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酸奶
icon
搜索文档
Blueglass,该不该降价?
36氪· 2025-11-21 10:59
看到一个新闻,感觉很魔幻,就是曾经把酸奶卖出轻奢价的Blueglass,部分产品竟然低至19.9元了。 这并不是系统BUG,而是Blueglass送给大家的福利。 要知道他家的酸奶单杯可是标价49元,人均消费常年稳坐40元以上,号称"酸奶界的爱马仕". 图源:小红书阿莹洗铁路 当初很多人喝一杯Blueglass,得先手捧酸奶在门店前来一个九宫格,发完朋友圈才舍得喝一小口,因为实在太贵了,49元的价格都能在米村拌饭解决午 饭,都能在菜场整一个礼拜的饭菜,都能成为瑞幸的优质客户。 即便这样,当Blueglass在各地疯狂开店的时候,总是排起长长的队伍,刷屏社交软件,甚至能让商场阿姨把厕所手纸换到手软。 但今天,当Blueglass部分产品价格直接砍去60%,低至19.9元的时候,并没有像蜜雪冰城推4元柠檬水引起消费者狂呼,而是让消费者觉得自己曾经花的都 是智商税。 最近有媒体报道,据 第三方外卖平台上显示, Blueglass 酸奶某门店中的 " 小蛮腰西梅桃子味 + 膳食纤维燕麦 " 、 " 小蛮腰油柑西梅苹果味 + 黑松露饼干 " 两款产品低至 4.5 折,售价 23.9 元; " 小蛮腰果冻橙冰乳味 + 膳 ...
大跳水!“酸奶界爱马仕”Blueglass降价60%
国际金融报· 2025-11-19 19:33
品牌价格策略调整 - 公司通过外卖平台进行特惠活动,明星产品“小蛮腰”系列单杯兑换价为21.9元,特定时段低至19.9元,与线下门店49元价格相比变相降价约60% [1] - 第三方平台优惠为“不限时不限量”的常态化优惠,显示公司高端价格盘正在崩塌 [1] - 消费者价格预期改变,能以20元购买后不再接受原价 [1] 公司发展与扩张 - 公司成立于2012年,2021年完成B轮2亿元融资,2023年开始快速扩张 [3] - 公司早期门店多位于商场星巴克附近,并与lululemon深度合作,以健康生活方式品牌调性成为高端酸奶代表 [3] - 公司曾提出“千店计划”但未如期进行,目前全国共214家在营门店,其中97%位于二线及以上城市,一半门店分布在北京和上海 [3] 门店布局变化 - 公司今年加速下沉,今年开出的33家新店中有不少是三线城市首店 [3] 行业趋势与竞争 - 消费降级趋势下高端品牌经营普遍承压,外卖平台补贴战影响消费者对现制饮品价格预期 [5] - 顾客不愿为单纯品牌溢价买单,对食材、口味、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5] - 老牌连锁品牌如星巴克和Costa咖啡已进行价格调整,推出线上常态化优惠活动 [5]
“酸奶界爱马仕”,悄悄大降价
虎嗅APP· 2025-11-19 18:11
公司核心动态 - 近期部分产品在第三方外卖平台售价大幅降低,例如原价53.5元的组合套餐现低至22.9元,相当于线下原价49元的单品价格下跌约60%至19.9元 [5][7] - 公司官方解释降价为外卖平台专属的短期合作活动,但离职员工和消费者信息显示存在长期降价行为及会员活动,如SVIP套餐折合单杯约19.8元 [5][10] - 线下门店在工作日午间黄金时段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店员对咨询态度冷淡 [8] - 公司曾计划三年开设1000家门店,但目前门店数量仅约200家,与目标相去甚远 [17] 品牌定位与营销策略 - 品牌定位高端,主打“精致、中产、健康”的女性消费群体,一杯酸奶定价超过40元,被称为“酸奶界爱马仕” [5][12] - 通过跨界营销强化高端形象,例如与Lululemon、雅诗兰黛、超级猩猩等品牌合作,绑定运动健康和“内调外养”的生活场景 [12] - 品牌核心营销策略是精准把握女性身材焦虑与健康诉求,其“畅”系列酸奶因高含量益生菌和膳食纤维,在社交媒体上以“新型泻药”、“减肥利器”等标签广泛传播 [13] - 近期在官方小程序中添加“AI博士定制酸奶”概念,由虚拟人形象搭配AI模型为消费者进行定制 [10] 产品争议与合规问题 - “畅”系列酸奶被部分消费者反馈饮用后导致急性肠胃炎等健康问题,官方客服曾回应称每杯酸奶含有至少100亿活性益生菌 [14] - 有专家指出食品中额外添加的益生菌并非越多越好,并提醒腹泻并非排毒,频繁腹泻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14] - 公司主体在2021年因在微信小程序发布涉及超强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虚假广告内容被处以6万元罚款 [15] - 2024年5月因推出包含低俗语句的系列产品广告,于10月被处以40万元罚款 [15]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高端酸奶品类毛利率曾高达60%至70% [17] - 近期多个中高端酸奶品牌出现集体收缩,例如茉酸奶降价减配并大量闭店,新希望集团折价出售“一只酸奶牛” [17] - 行业竞争加剧,新茶饮品牌如喜茶、奈雪的茶跨界推出价格在20至30元区间的低卡酸奶饮品,传统乳企如伊利、蒙牛也凭借供应链优势进入高端市场 [18] - 消费观念转变,消费者趋于理性,不再盲目为高价和营销买单,转而更关注产品的成分含量和科学依据 [18]
