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型瓶
搜索文档
解题氢能商业化,还需下一个五年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19:52
行业现状与目标 - 截至2024年末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为28247辆 2025年前5个月累计产量951辆 销量1122辆 距离2025年5万辆目标仍有显著差距 [2] - 氢能产业正处于转折点与阵痛期 2015-2025年车用燃料动力系统作为先导带动发展的阶段接近尾声 [1] 商业模式探索 - 重卡在物流领域应用具备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势 结合高速费用减免和路权支持 可实现商业闭环 [3] - 针对中小化工企业提供副产氢提纯 加氢站解决方案及氢燃料电池车辆替换 投资回报周期可缩短至3-4年 [4] - 建议聚焦河南 河北等资源丰富且运力需求旺盛区域 构建区域产业链实现良性循环 [4] - 需在干线物流和工业园区等场景优先实现商业闭环 全面探索可行商业模式 [5] 技术进展与成本控制 - 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从示范初期每千瓦7000-8000元降至3000元以内 电堆功率密度从3千瓦/升提升至6-8千瓦/升 [7] - 部分企业宣称补贴后系统成本可达每千瓦1000余元 [8] - 车辆维护频次较数年前下降70% 无故障间隔时间提升至千小时级别 大幅降低运维成本 [8] 储氢技术发展 - IV型瓶国标发布推动行业标准化 加速材料商 设备商和车企协同研发 [9] - III型瓶适用于500公里内中轻卡及固定线路车型 IV型瓶因轻量化和高储氢密度更适合乘用车及高续航重卡 [10] 长期发展预期 - 氢能产业爆发时间点可能从原预期的2028年延后 [3] - 2023-2030年氢能制储运加供应链建设将反向带动多领域应用 [1] - 需通过技术突围和规模扩大降低使用成本 推动研发投入转化为产业升级动力 [10]
日本东丽、中复神鹰,与澳盛科技交流合作
DT新材料· 2025-06-02 00:17
公司合作与战略 - 中复神鹰与澳盛科技就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深入探讨,双方一致认为该材料将发挥重要作用并计划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合作[1] - 双方未来将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1] - 澳盛科技与日本东丽公司未来有望在碳纤维原材料供应、新产品联合研发、市场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4] 公司产能与项目 - 截至2024年底,中复神鹰碳纤维年产能为2.85万吨,其中连云港大浦基地3500吨、西宁基地2.5万吨,同时在建产能3万至3.1万吨[1] - 中复神鹰青海西宁年产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总投资50亿元,采用自主干喷湿纺技术,设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项目一期1.1万吨于2021年9月投产,二期1.4万吨于2023年5月全面投产[2] - 该项目自投产以来已累计供应近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产品远销多个国家[2] 产品应用与市场前景 - 碳纤维复合材料凭借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异性能,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汽车制造、风电叶片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1] - 中复神鹰西宁项目利用绿电资源和高海拔低温环境生产“低碳绿色”碳纤维,可规模化应用于风电装备、氢能储运等新能源领域[2] - 澳盛科技通过其子公司从事碳纤缠绕金属内衬复合材料高压储氢容器(Ⅲ型瓶)的生产制造,计划年产能达到10万只/年,目标推动大型重卡、物流车等低成本、清洁运输的发展[4] 公司技术与地位 - 中复神鹰西宁基地是全球首个海拔最高、单体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2] - 中复神鹰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不断提升碳纤维产品性能和品质[1] - 澳盛科技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拥有碳纤维年消耗量超万吨的产能规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