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软磁材料
搜索文档
铂科新材:以“打铁人”初心铸技术壁垒借AI浪潮拓增长新局
中国证券报· 2025-11-06 04:08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金属软磁粉芯领域前五的企业,市场份额约为21% [1][3] - 公司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视为金属软磁材料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1] - 公司从2009年创立,在美韩企业垄断的环境下起步,现已成长为拥有上百亿市值的行业重要参与者 [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营收达16.63亿元,较2015年的1.41亿元增长约11倍 [2] - 公司2024年净利润达3.76亿元,较2015年的0.23亿元增长约15倍 [2] - 自2019年登陆创业板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约11倍 [2] 核心业务布局 - 公司业务布局为集“软磁粉末-软磁粉芯-电感元件”于一体的新材料平台,三条业务线相辅相成 [1][2] - 金属软磁粉芯是公司的核心支柱业务,2024年销售收入达12.34亿元,同比增长20.2% [2][3] - 以芯片电感为核心的电感元件业务是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销售收入达3.86亿元,同比大增275.76% [3][4] - 金属软磁粉末作为上游核心原料业务,2024年销售收入达3994万元,同比增长47.31% [4] 产品技术与应用 - 公司产品包括金属软磁粉末、金属软磁粉芯及芯片电感等电感元件 [1] - 产品应用场景广泛,涵盖变频空调、光伏逆变器、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块、手机充电模块、数据中心UPS、服务器电源及GPU芯片电源 [1] - 芯片电感通过“高压成型结合铜铁共烧工艺”实现技术突破,体积缩小至传统铁氧体芯片电感的1/3左右,并能耐受大电流,精准适配GPU、AI服务器等大算力场景 [3] - 公司未来将持续拓展产品在AI端侧、自动驾驶、机器人、储能等领域的应用 [1] 行业机遇与产能规划 - 在“双碳”、“新基建”政策推动下,光伏、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储能、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领域发展带动金属软磁材料市场需求增长 [2] - 芯片电感领域市场规模预计为百亿元级,存量及增量市场规模较大 [4] - 为缓解产能紧张并开拓高端市场,公司启动年产能6000吨的现代化粉体生产基地建设,计划2025年完全竣工,并争取2026年实现满产 [4] 公司战略与管理哲学 - 公司战略是持续深耕电气化和智能化两条赛道,以技术为锚点 [1] - 管理上将科学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构建“铂科式”管理体系,核心是构建应对市场无常的系统化能力 [5] - 管理哲学强调“无为而治”,即尊重规律、不越界,董事长角色定位为“系统架构师”,负责搭建管理模型 [5] - 公司致力于将能力沉淀到组织,实现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以应对多变市场,实现向内扎根和向外突破 [6]
铂科新材(300811):芯片电感晋升主力军 业务布局成效显现
新浪财经· 2025-05-04 16:50
业绩概要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3亿元(同比+43.54%),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46.9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67亿元(同比+53.32%),对应EPS为1.34元 [1]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股息率为0.47%) [1]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3亿元(同比+14.40%,环比+12.11%),实现归母净利润7376万元(同比+3.13%,环比-17.34%) [1] 业务表现 - 金属软磁粉芯实现营收12.34亿元(同比+20.2%),巩固市场领先地位,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光伏及储能、空调应用领域均取得显著进展 [2] - 芯片电感实现销售收入3.86亿元(同比+275.76%),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新增多家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厂商供应商名录 [2] - 金属软磁粉实现销售收入3,994万元(同比+47.31%),受益于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新兴应用领域需求 [2] 盈利能力 - 2024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0.70%/22.48%,同比+1.09pcts/+0.42pcts,主要得益于高盈利性的芯片电感产品放量 [2] - 2025Q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7.68%/19.16%,环比-3.19pcts/-1.19pcts,推测由产品结构变化所致 [2] 产能扩张 - 拟投资不超过1亿元建设泰国高端金属软磁材料及磁元件生产基地 [3] - 发布定增项目"新型高端一体成型电感建设项目",拟投资总额4.54亿元,计划建设周期30个月 [3] - 河源基地新增2万吨金属软磁材料年产能,与惠东基地合计达到5万吨以上年产能 [3] - 筹建年产能达6,000吨的现代化粉体生产基地,计划于2025年竣工 [3] 行业前景 - 公司主业磁粉芯业务立足于新能源行业,延伸布局算力建设上游芯片电感环节,与全球领先的GPU芯片厂商形成业务绑定 [4]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0.8/25.4/30.5亿元,同比增长25.1%/21.9%/20.5% [4]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1/5.58/6.84亿元,同比增长20.1%/23.7%/2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