“酸奶界爱马仕”,悄悄大降价
36氪· 2025-11-19 12:04
公司近期市场策略与表现 - 近期在第三方外卖平台对部分产品进行大幅降价,例如部分“饮品搭配零食”组合套餐折扣低至4.3折,售价从53.5元降至22.9元,单杯售价低至19.9元,较线下49元的原价大幅下跌60% [1][3] - 公司官方解释降价为外卖平台专属的短期合作活动,但离职员工和消费者信息显示存在长期降价行为以及需购买99元SVIP套餐(含4张免费券,折合每杯约19.8元)的会员活动 [3][5][6] - 工作日午间黄金时段,线下门店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店员对咨询态度冷淡 [3] 公司品牌定位与营销策略 - 品牌定位高端,主打“健康”概念,目标客群为一线城市白领、健身人群,曾被称为“酸奶界爱马仕”,一杯定价达49元 [1][8] - 通过跨界营销强化高端形象,例如与运动品牌Lululemon、化妆品品牌雅诗兰黛以及健身品牌超级猩猩合作,绑定运动健康和“内调外养”的生活场景 [10] - “畅”系列产品凭借高含量益生菌(每杯至少100亿活性益生菌)和膳食纤维的“通畅”效果进行营销,在社交媒体上以“新型泻药”、“减肥利器”等标签广泛传播,虽伴随争议但提升了曝光度 [10][11] 公司面临的争议与挑战 - 产品健康宣称屡受质疑,有消费者反映饮用后出现急性肠胃炎等症状,专家指出食品中额外添加的益生菌并非越多越好,且腹泻并非排毒,存在健康风险 [11] - 公司因广告宣传违规被处罚,例如2021年因在微信小程序发布“超强抗氧化功效、增强免疫力”等虚假广告被罚6万元,2024年10月因发布擦边色情广告被罚款40万元 [12] - 门店扩张计划受阻,曾计划三年开千店,但目前门店数仅200家左右,与目标相去甚远 [15] 高端现制酸奶行业现状 - 高端酸奶品类曾经历涨价潮,毛利率高达60%-70%,但近期多个中高端品牌出现集体收缩,例如茉酸奶降价减配并大量闭店,新乳业折价出售“一只酸奶牛” [14][15] - 行业竞争加剧,新茶饮品牌(如喜茶、奈雪的茶)跨界推出价格在20-30元区间的低卡酸奶饮品,传统乳企(如伊利、蒙牛)凭借供应链优势以高性价比入局 [17] - 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消费理性回归,不再盲目为高价营销买单,转而更关注成分含量和科学依据,对“伪健康”和“虚高价”的容忍度降低 [17][18]
多个骗保案例曝光,监管力度再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7 21:11
医保基金监管态势与典型案例 - 国家医保局发布第二批典型案例,直指定点零售药店在利益驱动下的欺诈骗保违规操作 [4] - 医保基金监管已构建起“制度+技术+执法”的组合拳,聚焦“串换药品”、“协助套现”、“伪造处方”等新动向 [6] - 监管力度升级,全国范围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时间自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 [6] 欺诈骗保典型案例分析 - 海南省三亚市案例:北京同仁堂海口药店旗下两家分店与中介勾结,利用异地参保人医保账户资金购买高价中药(如安宫牛黄丸)后转卖套现,涉案金额高达330万余元,药店工作人员指导参保人规避身份核验 [8] - 三亚市医保局处理结果:解除两家药店医保服务协议,对主要负责人及执业药师一次性记满12分,终止其医保支付资格,并明确3年内不得在全国任何定点零售药店重新登记备案 [8] - 江西省赣州市案例:康佰家福康大药房等两家药店长期通过“伪造处方、串换药品”等手段骗保,合计金额27711.63元 [9] - 赣州市医保局处理结果:责令全额退回骗保资金,并叠加2倍罚款(欺诈骗保)和1.1倍罚款(违规结算),总计超3万元,同时解除医保服务协议 [9] - 湖南省娄底市案例:网友走访11家老百姓大药房门店,其中6家门店在未核实持卡人身份的情况下,将保健品串换为医保药品完成结算 [9] - 娄底市医保局处理结果:责令6家涉事门店全额退回骗保资金并处罚款,同时解除医保服务协议,对6名主要负责人每人记9分、暂停医保支付资格2个月 [10] 监管制度与技术应用 - 国家医保局全面推行《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对药师、店长等实行“一人一档、动态记分、全国联网”管理,累计记分满12分即终止医保支付资格,并设置1至3年行业禁入期 [11] - 监管技术手段深度应用,包括智能监控、人脸识别、药品追溯等,以提升医保基金监管的精准度和协同性 [11] 地方监管成效与数据 - 四川省内江市构建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监管“三道防线”,2025年初筛违规数据1500余万条,推动两定机构自查退回医保基金3387.17万元 [13] - 内江市通过大数据监管发现追溯码重复扫码线索7.62万条,现场检查定点药店813家,中止医保协议25家,解除医保协议113家,追回违规违约金共计403.82万元 [13] - 内江市2025年累计查处违法违规机构1715家,追回医保基金及罚款共计9722.16万元(含自查自纠部分) [13] - 湖南省荷塘区自4月启动专项整治至10月,共追回违规医保基金195.04万元,涉及100家定点医药机构的892个问题 [14] - 荷塘区通过“自查自纠+多轮飞检”组合,82家机构主动上报433个问题,退回违规资金67.69万元,整改完成率100%;通过各类检查追回基金110.22万元,扩大处理17.13万元 [14] - 荷塘区依托药品追溯码专项核查,追回基金5580元 [14] 未来监管方向谋划 - 云南省医疗保障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十五五”规划意见建议,“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成为重点方向之一,强调结合地区特点创新监管方式、强化智能监控、打击欺诈骗保 [15] - 未来医保基金监管的核心关键词为技术赋能、协同联动、精准惩戒,监管体系将更趋完善 [16]
49元一杯的中产酸奶翻车,酸奶爱马仕部分产品降价60%
凤凰网财经· 2025-11-16 21:10
文章核心观点 - 高端现制酸奶行业正经历深度洗牌,消费理性回归导致传统高端品牌普遍降价和收缩 [4][19] - 以Blueglass为代表的品牌因产品功效宣传、定价虚高和健康隐患等问题面临信任危机,被迫加入降价行列 [2][5][16] - 行业竞争焦点从高端营销转向供应链硬实力和产品真实价值,呈现“传统高端退潮、新中式崛起”的分化态势 [19][22] 高端网红酸奶品牌Blueglass现状 - 部分产品在第三方外卖平台售价低至19.9元,较线下49元原价大幅下跌60% [2] - 门店顾客寥寥,生意略显冷清,现存门店数为208家 [4][20] - 公司曾完成B轮超2亿元融资,原计划三年开千店,但目前门店数量远未达目标 [20] 产品营销与消费者反馈 - 产品主打0蔗糖、0乳糖、0卡糖、高膳食纤维,添加100亿B420菌和7种益生菌,市场采购价约2.5万元/公斤 [8] - 因宣传文案涉嫌低俗、擦边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处以40万元罚款 [13] - 社交平台出现大量关于饮用后出现腹泻、发烧、肠胃炎等症状的讨论,相关笔记超3247篇 [5][7][8] - 记者实测饮用一小蛮腰系列产品后,1小时内出现肠道蠕动,24小时内出现4次腹泻 [9] 产品成分与健康风险 - 医生指出产品益生菌含量远超日常推荐用量5到10倍,膳食纤维含量超出每日20~40克上限,易致肠道菌群紊乱 [14] - 550ml标准版小蛮腰火龙果西梅花青素味含糖量达42g,超过每日建议摄入量,热量超500kcal,约等于5碗米饭 [14] - 部分产品宣称添加玛咖、人参等中药成分,但专家质疑其“现制”多为噱头,定价存在虚高嫌疑 [13][16] 行业整体趋势与品牌现状 - 曾售价二三十元的“酸奶刺客”普遍降至5-10元,频繁参与“买一送一”等促销活动 [18] - 多个传统高端现制酸奶品牌面临收缩:茉酸奶产品减重降价,上半年闭店数超过去四年总和;一只酸奶牛被收购后业绩下滑,门店从3000家目标缩减至800多家 [21] - 行业竞争转向供应链和品控,能存活品牌需靠平价高性价比或瞄准细分需求做配料干净、功效明确的产品 [22]
49元一杯的中产酸奶翻车,酸奶爱马仕部分产品降价6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6 16:10
