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3D打印

搜索文档
铂力特:绿色智造领航者,驱动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新华网· 2025-08-12 13:38
核心观点 - 铂力特作为金属3D打印领军企业,全面践行ESG理念,通过绿色生产革新、产品设计与创新、应用领域拓展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1][3][4][5] - 公司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大维度均取得显著成果,包括减少碳排放56%-80%、粉末利用率提升至95%、研发投入占比15.94%等 [3][4][5][12] - 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公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展现链主企业责任 [9][10] 环境篇 绿色生产革新 - 金属3D打印工艺主要消耗惰性气体和电力,相比传统工艺碳排放减少56.5%,结合氩气回收工艺后减排达80% [3] - BLT自动化产线实现粉末闭环流转系统,材料回收工艺使生产1kg粉末的CO2排放降至8.09kg [3] - 设备运行噪音小且能耗显著低于传统制造工艺 [3] 产品设计与创新 - 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十余种零部件,提升核心系统稳定性与运行效率 [4] - 推出行业领先的多激光方案(6/8/16激光),大幅缩短生产时间并提高设备利用率 [4] - 绿激光技术、大层厚打印(100-150μm)及无支撑工艺提升材料利用率与打印效率 [4] - 开发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的牙科钛合金粉末及MIM/DED专用粉末系列 [4] 应用领域拓展 - 鞋模领域粉末利用率达95%,总碳排放减少48% [5] - 自行车车架生产周期缩短30%,材料浪费减少20% [5] - 航空零件材料利用率从10-20%提升至90%以上 [5] - 机器人零件减重20-30%,刀具制造通过一体化打印延长使用寿命 [5] 社会篇 人才发展 - 2024年开展398场培训活动,覆盖专业技能、企业文化等多领域 [8] - 通过轮岗赋能等多样化形式培养高潜员工 [8] 产业链协同 - 三期项目占地220亩、建筑面积25万㎡,四期项目E地块2024年竣工 [9] - 设立两家全资子公司,粉末材料产能将扩至3000吨/年 [9] - 直接带动就业并促进区域产业链完善 [9] 教育科研 - 每年向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捐赠40万元设立奖学金与科创竞赛基金 [10] - 为三所高校赛车队提供3D打印解决方案支持科研创新 [10] 公司治理篇 研发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2.11亿元,占营收15.94% [12] - 累计申请专利646项,授权375项,研发人员占比23.6%(硕士以上占57.43%) [12] 数据安全 - 实现技术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32场安全保密培训 [13] 商业合规 - 建立反商业贿赂制度与举报机制,完善内控体系 [14]
3D打印人形机器人将量产?背后供应商铂力特却“增收不增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22:0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一季度营收2.27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但归母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盈利95.75万元转为亏损1495.02万元,扣非净亏损同比扩大89.99%至2701.6万元 [1] - 2024年全年营收13.26亿元同比增长15.02%,营业利润8853.97万元同比减少15.73%,呈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32亿元较上年同期改善但仍为负值,反映金属3D打印全产业链布局的高投入特性 [1] 成本与毛利分析 - 主营业务成本增幅36.31%远超营收增速,成本增加2.2亿元导致利润下降 [3] - 航天航空(营收占比61.45%)、工业(34.10%)等主要业务板块毛利分别下降11.06%和9.81%,医疗及其他业务毛利降幅达188.16% [4] - 自研产品营收增长显著:3D打印定制化产品(+23.51%)、自研设备(+4.99%)、原材料(+41.38%) [4] 海外市场与技术布局 - 海外地区营收实现58.47%大幅增长,境外市场毛利55.89%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4] - 计划通过自动化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构建"黑灯工厂",提升生产效率和规模化应用能力 [4] - 正探索金属3D打印技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降低装配难度并提升量产能力 [7] 产能扩建与战略合作 - 三期项目B/C/D地块及四期E地块陆续投产,未来五年将迎产能集中释放期 [6] - 与空客合作持续深化:2018年签署A350零件研制协议,2024年再获A320 O-Ring工作包 [6] - 投资10亿元建设钛合金/高温合金粉末产线,达产后年产能提升至3000吨,增强上游材料自主可控性 [6]
一年营收增长6倍,这家金属3D打印公司拿下近亿元早期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3-18 08:00
公司融资与背景 - 公司完成Pre-A++轮融资数千万元人民币 由策源资本投资 资金将用于深化DED送丝技术研发 核心人才引进及多领域场景化合作 [3] - 过去一年累计完成三轮融资 融资金额近亿元 投资方包括策源资本 苏州贤泽立泰投资 启真九智 九合创投 明势创投 义柏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3] - 公司成立于2020年 专注金属送丝增材制造领域 主攻增材装备 打印服务 增材软件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自主研发激光送丝/电弧增材设备 支持30+种金属材料打印 [3] 行业现状与趋势 - 金属3D打印行业正在兴起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将成为未来主流趋势 DED送丝技术被视为工业制造升级的关键技术 [4] - 2023年中国金属3D打印设备市场规模达31.71亿元 预计2030年突破95亿元 全球金属增材制造市场预计从2024年47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近600亿美元 [4] - 国内DED送丝核心设备迭代缓慢 技术应用普及度低 市场处于起量阶段 全球范围内从事该技术的公司较少 国内仅少数几家 [4]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公司聚焦电弧增材(WAAM)与激光送丝增材(WLAM)两大方向 推出国产化金属增材制造解决方案 主要产品包括Laser One Robo L1 S-T-A-R系列等 [4] - Laser One是国内唯一具备量产标准的多激光同轴送丝增材装备 填补国内WLAM增材设备市场空白 适用于小尺寸高精度打印需求 [5] - S-T-A-R系列在大型工业模具批量化生产方面表现出色 拥有螺旋桨 环竖筋构件 阀体等大型工业模具生产能力 [5] - 自主研发多激光同轴送丝技术VEAM 突破国内激光送丝增材技术难点 采用六激光同轴送丝3D打印系统 实现高精度(粗糙度5μm) 高效率(沉积速率1kg/h) [6] - 自研超集成激光送丝增材系统L1 Lite 实现水-气-丝-光-电五路系统集成 提升系统综合性能 [6] - 自研软件管理系统AMtwin 集成工艺监测 路径规划 仿真等功能 实现打印过程关键参数全方位监测和自动矫正 保证全流程质量可追溯 [6] 公司团队与成果 - 总经理徐方达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博士硕士毕业于英国巴斯大学 曾在多家世界知名研究所与科技公司工作 具备丰富工业研发经历 [7] - 核心团队成员来自国内外名校名企 包括哈工大 德国倍福 汇川技术 上汽 吉利等 [7] - 累计交付600余件DED送丝打印成品 交付总重量超12000kg 拥有20多套送丝增材平台 支持30余种金属材料打印 [8] 未来发展方向 - 聚焦两大方向 一是发布新一代激光送丝设备 突破沉积效率与精度极限 二是联合头部客户探索DED技术在建筑 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场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