箭成功将75颗卫星送入太空,入轨载荷总质量突破10吨,展现了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吨级班车化发射服务能力 [3] - 公司多次执行国家任务并承接国际卫星发射,具备高效率履约和高质量交付能力 [3] 任务特色与品牌合作 - 此次箭体涂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字样及赛事标识,以及我爱广州和广州广阔 与您合伙的城市宣言 [3] - 任务搭载了在广州举办的历届全运会纪念邮票送入太空,具有特殊的品牌宣传和纪念意义 [3]
火箭“批量上天” 我国商业航天规模化爬升
北京商报· 2025-10-22 23:38
行业阶段与趋势 - 商业航天行业正从“可发射、可交付”的验证期,跨入“有频次、能交付、讲效率”的规模化爬升期 [1][5] - 未来三年行业将进入洗牌关键期,呈现“国家队主导+民企突围+跨界融合”格局 [1][8] -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从2020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约2.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2.9%,预计2025年产值将达到2.8万亿元 [7] 近期发射活动与公司动态 - 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八运载火箭于10月19日采用“一箭3星”方式成功发射,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火箭已完成九次飞行,累计将73颗卫星精准入轨,入轨载荷总质量超9吨 [3]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在10月18日至20日顺利完成首飞任务第一阶段工作 [3] - 星河动力、星际荣耀、东方空间等商业火箭公司近期均有火箭发射任务圆满完成或待执行 [1][4] - 仅2024年8月,国内就完成9次商业发射任务,全年民商火箭计划排期达至少20次 [5] 行业驱动因素:技术与政策 - 技术突破体现在液体火箭与复用相关技术正从“单次验证”走向“工程化设计” [7] - 政策支持包括《民用航天发射许可管理办法》简化审批流程,允许单次许可执行多任务 [6] - 工信部发布通知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旨在丰富市场供给并支撑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6][7] 行业驱动因素:市场与基础设施 - 市场需求主力载荷包括遥感卫星组网、通信星座部署及科学实验卫星 [7] - 产业链形成“整箭牵引+配套集群”格局,动力系统、测控设备本地化率大幅提升,长三角、珠三角打造火箭总装基地,关中地区聚焦发动机制造 [7] - 新建的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采用“共建、共管、共用”模式,叠加海上发射母港等新型场地布局,为高密度发射提供了要素条件 [5][7] 资本市场动态与企业前景 - 商业航天企业积极布局资本市场,天兵科技、蓝箭航天、屹信航天等均于年内启动上市辅导 [5] - 天兵科技于2024年10月9日宣布完成近25亿元人民币Pre-D轮和D轮新增融资 [5] - 具备全链条自主可控能力和差异化商业模式的企业有望在未来脱颖而出,低成本小型火箭聚焦微纳卫星市场,中型可回收火箭争夺主流载荷,重型运载瞄准深空探测 [1][8]
国产商业火箭“批量上天” 未来三年将进入洗牌关键期
北京商报· 2025-10-22 08:13
行业阶段与近期动态 - 商业航天行业正从“可发射、可交付”的验证期,跨入“有频次、能交付、讲效率”的规模化爬升期 [2][3] - 2024年8月国内完成9次商业发射任务,全年民商火箭计划排期达至少20次 [3] - 近期多家公司完成发射任务,包括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八运载火箭采用“一箭3星”方式成功发射,该火箭已执行9次飞行任务,共将73颗卫星送入轨道,入轨载荷总质量超9吨 [2]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完成首飞任务第一阶段工作,星河动力、星际荣耀、东方空间等公司亦有发射任务完成或待执行 [2]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行业增长主要依赖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爆发三大支撑 [4][5] - 政策支持包括《民用航天许可管理办法》简化审批流程,以及工信部推动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以激发市场活力 [4] - 市场需求来自遥感卫星组网、通信星座部署及科学实验卫星,产业链形成“整箭牵引+配套集群”格局,动力系统、测控设备本地化率大幅提升 [5] -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从2020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2.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2.9%,预计2025年产值将达到2.8万亿元 [5] 技术与基础设施发展 - 新的商业化发射基础设施已具备支持高密度发射的条件,例如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的“共建、共管、共用”模式及海上发射母港布局 [3][5] - 液体火箭与复用相关技术正从“单次验证”走向“工程化设计” [5] - 行业形成面向民营火箭的试验、测试、发射能力与标准化流程,在“箭、场、测”组合上具备高密度发射要素 [5] 企业战略与资本市场 - 多家商业航天企业积极布局资本市场,天兵科技、蓝箭航天、屹信航天等均于年内启动上市辅导 [4] - 天兵科技在2024年10月完成近25亿元人民币Pre-D轮和D轮新增融资 [4] - 未来三年为行业洗牌关键期,具备全链条自主可控能力和差异化商业模式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2][6] 未来竞争格局 - 行业将呈现“国家队主导+民企突围+跨界融合”格局 [6] - 产品线分化明确,低成本小型火箭聚焦微纳卫星市场,中型可回收火箭争夺主流载荷,重型运载瞄准深空探测 [6]
多家A股公司聚力商业航天研制
证券日报· 2025-10-21 00:41
发射任务与技术可靠性 - 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采用一箭3星方式将巴基斯坦遥感卫星02星、中科卫星03星和04星送入预定轨道[1] - 此次发射是力箭一号火箭的第九次飞行,截至目前该火箭已将73颗卫星精准送入轨道,入轨载荷总质量超过9吨[1] - 力箭一号连续完成国际订单履约,体现了商业航天在技术可靠性、成本效益和国际服务能力方面的显著提升[1] 行业发展与国际竞争力 - 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蓬勃发展,一批航天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1] -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耕海外市场多年,年出口订单已达10亿元,未来两三年公司业务有望再上新台阶[1] - 商业航天发射成本已较早期水平大幅下降,且未来仍有下降空间,更多民营火箭将补充发射资源并加速产业发展进程[2] 产业链关键环节与公司进展 - 超捷紧固系统(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商业火箭箭体结构件制造领域进展顺利,已实现批量交付壳段、整流罩等产品[3] - 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传感器产品应用于火箭发动机、遥测系统等领域,在商业航天市场开拓成绩突出[3] - 成都思科瑞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卫星检测与芯片检测的研发投入与外部合作,完善在航天产业检测服务领域的战略布局[3] 资本市场支持与产业前景 - 多家商业航天企业正在加快推进IPO步伐,包括已办理辅导备案登记的中科宇航、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 - 全球商业航天行业处于黄金发展期,企业通过IPO获得资本市场支持有利于提升产业整体实力,推动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4]
“一箭3星”!力箭一号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中国经济网· 2025-10-20 22:03
发射任务概况 - 10月19日11时33分,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成功发射,采用一箭3星方式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九次飞行 [3] 火箭性能与商业成就 - 力箭一号火箭已累计将73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入轨载荷总质量超过9吨 [3] - 火箭已连续完成国际订单履约,使中国商业火箭成为服务全球的太空桥梁 [3] 卫星技术与应用 - 本次发射的中科卫星03星和04星是X波段SAR遥感卫星,运行轨道高度为505千米,成像分辨率优于0.5米 [3] - 两颗卫星将纳入AIRSAT星座运行,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应急防灾、水利建设、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SAR遥感数据支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