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EMS传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MEMS,中国势不可挡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1-07 09:00
全球MEMS市场概况 - 2024年大中华区MEMS产业全球营收达到17亿美元,同比增长8.4%,出货量约54亿颗 [2] - 预计2024-2030年MEMS市场的营收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6%,到2030年销量将达到66亿件,营收将达到20亿美元 [2] - 中国厂商在“AI+IoT+汽车电子”三重浪潮叠加下迎来发展“窗口期” [2] 中国MEMS厂商市场表现与战略 - 士兰微、瑞声科技(AAC)、歌尔微(Goermicro)、明皜传感(MiraMEMS)及敏芯股份(MEMSensing)等中国厂商凭借性能、可靠性与成本平衡优势,占据了主流可穿戴设备供应链的重要位置 [4][5] - 歌尔微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5亿余元,是全球第五大、中国第一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 [8] - 士兰微2025年上半年MEMS传感器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0%,其加速度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20%-30%,六轴惯性传感器(IMU)上半年出货量增加了2倍以上 [8] - 瑞声科技2025年上半年传感器及半导体业务收入为人民币6.08亿元,同比增长56.2% [8] - 敏芯股份2025年上半年度营业收入创历史同期新高,达到3亿元,同比增加47.82% [8] - 中国厂商正从消费电子向汽车与工业等高价值领域拓展,例如士兰微计划于2025年推出多款车用MEMS传感器产品,明皜传感和敏芯微也已进军汽车领域 [6] MEMS技术应用与市场拓展 - 消费电子仍是全球MEMS最大单一应用板块,尤其在TWS耳机、智能手表、AR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中,惯性传感器、麦克风与压力传感器需求持续旺盛 [4] - MEMS声学传感器作为AI语音交互技术的第一输入口,将迎来技术指标升级,更好的信噪比是关键规格升级要求 [6] - 汽车与工业市场强调高可靠性与长期稳定性,安全相关应用目前由Bosch、NXP、STMicroelectronics等欧美厂商主导,但智能座舱普及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为中国厂商带来增量空间 [7] - 医疗市场成为MEMS增长最快板块之一,尤其在OTC助听器市场放开背景下,MEMS麦克风、微型扬声器、运动传感器迎来新蓝海 [8] - 通信与AI基础设施带动MEMS新需求,光通信系统中的MEMS光开关与微镜用于高速信号切换,市场前景广阔 [8][9] MEMS器件发展现状与趋势 - MEMS器件种类丰富,包括惯性类、声学类、环境类、光学类、医疗类、执行与能量类,应用正从消费电子向汽车、工业、医疗与AI基础设施全面延展 [11][12] - 中国MEMS麦克风产业几乎实现全链条国产化,在声学性能、信噪比与功耗控制上已接近国际一线水准 [12] - 国内在陀螺仪与IMU领域仍落后于欧洲厂商,但近年来在温漂控制、集成算法和测试标定方面进步明显,预计国产IMU将在3-5年内完成性能代际跃升 [13] - 光学与微镜方面,数据中心光通信成为新舞台,中国厂商正通过“硅光子+MEMS”技术路线切入光开关与波导调制器市场 [13] - “智能MEMS”成为未来十年新高地,国际厂商已推出带嵌入式AI的智能传感器,中国厂商下一阶段战略重点将是智能化集成 [13] 中国MEMS制造能力提升 - 2024年大中华区MEMS代工营收同比增长14.3%,制造端已成为产业增长的新引擎 [17] - 国内MEMS代工产线布局初具规模,形成以芯联集成、赛微电子、华润微、广州增芯、士兰微、华鑫微纳、积塔半导体为代表的核心阵列 [17] - 赛微电子全资子公司瑞典Silex曾在2019-2024年全球MEMS纯代工厂商排名中位居第一,其北京产线(赛莱克斯北京)已实现1.5万片/月产能,计划提升至3万片/月 [17] - 芯联集成已跻身全球MEMS代工“第一梯队”,位列全球专属晶圆代工榜单前十,居中国大陆第四 [18] - 华润微在MEMS智能传感器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例如采用异构集成技术制造MEMS高端三层结构硅麦麦克风传感器,信噪比达到70dB [18] - MEMS制造商开始从8英寸晶圆生产线过渡到12英寸晶圆生产线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例如广州增芯12英寸晶圆制造产线项目已于2024年6月投产启动 [19][21] - 领先的MEMS厂商正加大在制造端的投资,逐步实现“设计-制造-封测”一体化,例如睿创微纳、士兰微、奥松半导体等正自建晶圆线 [21][22]
