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时空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时空算力背包问世,推动机器人室外应用迈向新阶段
环球网· 2025-07-26 21:18
行业突破 - 全球首款集成时空感知与端侧算力的机器人行动中枢"时空算力背包"发布,标志着机器人技术从室内封闭环境向室外复杂场景应用迈出关键一步[1] - 传统机器人受限于定位精度和算力主要在结构化环境中运行,新产品通过集成北斗卫星天线、板卡等硬件组合及7×24小时服务,提供动态厘米级精准定位能力[1] - 技术突破使机器人能在物流配送、园区导航、自主巡检等室外场景实现稳定应用[1] 产品演示 - "青龙3.0"人形机器人搭载"时空算力背包"完成无人机机巢接收快递、园区指路、自主巡逻等复杂任务演示[3] - 演示验证了背包的实用性和稳定性,展示时空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3] 技术架构 - "时空算力背包"集成端侧算力支持多类模型端侧推理,实现端-边协同,赋予机器人"大脑"决策和"小脑"感知的双重能力[5] - 千寻位置2025年4月免费开放时空智能三体套件SpatiX,融合北斗时空智能基础能力、视觉系统、惯性导航系统等技术[5] 生态建设 - 国地中心、千寻位置、华为云等十余家机构联合发起"格物-致知"通用具身智能开发平台,推动技术标准统一与产业生态建设[5] 市场展望 - 时空智能技术将推动更多机器人产品问世,应用于智慧城市、物流配送、公共安全等领域[7] - 产业生态完善和技术标准统一将拓展机器人产业发展空间[7]
国产“时空算力背包”助力机器人从室内走向室外
中国新闻网· 2025-07-26 20:43
产品发布 - 千寻位置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发布"时空算力背包"机器人行动中枢 [1] - 该产品赋予机器人动态厘米级精准定位和多模型协同推理能力 [1] - 应用场景包括物流配送、园区导航、自主巡检等 [1] 技术展示 - 人形机器人"青龙3.0"搭载"时空算力背包"成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焦点 [1] - "青龙"机器人已完成快递配送、园区导航、自主巡逻等实际场景测试 [1] - 产品基于千寻位置时空智能三体套件开发,包含北斗卫星天线、板卡等硬件组合 [2] 技术原理 - "时空算力背包"搭载7×24小时北斗时空智能服务和定制化巡检平台 [2] - 产品解决人形机器人数字指令转化为物理操作的核心技术难点 [2] - 时空智能技术连接物理和数字世界,实现机器人跨场景时空规划与决策 [2]
第四届数贸会 在大阪世博会上向世界发出邀约
每日商报· 2025-07-21 15:20
杭州数字贸易发展 - 杭州通过世博会平台展示"杭州AI 让世界更精彩"主题 突出历史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的城市形象 [1] - 杭州市商务局在世博会专题推介国家级展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 第四届将于9月25日-29日在杭州大会展中心举办 [1] - 杭州城市综合能级和国际知名度显著提升 正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 [1] 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贸会)概况 - 数贸会与广交会、进博会等并列中国六大国家一类展会 国际化特征显著 每届吸引超100名国际政要、100个国际采购团、50家世界500强 参展企业国际化率超20% [2] - 第三届数贸会数据:1546家参展企业 超3万名专业客商(含6000国际客商) 20万人次观展 达成意向订单150亿元 [2] - 第四届数贸会以"数字贸易商通全球"为主题 设置"六个六"主线(六小龙/展馆/展会/竞赛/榜单/IP) [3] 第四届数贸会具体规划 - 展览展示板块:1个数贸主题馆(展示具身机器人、时空智能等未来产业)+5个细分领域特色产业馆(数字订购/技术/产品/服务贸易等) [3] - 主要活动板块:包含启动仪式、丝路电商日、数贸非洲日等主题活动 以及产业对接、投融资配对 [3] - 数贸在线板块:升级国际访问、智能谈判等数字服务功能 构建展会综合服务"智能体" [3] 国际合作拓展 - 借助大阪世博会平台开展海外预热 邀请日本经贸界参与第四届数贸会 深化杭州与日本会展业合作 [4]
时空智能“解锁”山城新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17 16:29
