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Ⅲ型瓶
icon
搜索文档
解题氢能商业化,还需下一个五年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19:5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典驰 上海报道 "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氢能的制、储、运、加供应链建设和发展,将会反过来带动氢能多领域的应 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 他表示,2015年~2025年是车用燃料的动力系统作为氢能利用的先导,带动氢能发展,现在已经到这个 时期的末尾,是氢能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们目前的阵痛期。 近日,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召开。 氢能产业原目标是,到2025年底,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 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 寻找商业模式闭环度过低谷期 过去5年,氢能一直探索商业化的可行路径,在示范初期,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特别是公交车和环 卫车等,这类场景通常由政府或者大型国企推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姚荣华认为,重卡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将能创造更多的收益和价值,相比柴油机或纯电 动重卡,结合国家在高速费用减免和路权方面的支持,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势突出,尤其是对具备资源优 势的大型工业企业,这些车辆将首先实现盈利和商业闭环。 "氢能现在是一个转折点,首批城市示范群支持了该产业在技术和业务模式上 ...
日本东丽、中复神鹰,与澳盛科技交流合作
DT新材料· 2025-06-02 00:17
作为全球首个海拔最高、单体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 中复神鹰青海西宁 年产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 自投产以来,已累计供应近5万吨高性能 碳纤维,产品远销多个国家。 除了中复神鹰,5月27日, 日本东丽 东京总部碳纤维事业部柴田部门长也到访澳盛科技。未来, 双方有望在碳纤维原材料供应、新产品联合研发、 市场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共同推动碳纤维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拓展。 澳盛科技 一直致力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创新,已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是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和制造业 单项冠军,拥有碳纤维年消耗量超万吨的产能规模。 此外,澳盛科技还在 江苏澳盛复材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从事碳纤缠绕金属内衬复合材料高压储氢容器(简称"Ⅲ型瓶")的生产和制造,计划年产能 达到10万只/年,目标推动大型重卡、物流车等低成本、清洁运输的发展。 说明 : 本文 部分素材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由作者重新编写,系作者个人观点,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观点,不代表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 们:dtmaterial (微信) 15355132586 MPOSITE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