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火箭

搜索文档
全球首台专为储能领域定制的65吨级正面吊投入使用;吨级无人飞行器首次完成海上平台物资运输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8-04 11:35
吨级无人飞行器首次完成海上平台物资运输 - 中国自主研发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凯瑞鸥"完成首次跨海域运输任务 装载新鲜水果和紧急药品从深圳起飞 飞行58分钟抵达150公里外的海上油气平台 [2] 中尺寸OLED产业机会 - TCL华星CEO赵军预测中尺寸OLED将成为未来几年重大产业级机会 三季度电视面板出货量预计环比增长3-4% 受欧美黑五、印度排灯节及国内双十一备货需求拉动 [2] 储能领域专用设备突破 - 徐工集团推出全球首台65吨级储能专用正面吊XCS65K 解决60吨级储能集装箱4层堆垛需求 已通过国家级特种设备认证并于4月投入使用 [3] 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进展 - 中科宇航力擎二号11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半系统试车成功 核心指标全部达标 计划本月底开展整机试车 该发动机为力箭系列可重复使用火箭一级动力 [4] 产业数据服务 - 提供覆盖17万+企业、2万+投资机构、5077家国家高新企业的数据服务 包含投融资事件、行业图谱及独角兽企业分析 [6] - 会员服务可获取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AGI等热门赛道深度报告 活动期间赠送产业日报 [5]
我国首次完成液体火箭发动机“九机并联”试车 如何支撑未来大型星座组网等多样化商业场景?
央广网· 2025-06-21 00:22
朱雀三号火箭试车成果 - 成功完成我国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九台液氧甲烷发动机并联地面热试车试验,总推力达7542kN,9台发动机稳定工作40秒并完成伺服摆动测试,点火段持续45秒 [1][3] - 试验采用与首飞任务相同的一子级箭体技术状态,覆盖推进、结构、测控、航电等全系统协同流程,高度还原实战推演 [3][5] - 首次实现液氧9台并联系统级试车验证,突破多机同步起动、推进剂分配与燃烧稳定性等关键技术 [3][5] 火箭技术参数与设计 - 朱雀三号为我国首型不锈钢箭体结构可重复使用大型液氧甲烷火箭,起飞重量约570吨,全长66米,配备9台天鹊-12A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 [3] - 采用专用工装和高强螺栓固定箭体,部署自动氮气消防系统与主动水冷导流槽,确保高推力环境下的结构安全 [5][7] - 发射工位改造新增喷水冷却系统,导流槽设计可耐受9台发动机高温燃气冲刷 [7] 商业化应用规划 - 2024年下半年计划进行三次飞行试验,目标成为国内首款实现一子级回收的火箭 [9] - 2025年转入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射运营阶段,通过二⼿火箭复用大幅降低发射成本 [9] - 技术验证将支撑低轨互联网星座高密度组网发射需求 [9]
整理:每日科技要闻速递(6月20日)
快讯· 2025-06-20 07:35
人工智能与芯片技术 - 苹果拟采用生成式AI优化定制芯片设计流程以提升效率 [1] - 德州仪器计划在美国投资超600亿美元建设半导体工厂 [5] - 苹果评估iPhone新LTPO OLED技术 通过增加氧化物材料比例降低屏幕功耗 [10] 航天与火箭技术 - SpaceX星舰36号火箭在静态点火测试中突发爆炸 [2] - 中科宇航力擎一号可重复使用发动机完成180秒整机试车 [9] 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 - 百度萝卜快跑在香港东涌指定路段和时段获批开展自动驾驶测试 [7] - 三部门会议强调新能源汽车行业应避免"内卷式"竞争 禁止牺牲产品性能实现短期降本 [12] 融资与战略投资 - 宇树科技完成始于去年底的C轮融资交割 [3] - 蔚来回应芯片业务引入战略投资者传闻称属于猜测性信息 [6] 社交媒体与超级应用 - 马斯克计划将X平台打造为包含投资、交易等功能的"超级应用" [8] 企业动态与争议 - xAI被曝每月亏损10亿美元 马斯克驳斥彭博社报道为"胡说八道" [4] - 美国多家科技巨头推动十年联邦禁令 阻止各州自行制定AI监管法规 [11]
“星舰”又炸了