品牌动态与市场表现 - 高端网红酸奶品牌Blueglass近期加入降价行列,其部分产品在第三方外卖平台售价低至19.9元,较线下49元的原价大幅下跌60% [1] - 品牌门店生意略显冷清,顾客寥寥 [3] - Blueglass一直走高端路线,门店扎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主打“精致女性”客群,单杯常年售价40元以上,被称为“酸奶中的爱马仕” [10] - 品牌近期因“窜稀营销”风潮被网友“骂上”热搜,社交平台出现大量关于饮用后出现腹泻、发烧、肠胃炎等症状的讨论 [5][6] - 品牌曾因宣传文案涉嫌低俗、擦边引发争议,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处以40万元罚款 [12] - Blueglass在2020至2021年完成了两轮融资,B轮融资额超2亿元,曾计划三年开千店,但目前门店数量仅约200家 [18] 产品与健康争议 - 产品主打0蔗糖、0乳糖、0卡糖、高膳食纤维,并添加100亿B420菌和7种益生菌,市场采购价约2.5万元/公斤 [7] - 记者实测饮用其小蛮腰系列产品后,1小时内出现肠道蠕动、肠鸣,24小时内出现4次腹泻 [8] - 有医生指出,该酸奶益生菌含量远超日常推荐用量的5到10倍,膳食纤维含量也超出每日20~40克的上限,易致肠道菌群紊乱,引发胀气、腹泻等不适 [14] - 产品存在热量陷阱,一杯550ml标准版小蛮腰酸奶的糖含量约为42g,超过每日糖建议摄入量,热量超500kcal,约等于5碗米饭 [14]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高端酸奶降价被分析师指出是一个普遍趋势,背后是消费理性的回归 [3][17] - 曾动辄售价二三十元的“酸奶刺客”们正悄然降价,如今普遍降至5-10元,并频繁参与促销活动 [17] - 网红酸奶赛道在经历短暂爆发后迎来深度洗牌,传统高端现制酸奶品牌正集体收缩 [17][18] - 多个传统高端品牌面临困境:茉酸奶产品减量降价且闭店数激增;一只酸奶牛被收购后业绩下滑,门店从3000家目标缩减至800多家;蓝熊鲜奶、宝珠奶酪等也面临相似困境 [18] - 行业竞争态势转变为“传统高端品牌退潮、新中式酸奶崛起”的分化,竞争核心转向供应链、品控、特色与性价比 [19] - 分析师认为,当前消费者对高端的定义已发生质变,不再只看价格,更会审视运营细节、产品口感和体感,仅靠营销包装难以服众 [15]
49元一杯的中产酸奶翻车,“酸奶界爱马仕”部分产品降价6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6 10:10
品牌动态与市场表现 - 高端网红酸奶品牌Blueglass近期加入降价行列,其部分产品在第三方外卖平台售价低至19.9元,较线下49元的原价大幅下跌60% [1] - 公司门店扎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主打“精致女性”客群,单杯常年售价40元以上,成功塑造“酸奶界爱马仕”的高端品牌形象 [3] - 品牌近期因广告内容违背公序良俗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处以40万元罚款 [3] - Blueglass在2020至2021年完成两轮融资,B轮融资超2亿元,曾计划三年开千店,但目前门店数量仅约200家 [7] 产品特性与消费者反馈 - 产品主打0蔗糖、0乳糖、0卡糖、高膳食纤维,并添加100亿B420菌和7种益生菌,市场采购价约2.5万元/公斤 [2] - 部分产品宣称添加玛咖、人参等中药成分,并在宣传中使用“纤体”、“畅快轻盈”、“轻负担”等词汇 [2][3] - 社交平台上有大量消费者反馈饮用后出现腹泻、发烧、肠胃炎等症状,产品被贴上“窜稀”、“新型泻药”等标签 [2] - 据记者实测,饮用一小杯特定系列产品后1小时内出现肠道蠕动,24小时内出现4次腹泻 [3] - 以550ml标准版产品为例,一杯糖含量达42g,超过每日建议摄入量,热量约超500kcal,约等于5碗米饭的热量 [5] 行业趋势与专家观点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高端酸奶降价是一个普遍趋势,背后是消费理性的回归,定价存在虚高嫌疑,偏向“智商税” [1][5] - 消费者对高端的定义已发生质变,不再只看价格,更会审视运营细节、产品口感和体感,仅靠营销包装难以服众 [5] - 行业正经历深度洗牌,传统高端品牌集体收缩,例如茉酸奶产品减量降价、一只酸奶牛门店目标大幅缩减等 [7] - 赛道收缩呈现“传统高端品牌退潮、新中式酸奶崛起”的分化态势,竞争核心转向供应链、品控和特色,行业正在经历“挤泡沫”的健康调整 [8] - 能存活下来的品牌主要依靠供应链优势做平价高性价比,或盯准细分需求做配料干净、功效明确的产品 [8]
片仔癀参投中金医疗基金;Chobani获融资;八马茶业预计月底上市
搜狐财经· 2025-10-22 19:06
