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性能碳纤维
icon
搜索文档
长盛科技再签约,进军碳纤维海洋装备市场
DT新材料· 2025-09-11 00:05
近日,公司还 与 维新宇航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签署《低空经济制造产业合作框架协议》, 联合研发油电混动系统,重点突破燃油发电为电池高效充电功能 ,并 针对eVTOL结构开展联合研发,通过优化核心结构材料选型与轻量化设计, 降低机体重量、提升飞行性能。 此外, 8月28日, 长盛科技 子公司 轻快科技 还与 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常州启赋安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签署《关于低空经 济复合材料开发及应用合作协议》。 点击阅读 : 碳纤维,两大合作签约 据悉, 长盛科技 作为专注于高性能碳纤维研发、生产与应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投资超30亿元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干吨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关键 核心设备实现全国产化,具备T700至T1100级及M系列碳纤维规模化生产能力,产品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准,且已成功进入中国商飞供应链,为C919大飞机提供关键 复合材料构件用预浸料,填补了国内民用航空领域空白。 【DT新材料】 获悉, 9月4日, 长盛(廊坊)科技有限公司 (下称"长盛科技")与 深圳轻快世界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轻快世界")、 深圳市海斯比海洋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 ...
中复神鹰: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21:17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27.77亿元,于2022年3月30日全部到账[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账户余额为4.16亿元,包含理财产品收益和利息收入[1] - 募集资金使用包括: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资金11.0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4.5亿元、直接投入募投项目支出8.83亿元[1]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设立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制度,与多家银行及券商签订三方监管协议保证专款专用[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使用募集资金存储于3个专户,其中中国银行连云港高新区支行账户余额2.66亿元,浦发银行连云港分行账户余额6365万元[1] - 部分银行募集资金专户因资金使用完毕已于2024年完成注销[1] 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西宁年产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投资完成率100.07%)、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纤维试验线项目(投资完成率100.02%)[2] - 碳纤维航空应用研发及制造项目投资完成率78.9%,预计2023年9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 - 超募资金9.32亿元及孳生利息5151万元已全部实缴出资用于年产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建设,截至2025年6月投资完成率71.57%[2] 闲置资金管理 - 公司获批准使用不超过6.74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使用122.8亿元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并全部赎回,获得理财收益3986万元[1][2] - 报告期内未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2] 项目进展与效益 - 西宁万吨碳纤维项目已实现万吨产能并研发出T1100级高性能碳纤维[2] - 航空航天试验线项目已研发出T800级碳纤维预浸料关键技术[2] - 年产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稳步推进,预计2026年8月完成[2]
东华能源(002221):Q2业绩承压下滑,万吨级碳纤维项目有序推进
光大证券· 2025-08-27 18:0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2025年H1营业收入162.8亿元同比+13.3% 但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39.8% 其中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74.7%环比-73.8% [4] - PDH行业处于景气底部 Q2丙烷价格4833元/吨同比-9% PDH价差435元/吨同比+265元/吨 聚丙烯价差660元/吨同比-144元/吨 [5] - 公司作为国内PDH龙头企业 拥有张家港/宁波/茂名三大生产基地 宁波基地2025H1生产丙烯52.44万吨(全年计划完成率46.6%) 聚丙烯57.49万吨(48.4%) 张家港基地生产丙烯32.24万吨(56.76%) 聚丙烯21.27万吨(57.8%) [6] - 茂名万吨级碳纤维项目总投资37亿元 分两期建设4条生产线 一期年产4800吨高性能碳纤维预计2025年底投产 二期建成后总产能达8000吨/年 [7] - 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6亿元(下调40%)/3.46亿元(下调54%)/4.99亿元 对应EPS分别为0.11/0.22/0.32元 [8][9]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162.8亿元同比+13.3% 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39.8% [4]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6.16亿元/376.88亿元/403.19亿元 同比增长率5.42%/15.55%/6.98% [9]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7%/3.5%/4.1% ROE(摊薄)分别为1.56%/2.98%/4.12% [12] - 当前总市值140.28亿元 对应2025年PE为80倍 PB为1.2倍 [1][9][13] 业务运营 - 公司三大生产基地稳定运营 PDH产能及PP产能位居国内前列 产品应用于家电/汽车/日用品/包装/医疗等领域 [6] - 成功研发生产超高抗冲高流动性汽车部件专用料PPBMP15/M28和高透高流动性聚丙烯牌号PPR-MT60CL [6] - 茂名高性能碳纤维一期项目上半年完成土建工程施工 设备陆续进场 [6] - 碳纤维项目采用水相沉淀聚合干喷湿纺两步法技术 配套建设全国最长520米连续生产线 形成"丙烯-聚丙烯/碳纤维-高端复合材料"产业闭环 [7] 发展前景 - 静待PDH行业景气复苏 公司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5] - 碳纤维项目投产后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兴能源装备/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 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点 [7] - 公司持续巩固PDH龙头地位 同时积极布局氢能等新能源领域 [8]
和顺科技(301237) - 2025年8月26日和顺科技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6 15:1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27.93% [2] - 归母净利润-1,431.34万元,同比下降153.36% [2] - 扣非后净利润-1,612.63万元,同比下降67.79% [2] - 2025年第二季度扣非后净利润亏损611.57万元,环比有所好转 [2] 产品营收结构 - 有色光电基膜营收占比45.46% [3] - 透明膜营收占比42.62% [3] - 其他功能膜营收占比10.84% [3] - 功能膜业务从太阳能背板膜转向窗膜领域 [3] 碳纤维项目进展 - 2024年第三季度启动建设,目前处于工程建设及设备安装关键阶段 [4] - 工艺流程包括纺丝原液制备、预氧化、碳化、表面处理及后加工 [5] - 应用领域涵盖民用航空、3C数码、低空飞行器及赛车 [6] 核心竞争力 - 掌握双向拉伸有色薄膜制造等核心技术 [8] - 具备设备改造优化能力和先进工艺配方 [8] - 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保障产品稳定性 [8] - 差异化、功能性经营模式聚焦高附加值产品 [8]
47亿元碳纤维项目,中交!
