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捕手》

搜索文档
微短剧赋能普法宣传(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8 06:16
近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多部门发起"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 划。从《包大人,现在是2025!》在快手平台播放量突破2.1亿次,到《法官的荣耀》开播首日播放量 超700万,一年来,多部普法类微短剧凭借其轻松愉快的叙事节奏、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法律故 事,吸引诸多关注。 这些作品题材面广,寓教于乐,在促进普法教育良好开展的同时,为微短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 图①:《云端捕手》海报。 图②:《法官的荣耀》海报。 图③:《司法所里的故事》海报。 图④:《云法庭请断案》海报。 既有观剧爽感 又有实用价值 "强冲突,且发生在身边",是普法类微短剧较为明显的故事特质。诸多普法类微短剧取材于百姓"身边 事",如卖假烟、骗婚、地沟油、校园霸凌、电信网络诈骗、老人赡养等诸多典型案例及相关法律知 识。这些作品多以争执或冲突事件为叙事起点,借由相关公检法人员的处理过程,传递法律知识,开展 普法教育。 以《法官的荣耀》为例,第一集讲述的便是"村民家的牛跑到了村长家,村民采取DNA检测的方式要 回"的故事。"当自家的牲畜走到别家,如何索取",是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由此,观众不仅能 够在10多 ...
反诈短剧来了!《云端捕手》如何用“小剧情”守护“大安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23:08
核心观点 - 反诈主题微短剧《云端捕手》上线 通过真实案例改编和短平快形式提升公众防诈骗意识 [1][4][7] - 短剧行业正从娱乐功能向社会价值承载转型 政策引导下成为连接各行各业的重要媒介形态 [8][10][17] 剧集内容与形式 - 剧集采用62集×2分钟竖屏格式 完全适配移动端观看习惯 [4] - 第一集2分钟内完成两攻两守一反转 节奏快且冲突密集 [4] - 揭露伪装富豪卖课案 电子菩萨案 软色情擦边诈骗等高发诈骗类型 [1] 制作与出品背景 - 由红果短剧 法治日报社法报文化 抖音反诈中心等五家机构联合出品 江西省反诈中心指导 [1] - 故事蓝本源自抖音集团旗下平台真实反诈案件 [1] - 法治日报社提供专业视角和真实细节 江西省反诈中心审核并基于真实案例建议 [8] 行业数据与受众分析 - 微短剧受众覆盖各年龄层:18-30岁用户占比42.5% 40-59岁用户占36.7% 60岁以上用户达15.8%且呈增长态势 [7] - 2025年上半年普法剧 文旅剧 品牌定制剧等品类实现明显增长 [17] - 短剧形式对中老年人和低估诈骗风险的年轻人具有触达优势 [7] 社会价值与行业转型 - 短剧行业从流量追逐转向社会价值赋能 成为助力其他行业发展的工具 [17] - 红果短剧通过"果燃计划"构建品质内容生态 已立项超90部精品短剧 涵盖文化传承和历史宣传 [10] - 国家广电总局推出"微短剧+"行动计划 引导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7] 传播效果与创新模式 - 短剧以轻量化形式实现大传播 能在极短时间内抓住观众注意力 [4][7] - "主流媒体+平台机构+市场力量"模式为法治宣传教育提供可复制样本 [10] - 反诈内容通过短剧可系统还原案件前因后果和心理博弈过程 [7]
规范化与精品化并重 微短剧暑期热度攀升
中国经营报· 2025-07-29 23:55
