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文化的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王小波痴迷,清华学子无人不读:92岁的他,凭什么?
凤凰网财经· 2025-08-06 21:45
许倬云的历史研究价值 - 许倬云是海外华裔史学大家,与黄仁宇、余英时等学者齐名,早年师从傅斯年,被王小波称为"我的老师"[4] -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选择许倬云的《万古江河》作为新生入学读物,希望学生通过历史理解世界运转规律[6][45] - 其研究强调"人心之自由,胸襟开放",主张将人类历史经验转化为个人内在力量[8][9] 独特的历史研究视角 - 突破传统历史叙事,如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读为"中国第一次成熟",标志文官地位上升[16] - 提出战争不仅是冲突,更是文化交流的剧烈形式,促进不同文明发展[17] - 采用跨国比较研究方法,如秦汉vs罗马帝国、隋唐vs阿拉伯帝国,建立全球史观[33][36] 中国文化三部曲核心内容 - 《万古江河》:以"中国文化的黎明-百年蹒跚"六阶段重构中国史,聚焦平民生活而非英雄叙事[50][51] - 《说中国》:延伸《万古江河》细节,覆盖新石器时代至清朝,被葛兆光评价为"截断众流的大历史"[55][56] - 《中国文化的精神》:88岁完成的民俗文化研究,通过占卜、江湖故事等市井元素解析中国精神[59][60] 作品市场定位与装帧 - 套装原价182元,促销价136.5元(7.5折),单本成本低于45.5元[25][42] - 理想国出版社出品,精装硬壳设计,含历史插图,纸张护眼适合长期阅读[73][77] - 被《新周刊》评为"年度品牌",业界公认高质量图书标志[74] 学术影响力与评价 - 余英时赞誉其"古今一贯、学贯中西",许纪霖称其为"当今在世的大智者"[29][71] - 92岁高龄仍坚持学术研究,致力于戳破历史谎言,视其为专业责任[30][31] - 研究跨越半个世纪,建立"大历史观"框架,帮助读者在复杂世界中安顿自我[40][64]
许倬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虎嗅· 2025-08-05 07:36
学术成就与著作影响 - 被视为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精通上古史、经济史、文化史、考古学、社会学 [1] - 学术代表作"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成为研究古代中国的典范之作 [1] - "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大众史学著作海内外行销百万册 [1] - 著作《万古江河》《许倬云说美国》在年轻人中产生巨大影响,因其将大历史讲得清晰且具启发性 [8] - 创作被称为"大家写小书",作品兼具学术可信性与大众可读性 [15] 公共传播与教育理念 - 通过《十三邀》等媒体节目进入公共视野,其观点"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被广泛引用 [3] - 主张在无法安身立命的时代需掌握阅读能力、知识素养和思考训练以自救,认为教育启蒙是知识界的责任 [5] - 表示通过媒体传播知识时,"一万个人里有两三个人听到心里去"即满足 [5] - 在混沌大学等平台开设课程,将学院派学术转化为公共资源 [13] 历史观与现实关怀 - 强调从百姓视角写史,《万古江河》中"没有一个英雄人物",关注普通人生活与思想 [16] - 提出中国是"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其历史由多个交错线索构成而非单一叙事 [16] - 以世界眼光分析问题,将中国视为全球文明的一部分,关注人类共同命运 [10] - 认为西方现代文明因"人与人疏离、人与自然分割"陷入危机,主张用中国文化特色匡救现代文明困境 [17] - 92岁时仍通过《许倬云十日谈》观察世界格局与人类未来,结合个人经历解读当代不确定性 [17] 社会评价与荣誉 - 获首届刀锋图书奖"年度致敬",被誉"摆渡人"连通历史与现代、大众与学术 [5] - 评委会称其"老而弥坚,始终与时代同频",兼具睿智头脑与丰饶生命体验 [5] - 学者评价其声音"低沉但有力量",体现以深厚学理为基础的现实洞察 [14] - 保持九十多岁高龄仍持续创作,作品兼顾严肃学术与大众写作,为后辈树立表率 [6][11][12]
史学大家许倬云去世
券商中国· 2025-08-04 18:20
许倬云生平与成就 - 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 [1] - 许倬云1930年9月出生于厦门鼓浪屿,1970年定居美国匹兹堡 [4] - 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夏威夷大学、杜克大学、匹兹堡大学等校讲座教授 [4] - 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 [4] 学术著作与荣誉 - 学术代表作包括"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 [4] - "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大众史学著作数十种 [4] - 《万古江河》获得第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4] - 2004年荣获亚洲学会特别贡献奖 [4] - 2020年获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身成就奖 [4] - 2023年获颁"2022-2023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 [4] - 2024年获得唐奖第六届汉学奖 [4] 个人情感 - 当被问及"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时,许倬云回答"但悲不见九州同啊"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