融资动态 - 片仔癀全资子公司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认缴出资人民币20亿元,占中金医疗基金目标募集规模的比例为20% [3] - 该基金主要投资于医疗大健康方向,包括中医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日化美妆和康养大健康等相关产业 [3] - 美国酸奶品牌Chobani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筹集了6.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6亿元),旨在支持其在美国各地的扩张计划 [5] - 此次股权融资后,Chobani的估值已飙升至200亿美元 [5] 上市动态 - 八马茶业拟全球发售900万股股份,预计募资总额为4.2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9亿元),募资净额3.6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4亿元) [7] - 八马茶业预计于2025年10月28日在主板上市,募资资金将用于扩建生产基地,提振产能 [7] 收购动态 - 欧莱雅集团收购开云集团旗下高端香水品牌Creed,并获得Gucci、Bottega Veneta、Balenciaga三大品牌未来50年独家香水与美妆产品开发与分销权,总交易金额为40亿欧元 [9] - 美丽田园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宣布收购上海思妍丽实业100%已发行股份,对价为人民币12.5亿元,收购完成后美丽田园将持股33.1%,其子公司持股66.9% [11] - 德国鞋履品牌Birkenstock宣布收购其在澳大利亚的长期经销商Birkenstock Australia,收购完成后集团将直接获得约5,500万欧元年销售额 [15] 战略布局与扩张 - 国际时尚奢侈品集团OTB位于上海的全新亚太区总部正式揭幕,办公面积为原址两倍,彰显其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承诺 [17] - Chobani正积极拓展其核心酸奶系列以外的产品线,并于2023年以9亿美元收购咖啡品牌La Colombe,今年早些时候收购植物性食品制造商Daily Harvest [5] - 片仔癀投资中金医疗基金凸显其“以投促产、以投育新”战略升级目标,旨在推动大健康业务协同 [3] - Birkenstock收购澳大利亚经销商后,可将分销环节约35-40%的毛利率转为集团利润,业绩将大幅提升 [15] 人事任命 - 知名时尚设计师Kim Jones出任波司登全新Areal高级都市线的创意总监 [22] - 欧洲电商平台Zalando任命Thomas Schwulera为美妆品类副总裁,其此前自2007年起就职于欧莱雅集团,拥有丰富经验 [25] - Paul Smith基金会和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选定男装设计师Taylor Thompson为驻场设计师,其为2024年CFDA/Vogue时尚基金决赛入围者 [19]
北京市消协换届,上一届八年累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6亿元
新京报· 2025-07-10 16:13
消费者投诉处理与服务升级 - 2017年以来累计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93 04万件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 6亿元 [1] - 96315热线日均登记量突破425单 通过全流程闭环机制大幅缩短投诉受理时效 [1] - 法律专业人员驻场接听机制提供"即时咨询+专业指引"双轨服务 [1] - 投诉数据动态监管+重点企业精准约谈模式累计约谈近200家企业 [1] - 2024年企业自主化解投诉近2万件 解决率达94% 消费者维权成本显著降低 [1] 消费领域监督与标准制定 - 累计开展智能门锁 酸奶 调味品等比较试验近百项 覆盖6000余种品牌 [2] - 智能门锁可靠性测试 防蚊手环驱蚊效果验证等成果推动相关产品标准完善 [2] - 专项调查57项形成《大数据杀熟调查报告》等成果 为《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立法提供参考 [2] 维权网络建设与覆盖 - 在商场 景区 社区设立消费维权工作站 实现维权服务"关口前移" [2] - 基层消费网络覆盖重点商圈 农贸市场及行业协会 形成"家门口"便捷维权体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