券商中国· 2025-06-19 20:16
SpaceX星舰火箭测试故障 - 公司旗下"星舰"火箭在静态点火测试中发生爆炸 事故被描述为"灾难性故障"和"重大异常" [1][3] - 测试地点位于得克萨斯州星际基地 当地消防部门已介入处置 [1][3] - 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目前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 [2][3] 星舰火箭技术参数 - 火箭总长度达120米 直径9米 采用两级可重复使用设计 [4] - 第一级助推器长约70米 第二级为"星舰"飞船本体 [4] - 设计目标包括地球轨道运输 以及月球和火星载人/货运任务 [4] 测试背景 - 此次为第十次飞行测试前的例行静态点火测试 [3] - 故障涉及编号36号的星舰原型机 [3] - 公司通过社交媒体平台X官方通报事故情况 [3]
美“星舰”第九次试飞爆炸失控
南方都市报· 2025-05-29 07:09
星舰第九次试飞结果 - 火箭第一级助推器发生爆炸 未能按计划溅落在墨西哥湾 [2] - 火箭第二级飞船进入太空后失控 未能部署模拟卫星且出现燃料泄漏 [2] - SpaceX确认失去对飞船控制 预计残骸落入印度洋水域 [2][3] - 舱门未完全打开导致姿态失控 燃料舱系统泄漏是主因 [2] - 飞行器最终失联 SpaceX结束直播 [3] 技术进展与改进 - 首次使用经飞行验证的超重型助推器 该助推器曾在第七次试飞中使用 [5] - 主发动机关机程序成功完成 较上次试飞取得重大进步 [3] - 上升阶段未出现大面积隔热瓦脱落现象 [3] - 滑行段与再入阶段因燃料泄漏导致主贮箱失压 [3] - 未来三次试飞节奏将加快 计划每3至4周执行一次发射 [3] 火箭设计与任务目标 - 火箭总长120米 直径9米 由可重复使用的两级组成 [4] - 第一级助推器长约70米 第二级为星舰飞船 [4] - 设计目标是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和火星 [4] - 计划2026年搭载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登陆火星 [4] - 载人火星任务最早可能于2029年实施 [4] 测试内容与改进措施 - 测试8颗模拟星链卫星试验载荷 [6] - 移除大量隔热瓦以验证易损区域承受能力 [6] - 测试多种金属隔热瓦材质 包括主动冷却选项 [6] - 优化隔热瓦边缘以解决热点问题 [6] - 增加氮气吹扫系统 改进推进剂排放系统 [9] 军方应用前景 - 具备向全球运送作战人员和物资的潜力 [7] - 美太空军密切关注其实用化进展 [7] - 预计将基于大运载能力服务军事后勤与太空行动 [8] - 目前依赖猎鹰9火箭发射军事载荷 [8] 历史试飞情况 - 第七次和第八次试飞中助推器均成功回收 [4] - 第八次试飞船失控原因系发动机硬件故障 [9] - SpaceX已完成100多次发动机长时点火测试 [9] - 未来将引入猛禽3发动机提高可靠性 [9]
爆炸、失控!“星舰”第九次试飞失败,马斯克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6:44
星舰第九次试飞情况 - 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第九次试飞未成功 第一级助推器发生爆炸 第二级飞船进入太空后失控[1] - 试飞失败原因包括舱门未完全打开导致模拟卫星无法部署 燃料舱系统泄漏引发姿态失控[1] - 飞行器最终失联 SpaceX结束直播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未回应是否影响民航[1] 技术进展与改进 - 主发动机关机程序成功完成 较上次试飞取得重大进步 上升阶段未出现大面积隔热瓦脱落[1] - 滑行段与再入阶段因燃料泄漏导致主贮箱失压 但获取大量有效数据可供分析[1] - 后续试飞节奏将加快 计划每3至4周执行一次发射任务[1] 火箭结构与设计目标 - "星舰"火箭总长120米 直径9米 由第一级70米助推器和第二级飞船组成 两级均可重复使用[1] - 设计目标为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及火星[1] 历史试飞记录 - 第七次和第八次试飞中 第一级助推器成功实现发射塔回收 但第二级飞船均在上升期间解体[2]
5月14日早餐 | 英伟达大涨
选股宝· 2025-05-14 08:06