行业热度与内容创新 - 暑期微短剧行业热度持续攀升 一批精品微短剧集中上线 涵盖重大革命历史、反诈普法、轻喜剧和非遗等多元题材 [1] - 具体案例包括《山河回响》(《亮剑》原班人马)、《云端捕手》(反诈普法)、《成何体统》(轻喜)和《墨韵新生》(非遗故事) 其中《成何体统》《墨韵新生》开播后已带动观剧热潮 [1] - 行业创作从"强冲突、快反转"的爽感叙事转向"情感共鸣"与"家国情怀"的深度表达 呈现精品化发展态势 [1] 政策监管与规范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7月11日和7月21日连续发布管理提示 7月11日强调坚决杜绝极端"反智""雷人""离谱"的人设和剧情 7月21日针对抗战题材提出娱乐化、虚无化历史的创作绝不被允许 [3] - 自去年10月以来广电总局已发布约7份管理提示 对题材(如中老年、霸总)、技术(AI应用)和类型(抗战剧)进行精准治理 并通过分类审核、黑名单制度清除违规内容 [3] - 政策管理以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治理 通过鼓励精品、开辟绿色通道扶持优质项目、推出"微短剧+文旅/普法"等创作计划为行业创新指明方向 同时遏制"劣币驱逐良币"规范市场秩序 [3] 创作方向与题材拓展 - 广电总局部署六大创作计划 包括"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跟着微短剧来科普""跟着微短剧学经典""微短剧里看品牌"和"微短剧里看非遗" 为内容生产提供清晰价值坐标 [6] - 市场主体积极响应政策导向 推出创新题材作品如科幻短剧《我在月球当包工头》(聚焦月球基建工程 获中国国家航天局支持 入围2025年央视网"中国正能量短剧"共创计划)和非遗题材《墨韵新生》(聚焦古画修复 改编自国家图书馆文献修复师小说) [5][6] - 互联网平台片单显示题材多元化覆盖 红果短剧"果燃计划"推出21部精品短剧 涵盖科幻、反诈、非遗及抗战主题 爱奇艺暑期片单包括轻喜剧《成何体统》、演员王丽坤首部微短剧《若熙传》和港风作品《天若有情》 [7] 平台角色与生态建设 - 互联网平台加大对微短剧的投入与资源倾斜 将影响力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促进行业繁荣发展 [8] - 平台通过专题分类、开辟特色剧场、推出假期档片单等方式精准把握内容消费场景 帮助用户从海量市场中高效获取内容 有效拓展用户市场 [8] - 平台可深度参与定制化内容创作(如文旅、非遗、普法、品牌推广题材) 将流量优势、用户洞察与社会价值结合 构建差异化内容生态并摆脱对单一娱乐题材的依赖 [9] - 平台需加强算法管理和场景化消费运营 通过有效分类和主题推荐让存量内容产生增量价值 并强化内容与消费场景的契合度(如春节推亲情社交内容、寒暑假推青春题材) [10]
微短剧暑期档热度攀升 行业在规范中迈向高质量发展
经济网· 2025-07-21 15:01
政策监管 - 国家广电总局构建"分类分层、备案编号、违规整治、AI治理"全链条监管体系,实现"上线即可追溯" [2] - 专项治理行动已排查清理违规AI生成内容超3000部 [2] - 2024年行业违规举报量较2022年下降78% [2] 市场规模 - 微短剧市场规模从2021年3.68亿元增长至2024年504亿元,三年实现百倍增长 [3] - 2025年暑期档平均播放时长同比增加4.2分钟,"倍速观看"比例下降15% [4] 内容转型 - 从依赖"高反转"流量模式转向现实题材挖掘,如《家里家外》播放量破8亿次,《祈安澜》相关话题登热搜12次 [3] - 红果短剧"果燃计划"储备21部精品,涵盖非遗传承、改革开放等题材 [3] 暑期档表现 - 《山河回响》反诈剧台词成"反诈金句",被用作社区普法教材 [4] - 《云端捕手》AI伦理题材7天播放量破5亿 [4] - 《成何体统》古装轻喜剧相关短视频剪辑在抖音播放量超20亿次 [4] 社会价值 - 2025年上半年创造64.7万个就业岗位,涵盖专业与灵活就业 [5] - "微短剧+文旅"模式带动取景地古镇游客量增长30% [6] - "微短剧+普法"使北京朝阳区租房纠纷投诉量下降2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