DT新材料· 2025-08-26 00:05
榆林恒神碳纤维项目进展 - 榆林恒神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项目一期一阶段5000吨/年工程于8月20日实现中间交接 标志着项目由工程建设转入试生产阶段[2] - 项目位于榆神工业区清水工业园 规划总投资47.3亿元 采用丙烯腈法工艺技术生产HF20-50K/HF30S-24K/HF40S-24K等高性能碳纤维系列产品[2] - 中交范围涵盖聚合/纺丝/碳化/溶剂回收装置等32个单位工程和118个分部工程 工程质量自评合格并具备中交条件[2] 企业背景与产业布局 - 榆林恒神新材料有限公司为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陕西煤业化工集团[3] - 江苏恒神股份创建于2007年 是集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 - 公司构建"五中心一站一院一公司"创新格局 拥有江苏省PAN基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欧洲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3] 行业活动与平台服务 - DT新材料平台涉及化工新材料/复合材料/储能与电池/先进封装/生物基与合成生物学等产业领域 服务客户超20万人次[4] - 平台提供品牌传播/研究咨询/投资孵化服务 具体包括企业专访/定制报告/项目尽调/投资融资等业务模块[4] - 平台地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角江实验室 合作咨询可通过15355132586联系[4]
“十五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材料汇· 2025-08-22 23:00
产业背景与发展形势 - "十四五"期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8.2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12%以上,在超高强度钢、高性能碳纤维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4] - 部分高端材料如高端芯片用光刻胶、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仍受制于人,关键工艺装备自主化水平有待提高[4] - 全球新材料科技竞争加剧,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深度融合,主要经济体强化战略布局,供应链安全成为焦点[5]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 以提升关键战略材料自主保障能力和前沿新材料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全链条发展生态[7] - 到2030年关键战略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达到80%以上,突破50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形成20个以上国际领先产业集群[11] - 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高,材料生产过程能耗排放强度显著下降,智能制造新模式广泛应用[11] 重点发展方向 - 先进基础材料包括超高强度汽车钢、高强韧航空铝材、高端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等[13] - 关键战略材料涵盖高温合金单晶叶片、300mm以上硅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高端植入器械材料等[14][15][16] - 前沿新材料涉及石墨烯规模化制备、量子点单光子源、室温超导材料、生物基可降解高分子等[17][18][19] 重点领域技术突破 - 航空航天领域需航空发动机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1200℃下持久强度提升20%,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20%[24] - 新能源汽车领域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镍含量≥95%,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轻量化铝合金减重20%-30%[26] - 电子信息领域12英寸超高纯硅片纯度≥11N,5G基站射频材料插损≤0.3dB,OLED材料发光效率提高20%[28][29] 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 计划新建5个国家新材料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设立1000亿元国家产业投资基金[46] - 培育100家国家级产业创新联合体,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达到3%以上,认定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70] - 建设10个国家级产业互联网平台,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80%[67][69] 市场培育与标准建设 - 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专项资金规模50亿元/年,保费补贴比例提高至30%,每年支持100个以上示范项目[50][53] - 制定修订500项以上重点标准,推动200项标准国际互认,建设20个标准创新基地[62][85] - 开展"中国新材料品牌100强"评选,对上榜企业提供优先审批、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53] 区域集群发展布局 - 在环渤海地区建设5个国家级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76] - 长三角地区培育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产业集群[76] - 目标打造10个国际影响力产业集群,30个国家级产业园,园区产值占全国总产值70%以上[78]
“十五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材料汇· 2025-08-08 21:50
新材料产业规划核心观点 - 新材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石与先导,对推动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 - "十四五"期间产业总产值突破8.2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12%以上,在超高强度钢、高性能碳纤维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4] - "十五五"期间将重点提升关键战略材料自主保障能力,目标到2030年关键战略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达到80%以上 [11] - 规划提出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规模应用"全链条发展生态,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 [7] 产业背景与发展形势 "十四五"发展回顾 -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形成若干特色产业集群,在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4] - 部分高端材料仍受制于人,如高端芯片用光刻胶、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等 [4] - 材料基因组、增材制造等新方法应用深化,但原始创新能力与顶尖人才团队仍需加强 [4] "十五五"面临形势 - 全球新材料科技竞争空前激烈,新材料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深度融合 [5]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新材料性能、可靠性、绿色化提出更高要求 [5] - 供应链安全与韧性成为焦点,需推动产业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5] 总体要求 发展目标(到2030年) - 