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飞控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从等风来到风口之上,一家飞控系统公司的五年
经济观察报· 2025-11-15 18:12
行业共识与定位 - 低空经济被视为下一代交通基础设施而非短期风口,本质是让飞行成为可负担、可监管、可持续的基础服务[1][3] - 行业参与者逐渐在eVTOL产品定义和发展节奏上形成共识,方向明确但需回归理性发展[3] - 物理特性决定eVTOL必须遵循民航级安全标准,适航认证程序需从研发阶段纳入考量[3] 企业合作与里程碑 - 高域科技与边界智控于2025年10月签署协议,共同推进GAC-A6型飞行器适航取证与量产,目标2026年批量交付[2] - 合作始于2021年,当时低空经济尚未成为风口概念,仅有少数企业察觉潜力[2] - 边界智控在2024年、2025年完成近亿元A轮和数千万元A+轮融资,组建上百人研发团队[12] 技术发展与产业链 - eVTOL飞控系统是飞行器"大脑",需满足载人级安全要求,目前国内尚无企业完整开发过载客级适航飞控产品[7] - 行业新玩家来自汽车、无人机、军工等领域,带来不同技术思路,但部分创新方案偏离航空安全路径[11] - 产业链逐步完善,电池、电机、电控等环节出现专为eVTOL设计的产品,竞争从整机转向核心子系统生态[11][12] 适航认证与安全标准 - eVTOL需通过"适航三证"(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标准适航证)认证,流程严格且耗时[14][15] - 飞控系统适航需经历实验室测试、铁鸟/模拟机试验、系留试飞等多阶段验证,全程需可追溯、可解释[14] - 预计2026-2027年首批主机厂将获得型号合格证,但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仍需更长时间[15][16] 市场阶段与挑战 - 2023年底政策推动低空经济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涌入大量新玩家,资源投入增加[10] - 2025年行业热度回落,进入理性发展阶段,企业需管理外界预期并攻克长周期技术门槛[12][16] - eVTOL未来属于能穿越周期的企业,需明确目标并持续投入自主飞行技术研发[16]
从eVTOL到公务机,国产飞控供应商再融资数千万元|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4-09 08:08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20年专注民用电动航空飞行控制与自动驾驶计算与控制平台研发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及公务机、民航客机提供高安全性飞控解决方案[4] - 公司是国内少数能满足民用航空高安全等级要求的飞控供应商采用正向设计流程构建覆盖研发、适航取证到量产交付的全流程能力[4] - 公司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毅达资本领投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适航认证支持及量产能力建设[4] 行业背景 - 全球航空产业正向碳中和、智能化转型中国商飞预测2023-2042年中国民航客机交付量超9000架2030年中国电动航空市场规模或达499亿元[5] - 高安全等级飞控系统长期被霍尼韦尔、柯林斯宇航等国际厂商垄断国内主机厂面临技术出口管制和国产替代方案可适航性差等痛点[5] - eVTOL等新兴领域对轻量化、低成本、智能化需求加剧产业链压力[5] 核心产品与技术 - 公司核心产品为三余度双通道飞控系统REG300系列依据ARP4754A、DO-178C等国际标准开发可适配多旋翼、复合翼等多种构型[5][6] - REG300由三个独立飞控计算机构成采用非相似设计方案的双通道设计支持DAL-B安全等级满足大型eVTOL适航取证要求[6] - 公司开发配套试验环境支持机型从设计到适航取证全流程并自主研发搭建开发环境获得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6][7] 商业化进展 - 2023年公司飞控系统搭载沃兰特2吨级eVTOL完成首飞并进入适航审定阶段客户包括沃兰特、亿维特、广汽等主机厂[7] - 产品已延伸至电动公务机等民用机型并与国内传统航空企业建立合作[7] - 公司成立四年累计融资四轮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基石资本等为低空经济赛道融资规模领先的上游核心设备供应商[8] 团队与研发 - 公司在深圳和上海组建近百人团队研发人员占比超80%含商飞C919项目等适航机型研制经验的技术专家[8] - 公司强化平台化能力提高产品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优化工具链以加速飞控系统研发和适航[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