时空智能概述 - 时空智能涵盖深空到水下、自然科学到社会经济学的广泛领域,将深刻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利用方式 [1] - 时空智能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推动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1] - 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聚焦时空智能技术攻坚、场景赋能、产业培育三大方向,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 [1] 时空底座建设 - 重庆时空底座1.0版本运用倾斜摄影技术构建国土空间三维实景图,覆盖1031个镇街,支撑87个市级部门、38个场景应用、70万个路测摄像头、6800万条信息精准落图 [2] - 2.0版本融合6000千米道路、8000个工程、6000平方千米机载点云、11万栋建筑高精度点云数据,形成高质量时空数据集 [2] - 2.0版本为人工智能提供高精度、强时空关联的基础数据,赋能重庆东站建设,复刻120万平方米建筑和10万多套设施设备 [2] - 时空底座2.0主要服务于机器,为人工智能提供学习素材,助力重庆打造人工智能高地 [3] 时空感知应用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立体感知监测网,实现无人机2小时覆盖中心城区、4小时覆盖重庆全域 [5] - 自主研发智能硬件与软件系统,对1000个基础设施项目、20万个监测点实施全天候远程感知,监测数据总量超5亿点次 [5] - 空地一体巡查使占道停车等事件处置效率提升3倍 [5] - 实景三维模型助力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规划,推动城市空间品质提升 [6] 时空智能赋能产业 - 长安汽车通过时空智能融合实现柔性制造,全球智能制造交付率提升25%以上 [7] - 构建千万级样本数据库和多模态时空知识库,推动智能制造领域数字孪生模型应用 [7] - 在"双碳"战略中,时空智能技术应用于森林碳汇监测、企业园区碳排放监测等领域 [8] 未来发展计划 - 加强时空智能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9] - 促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融合创新 [9] - 构建时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确保行业稳健发展 [9]
重庆时空底座2.0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7-09 08:49
时空智能技术发展 - 重庆时空底座2.0正式发布,为超大城市治理和产业发展赋能 [1] - 时空智能涵盖从深空到水下、自然科学到社会经济学的广泛领域,将深刻改变认知和利用方式 [1] - 时空底座是城市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基石,1.0版本服务于人,2.0版本主要服务于机器 [1] 技术升级与应用 - 重庆时空底座2.0采用高精度激光雷达技术,建成超大规模三维点云时空数字底座 [1] - 已覆盖"9+2"中心城区超6000公里道路和11万栋建筑 [2] - 通过融通各产业海量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学习素材",助力打造人工智能高地 [2] 行业应用场景 - 时空智能技术已在超大城市治理、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应用 [2] - 促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千行万业深度融合 [2]
从“中国精度”到“全球标配”,北斗芯片加速上“机”装“车”
长江日报· 2025-06-27 08:34
北斗产业发展现状 - 北斗技术正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消费市场,产业已进入时空智能时代 [1] - 武汉已集聚北斗相关企业超过300家,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640亿元,覆盖全产业链 [4] - 北斗芯片性能直接决定终端精度、功耗和可靠性,是规模化、大众化、全球化的关键支撑 [3] 企业技术突破与应用 - 梦芯科技发布24类场景模组,包括适用于智能割草机的高精度定位芯片,具备更高精度、更低功耗、更强性能 [2] - 搭载梦芯科技芯片的模组已应用于豪华越野车和网红露营房车,实现自动感应开门、远程控制、防盗追踪等功能 [3] - 英泰斯特发布三款北斗模组,供应多款北斗车载终端,在北斗产业链上居游 [2] 行业应用场景拓展 - 北斗技术正从传统领域向新兴业态拓展,包括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无人系统等大众领域 [4] - 武汉多座重点大型桥梁北斗监测已实现覆盖,超9000辆公交车安装北斗二号与GPS双模定位终端 [4] - 长江干线航行客船已全部安装北斗,智能网联测试道路开放里程居全国前列 [4] 未来发展方向 - 北斗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深度融合是未来趋势 [4] - 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发展,所有生命体都需要时空信息,北斗迎来新起点 [4] - 北斗芯片作为产业链"心脏",将带动终端制造、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等中下游产业发展 [4]
剑指苍穹!全球首颗高轨商业中继卫星项目在罗湖启动
南方都市报· 2025-06-20 17:19
空天产业大会核心内容 - 2025深圳(罗湖)空天产业大会暨苍宇天基全球能力发布会在深圳银湖会议中心举行 逾200人参会 聚焦技术创新 产业协同与国际合作推动空天产业发展 [1] - 罗湖区投资促进局与苍宇天基签署《产业发展合作协议》 并启动全球首颗高轨商业化中继卫星项目建设 [1][4] 苍宇天基公司动态 - 苍宇天基是国内首家专注高 中轨道天基信息传输系统建设和运营的商业航天企业 正在建设全球天基信息传输系统 填补我国商业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空白 [3] - 公司2025年落户深圳罗湖区 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 依托当地创新生态与产业集群优势 打造覆盖天基通信全链条的产业生态体系 [3] - 与长城工业集团 航天科技集团商业卫星公司签订首星及配套运载火箭整包合同 同时与20余家产业链合作伙伴签约 [4] - 规划2026年发射首颗高轨卫星 实现60%低轨轨道覆盖和40%地表覆盖 2027年完成三星组网 实现100%低轨覆盖和南北纬80°间地表覆盖 2030年建成13颗星的苍宇星座 形成全天候覆盖能力 [4] 产学研合作进展 - 与武汉大学共建"基于中继通信的即时遥感创新研究中心" 落户罗湖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4] - 发布天基信息系统服务能力 终端型谱及数据传输规范 [4] 罗湖区空天产业布局 - 罗湖将空天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突破口 已搭建空天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整合高校 科研院所与企业资源 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载体 [2] - 布局低空经济示范基地 提供测试验证与场景落地空间 通过"链主企业+配套企业"模式集聚卫星通信 遥感应用 飞行器制造等领域超50家企业 [2] - 2024年以来已引入苍宇天基 蓝箭航天 中卫汇通 魔方卫星等代表性企业 未来将从政策 人才 资本 空间四方面支持空天科技成果转化 [5] 行业技术趋势 - 时空信息与人工智能 大数据 物联网深度融合 催生低空经济 自动驾驶 智慧养老 商业遥感大众化等新质生产力产业 [2] - 需推进人工智能引导的通导遥一体化时空智能大众化服务 推动测绘学向时空智能学升级 [2]
2025 MWC上海丨中国移动发布“万象时空”系列产品体系
环球网· 2025-06-20 14:25
中国移动时空智能生态大会核心发布 - 公司以"万象时空 AI创未来"为主题发布"万象时空"产品体系,围绕5G+AI+北斗深度融合构建四大数智化场景品牌 [1][2] - 公司定位"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加速推进"5G+北斗"时空信息新质生产力,聚焦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 [1] 核心技术突破 - 建成全球最大5G+北斗地面基准站网络,提供厘米级定位与纳秒级授时保障,推动北斗技术从"可用"到"好用" [1] - 全栈自研数字孪生端到端能力体系,建立全国空间信息数据库并适配国产信创系统 [1] - 成功发射两颗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推动卫星互联网技术从试验走向产业化 [1] 四大场景品牌技术细节 - **万象智行**:通过车载终端模组融合抗干扰算法和AI增强技术,复杂场景固定率提升超94%,实现隧道到高架信号零中断 [3] - **万象智联**:集成北斗短信应急求救功能,每年保障超亿人出行用户应急通信,布设全球首条5G-ATG试验航线(420Mbps峰值速率) [3] - **万象智观**:全栈自研终端模组提供北斗安全保障,搭建数据中心实现多元数据融合分析 [3] - **万象智融**:实现全空间融合建模、高性能渲染引擎和零代码开发平台,借助AI完成全自动快速建模 [3] 产学研合作动态 - 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实验室揭牌,与武汉大学发布时空信息科创合作 [5][6][7] - 联合华大北斗、上汽集团、南方测绘等行业伙伴分享北斗导航最新成果 [5] 未来战略规划 - 面向智慧交通、低空经济、政府治理等万亿赛道,升级5G+北斗时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9] - 构建空天地一体时空智能服务新体系,推动"万象时空"从概念走向现实 [9]
