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卫星
搜索文档
率先推进新一代「三高」光学载荷产业化,「吉天星舟」连续完成A轮及A+轮融资,累计金额过亿元|36氪首发
36氪· 2025-10-21 11:45
融资与公司概况 - 公司完成A轮及A+轮融资,累计金额过亿元,由顺融资本和知壹投资联合领投,凯联资本、东吴创新资本、苏创投等跟投 [2] - 所筹资金将用于设备及现金流补充 [2] - 公司由林君院士和张刘博士于2021年6月联合创立,是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备完整的航天光学遥感载荷研发、设计、生产、试验配套体系 [2] - 创始团队整建制来自中国科学院,核心骨干成员均有10年以上的卫星型号任务研制经验 [2] 产品与技术矩阵 - 产品矩阵包括“吉天眼、吉天星、吉天云”三大板块 [3] - “吉天眼”为主营业务,涵盖对天、对地、感知系统三类产品,包括空间目标探测相机、0.5m~200m分辨率全谱系光学相机等 [3][5][7] - “吉天星”指搭载自研光学相机的遥感试验卫星 [3] - “吉天云”为数据云,以迭代现有产品和验证下一代技术为核心目标 [3] 核心技术优势 - 自主研发第三代光学遥感成像技术——高时效非沿轨一次过境曲线成像技术,使卫星能沿任意曲线轨迹扫描,综合成像效率较传统技术提升数十倍,2分钟即可完成千公里级目标覆盖 [10][11] - 自主研发新型计算重构高几何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光谱分辨率一致的前提下,几何分辨率提升10倍,载荷重量减小到原来的1/3 [15] - 以上两项技术共同构成新一代“高时效、高几何、高光谱”(“三高”)光学遥感载荷的底层技术支撑 [16] 业务进展与商业化 - 2024年成功发射入轨两颗搭载“三高”光学载荷的试验卫星,非沿轨一次过境曲线成像技术已实现超千公里的曲线目标一次成像,累计拍摄16万余景高清遥感影像 [16] - 高时效光学载荷已进入产业化和业务化运营阶段,产业化载荷分辨率从3m提升至0.5m [16] - 对地遥感光学载荷业务是公司基本盘,客户覆盖主流科研院所和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已累计交付光学载荷40余台套,发射在轨18台套,成功率100% [17] - 2024年公司订单收入量级为数千万元,预计2025年总订单收入有望实现翻倍增长 [18] 市场前景与产能规划 - 未来具备“三高”功能的遥感卫星有望带来万亿级蓝海市场 [18] - 公司目前具备年产数百台透射式镜头、百余台套中大型亚米级光学载荷的能力 [18] - 预计遥感载荷市场需求将在明年大幅提升,公司计划在2024年底开启新一轮融资以加速产能扩充 [18] 投资方观点 - 投资方看好公司在商业航天领域的稀缺性、技术壁垒及解决行业痛点的能力,认可其团队技术积累和市场竞争力 [19][20]
新赛道密集涌现 解码山东民营经济“制造”力量
搜狐财经· 2025-08-12 20:31
7月14日,山东魏桥创业集团的纺织车间内,一名女工正在巡查纺纱生产线。 芯片、机器人、遥感卫星……作为制造大省,山东民营企业持续上新、率先破局,变"看不准的预 期"为"算得清的产值",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企业矩阵构成了"世界工厂"攀高向强的底气,成为经济 调整过后信心回归的关键所在。 8月7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为打好服务民营企业的"必答题"展现出真抓实干的决 心与魄力。 全球首台超级轧环机在山东伊莱特投产 梯度培育体系强企 经略万亿级新蓝海赛道 作为全国唯一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整的山东也是民营企业扎根于 此、茁壮成长的沃土。在规模上,"大块头"魏桥集团、南山集团、东明石化等营收超千亿;在转型升级 上,利华益集团、山东京博控股集团等石化企业多瞄向高端产品。 依托链主引领、聚链成群效应,泰山钢铁以"链长制",构建全产业链健康稳固的供需体系;齐鲁制药带 动山东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做大做强……不少民营企业"链主",在固链延链强链补链中发挥引领作 用。 顶层"指挥棒"挥动,万亿级蓝海的想象空间随之打开,成为民企长足发展的信心所在。 "好措施+好服务"助企 制造业民企 ...
科技自立自强之院士说|推进时空智能 创造万亿级产业——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新华社· 2025-05-22 10:31
时空智能技术发展 - 高通量通信卫星、光学遥感卫星、雷达卫星、北斗定位卫星等形成通导遥卫星互联网,实现空天地一体化[1]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测绘遥感技术融合,催生更多科研创新[4] - 时空智能学能自动回答何时、何地、何种目标、有何种变化及其机理与对策,实现空天地海全域一体化时空智能[4] 卫星遥感应用 - 珞珈三号01星、珞珈二号01星、珞珈三号02星和珞珈四号大健康01星实现对地球表面的全区域、全天候、全天时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5] - "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计划到2030年发射252颗卫星,包括100颗雷达卫星、144颗高分辨率光学卫星、4颗高光谱卫星、4颗热红外卫星[5] - 卫星遥感在农业、环保、智慧城市、应急响应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北斗导航与卫星遥感技术赋能智慧农业,监测庄稼长势[6] 产业前景 - 推进人工智能引导下的通导遥一体化的时空智能大众化服务,创造万亿级产业[4] - 通导遥一体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发展前景广阔,通过万亿级的产业主体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6] - 珞珈三号01星成功发射使卫星遥感从服务政府、行业拓展到服务大众,期待"东方慧眼"星座形成产业联盟[5] 技术创新 - 武汉大学团队自主研制多颗卫星,实现全球范围遥感数据从获取到终端应用的分钟级遥感信息服务[5] - 智能化电网采用无人机、激光雷达、红外探测代替人工巡线,石化企业在不安全场景使用机器人工作[6] - 空天地一体化生态保护感知监测体系24小时记录候鸟360度全景影像,进行野生动物、林草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