20cm涨停只是开始?矽睿科技“买壳”安车检测,年内翻倍风险水位已高
搜狐财经· 2025-08-06 21:37
公司股权变动 - 矽睿科技拟协议收购安车检测实控人贺宪宁持有的6.43%股份,并将在剩余13.57%股份解禁后完成收购,最终持股比例达20%成为控股股东 [2][4] - 交易完成后矽睿科技将获得安车检测20%表决权,为自身核心资产登陆资本市场铺路 [2] - 贺宪宁当前持股25.72%且44,167,264股为限售股,摩根大通等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约5.5% [5] 收购方背景 - 矽睿科技为上海MEMS传感器企业,六轴IMU产品已在无人机领域放量,融资估值达60亿元但两度IPO未果 [2] - 公司2024年剥离磁传感业务回笼现金近7亿元,股东包括上海联和投资(上海市国资委全资)、国家大基金参与的超越摩尔基金等 [6][7] - 尚未实现盈利但身披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热门概念 [2][10] 被收购方现状 - 安车检测因机动车检测政策放宽及新能源车冲击,股价从2015年高点79.63元跌至8.15元,转型新能源检测设施未达预期 [7][9] - 停牌前一日股价大涨11.87%,复牌后20cm涨停,年内股价已翻番 [2] 行业格局与业务前景 - MEMS传感器在汽车领域占比超40%(高端车配备30-50个),消费电子占23%,医疗占17% [12] - 2024年全球MEMS行业收入154亿美元(+5%),出货量310亿颗,2030年预计达192亿美元(CAGR 3.7%) [15] - 意法半导体近期以68亿元收购恩智浦MEMS车规业务,催生全球第二大MEMS企业 [12] - 行业面临竞争加剧压力,龙头纳芯微毛利率从2022年48.5%下滑至2024年28% [15] 市场反应与估值 - 安车检测PE(ttm)已超越龙头纳芯微,概念热度推动涨停但高估风险显现 [3] - 矽睿科技业务高增长需验证,赛道天花板有限 [3]
歌尔微二度冲击IPO,大客户依赖与业绩增长持续性成考验
搜狐财经· 2025-08-01 18:49
公司上市历程 - 歌尔微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目标直指资本市场新舞台 公司头顶"中国第一MEMS传感器企业"光环 作为果链巨头歌尔股份的子公司 [1] - 公司上市征程并非一帆风顺 自2020年首次筹划上市以来已近五年 2024年曾放弃A股创业板上市计划 现转战港交所加快步伐 [1] - 2020年敏芯股份仅用十个月便成功登陆科创板 成为A股"MEMS芯片第一股" 为歌尔微提供借鉴和激励 [3] - 2022年苹果砍单事件影响业绩 导致声学传感器收入大幅下降 2024年5月终止A股上市计划 2025年1月转战港交所重启IPO [3] 公司发展历史 - 公司最早可追溯至2004年 当时为歌尔股份的MEMS研发业务部门 2017年正式成立 2019年歌尔股份将所有MEMS微电子业务划入歌尔微 为上市奠定基础 [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利润显著增长 但盈利指标不尽如人意 毛利率明显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 [3] - 声学传感器出货量和营收占比较高 但该产品毛利率相对较低 [3]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MEMS传感器行业竞争激烈 面对楼氏电子 英飞凌 意法半导体等强劲对手 公司需提升实力以占据中高端市场 [5] - 声学传感器领域面临瑞声科技和敏芯股份的竞争压力 [5] 战略布局与挑战 - 选择港股上市旨在提升国际影响力 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5] - 大客户依赖和供应商绑定是公司需要解决的关键难题 需实现业务多元化和供应链自主可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