海外市场动态 - 道指跌0.64%,标普500指数涨0.72%,纳斯达克涨1.61%,欧洲STOXX 600指数收涨0.12% [1] - 美国4月CPI同比2.3%,为2021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1] - 芯片股表现强劲,芯片指数涨超3%,英伟达连续两日收涨超5% [1] - 特朗普政府撤销拜登任内AI芯片限制规定,美国商务部宣布加强全球半导体出口管制 [1] - 美国考虑允许阿联酋进口超过100万高级英伟达芯片 [1] 国内政策与行业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 [9] - 央行与巴西央行签署金融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并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9] - 工信部印发《通信建设工程质量提升和安全生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部署16项重点任务 [7]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完成14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首次整机试验 [6] 公司动态 - 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跳舞"视频,并申请注册"TESLAOPTIMUS"商标 [5] - 马斯克预计到年底将有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投入使用,目标四年内实现年产百万台 [6] - 英伟达提高几乎所有产品官方价格,游戏显卡涨5%-10%,AI GPU涨15% [5] - 综艺股份拟收购功率半导体企业吉莱微延 [8] - 宁德时代香港IPO吸引1610亿美元散户认购 [9] 资本市场表现 - 印度股市跌超1%,因反击特朗普关税措施 [2] - 光大证券分析沪指逼近3月高点,预计短期震荡休整 [4] - 国航远洋(833171)涨23.54%,鑫磊股份(301317)涨20%,大湖雪(838262)涨14.03% [11] - 美心翼申5月14日解禁市值7.25亿元,解禁比例37.44% [12] 行业趋势 - 山西证券预计人形机器人行业2025年进入量产元年 [6] - 可重复使用火箭将催生卫星互联网、太空旅游等万亿级市场 [6] - 银河证券认为AI技术为通信行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7] - 中证报表示可复用火箭成为各国争夺太空主导权的关键技术 [7]
10米级不锈钢贮箱,是中国对星舰式体系的正面回应
观察者网· 2025-05-01 09:37
航天技术突破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功研制国内首个10米级直径不锈钢贮箱样机,标志着中国在重型火箭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 - 10米直径是航天工业的重要门槛,目前全球仅有少数国家能够达到这一技术水平 [1] - 该技术突破将为中国未来运载体系提供关键支持,可能应用于下一代重型火箭如长征九号的可重复使用构型 [6] 技术细节与优势 - 不锈钢贮箱相比传统铝合金材料具有更高强度、更好耐极端温度性能以及更低制造成本,适合可重复使用火箭系统 [5] - 10米直径贮箱能够显著提升火箭运载能力,超越中国现役长征五号(5米直径)和美国SLS火箭(8.4米直径)的承载极限 [3][5] - 样机采用模块化设计,未来可通过延长中段筒体实现完整箭体贮箱结构,当前"短胖"形态仅为工艺验证阶段 [9]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超重型火箭市场正面临重构,美国通过NASA的SLS系统和SpaceX的星舰(9米直径)形成双重技术路线 [12] - SpaceX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星舰高频次发射,可能垄断未来地月运输和深空探索市场 [16] - 中国此次技术突破是对SpaceX主导的新航天工业范式的直接回应,旨在建立自主的超重型火箭制造体系 [15] 战略意义 - 10米级贮箱技术不仅代表单件产品突破,更意味着中国已具备下一代火箭制造所需的完整工业基础(生产/检测/运输能力) [15] - 该技术将支持中国未来月球基地建设、火星载人任务等深空探索目标,弥补现有5米平台的能力不足 [3][6] - 航天工业正从"可靠稳妥"的传统模式转向"高频迭代"的工业化模式,10米贮箱标志着中国参与新竞赛的起点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