突破50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建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高地 [11] - 形成20个以上国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11] - 材料生产能耗、排放强度显著下降,智能制造新模式广泛应用 [11] 重点发展方向 先进基础材料 - 先进钢铁材料:超高强度汽车钢、高耐蚀海工钢、绿色低碳冶金技术产品 [13] - 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高强高韧铝合金、高性能镁合金、钛合金精密型材 [13] - 先进化工材料:高端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13] 关键战略材料 - 高端装备用特种材料:高温合金单晶叶片、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 [14] - 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大尺寸硅片、碳化硅/氮化镓衬底、先进光刻胶 [15] - 新能源材料: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钙钛矿电池材料 [16] 前沿新材料 - 低维与智能材料: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形状记忆合金、仿生材料 [17] - 量子信息材料:量子点单光子源、拓扑绝缘体、量子磁性材料 [18] - 生物基与可持续材料:高性能生物基高分子、CO₂基材料 [18] 重点任务与重大工程 突破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新材料 - 航空航天领域: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1200℃高温下持久强度提升20% [24] - 新能源汽车领域: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镍含量≥95%,能量密度达350Wh/kg [26] - 电子信息领域:12英寸超高纯硅片纯度达11N,光刻分辨率达28nm以下 [28] 布局前沿新材料 - 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原位聚合方法使拉伸强度提升50%以上 [40] - 量子点单光子源纯度达到95%以上,为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基础 [40] - 形状记忆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形状回复精度达到0.1mm以内 [41] 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 计划新建5个国家新材料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46] - 设立规模为1000亿元的国家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 [46] -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实行175%加计扣除政策 [46] 保障措施 - 设立新材料产业基金规模500亿元,对重点项目给予30%资本金补助 [82] - 实施"材料人才专项计划",培养100名战略科学家、1000名青年领军人才 [83] - 建立"新材料标准领航工程",制修订800项关键标准 [84]
中复神鹰股价上涨1.53% 碳纤维国产替代取得突破
金融界· 2025-08-05 01:16
公司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为21 91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 53% [1] - 8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31 29万元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848 83万元 [1] 公司业务与行业 - 所属化纤行业板块 专注于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与生产 [1] - 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新能源等国家战略领域 [1] 研发与生产进展 - 在科创板助力下 研发投入实现跨越式增长 [1] - 建成全球单体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 [1] - 成功实现百吨级T1100级超高强度碳纤维量产 [1] - 开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强高模高韧M50X M55X级碳纤维 [1]
如何进一步促进“技术—资本—产业”的良性循环?产学研各界人士共话科创板新征程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16:56
科创板制度创新成果 - 科创板自2019年7月22日开市以来已成为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点 通过全链条系统性制度创新塑造"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1][3] - 制度创新包括发行 上市 交易 退市 再融资 并购重组等基础性制度 以及股权激励创设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和股份减持创设询价转让制度 [3] - 科创板推动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加快融合 在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 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 [3] 企业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中复神鹰建成全球单体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 实现百吨级T1100级超高强度碳纤维量产 并开发出高强高模高韧M50X M55X级碳纤维 [1] - 达梦数据研发中国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CRDS 实现国产大型数据库"从0到1"的突破 [2] - 凯赛生物上市后在新产品研发方面陆续推出新产品和新应用 产品性能不断优化 应用领域持续拓宽 [2] 研发投入与创新机制 - 中复神鹰在科创板助力下研发投入实现跨越式增长 深化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 与高校 科研院所和应用企业共同推进产业链发展 [1] - 达梦数据通过科创板资本与市场"加速器"更坚定加大研发投入 实现自主产品从"可用"到"好用"的飞跃 [2] - 科创板激励机制使核心研发人员与企业深度绑定 极大激发团队创新热情 [2] 产业应用与国产替代 - 中复神鹰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新能源等国家战略领域 实现高性能碳纤维国产替代使命 [1] - 达梦数据致力于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开发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库系统 [1][2] - 科创板将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要素深度串联 加速技术 资本 人才高效流动与整合 [2]
华阳股份:公司一期年产200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目前处于设备联合调试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16:06
项目进展 - 公司一期年产200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目前处于设备联合调试阶段 [2] - 产品定位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领域 [2] 产能规划 - 一期项目设计年产量为200吨 [2] 技术应用 - 项目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高科技领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