全球首颗高轨商业中继卫星项目在深圳罗湖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05:04
空天产业大会核心事件 - 全球首颗高轨商业中继卫星项目正式启动 [1] - "基于中继通信的即时遥感创新研究中心"揭牌 [3] - 苍宇天基发布全球能力并签约产业链合作伙伴 [7] 罗湖区空天产业布局 - 罗湖将空天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突破口 已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资源 [3] - 布局低空经济示范基地 提供测试验证与场景落地空间 [3] - 通过"链主企业+配套企业"模式集聚卫星通信、遥感应用、飞行器制造等领域企业超50家 [3] 技术趋势与产业方向 - 时空信息与AI、大数据、物联网深度融合 催生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智慧养老等新质生产力产业 [5] - 国际宇航联合会呼吁全球航天从"国家竞争"转向"协同创新" 共享天基资源推动标准化发展 [5] - 苍宇天基聚焦高轨中继与低轨遥感融合技术 启动全球首颗高轨商业中继卫星项目 [5] 苍宇天基发展规划 - 规划2026年发射首颗高轨卫星 实现60%低轨轨道和40%地表覆盖 [7] - 2027年完成三星组网 实现100%低轨轨道和南北纬80°地表覆盖 [7] - 2030年建成13颗星星座 形成全天时全天候覆盖能力 [7] 产业链合作进展 - 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商业卫星公司签订卫星及发射服务总包合同 [7] - 与22家产业链伙伴在卫星研制、星座运营、火箭运载等环节达成合作 [7]
一场50年的科技攀峰——珠峰高程测量见证中国测绘技术跃迁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8 09:56
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发展 - 1975年首次自主完成珠峰精确测量,测得海拔高程8848.13米,采用传统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精度±0.35米 [3][8] - 2005年首次采用GPS、雪深雷达等技术,测得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精度提升至±0.21米 [4][8] - 2020年北斗卫星和国产装备主导,实现航空重力测量和峰顶重力测量,测得高程8848.86米,精度达±0.05米 [6][8] 测绘技术突破 - 从传统光学测量到数字化测绘(卫星遥感、GPS),再到信息化测绘(北斗导航、无人机航摄),技术体系持续升级 [12][14] - 自主研发资源三号卫星、机载雷达测图系统、北斗芯片等核心装备,实现进口替代并出口 [12][18] - 2020年测量数据量达1.44亿条,数据处理引入新技术,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显著提升 [6] 行业应用与未来方向 - 智能化测绘技术应用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效率与精度大幅提高 [16][19] - 未来重点攻关方向包括空天地海全要素感知、三维数字空间构建、时空智能计算引擎等 [19] - 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地理实体建模自动化,如武汉大学自主飞行测量机器人等成果 [18] 国产化与全球竞争力 - 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完成部署,海洋综合时空体系装备实现PNTC功能一体化 [18] - 摄影测量装备从依赖进口到主导国内市场,倾斜摄影技术超越国际企业 [12] - 预计2035年前完成智能化测绘转型,强化时空基准、动态感知等核心技术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