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精品化

搜索文档
短剧大咖:当单部成本破200万,为“产品”找买家不丢人
第一财经· 2025-06-28 14:15
2025.06. 28 本文字数:2308,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揭书宜 当单部成本突破200万,短剧"烧钱竞赛"之下暗藏盈利模式的转机。近日,在上海电视节期间举办的 主题论坛上,多位行业大咖对微短剧的精品化、商业化进行了讨论。精品化绝非简单追加制作预算, 更是内容的升级。一些平台正借力用户审美倒逼内容升级,而电商植入与产业联动也正在开辟新的收 益蓝海。 流量时代终结,精品化是趋势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的规模突破500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超 过1000亿元,迅速崛起的短剧行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玩家。 从播放平台来看,除了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微信小程序、独立短剧APP等,此前一些看似与 短剧行业较远的平台,也纷至沓来。在短剧行业狂飙突进的当下,小红书作为"后来者",也选择在今 年春节档正式上线首个精品短剧剧场。目前看来,效果并不赖。小红书爆款短剧《痴人之爱》的累计 播放量将近8千万。 随着行业体量进一步扩大,精品化正成为平台与制作方的共同追求。 如何提高收入天花板 在外界看来,短剧行业已经是影视行业利润相对高的细分赛道了。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收 ...
微短剧如何叫好又叫座
经济日报· 2025-06-25 06:10
最近,某微短剧因"一胎99子"的荒诞情节被下架,引发广泛关注。微短剧市场规模持续攀升,前景光明 却也泥沙俱下。如何创作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精品佳作,是整个行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文艺创作最根本的路径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微短剧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也应坚守创作的生活逻 辑,不能违背基本常识。唯有守住底线,才能打造出既有流量又有质量的作品。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优秀的微短剧作品之所以能让观众产生共鸣,是因为它们往往戳中了普通人的生活痛点与情感所需,能 够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与为了流量一味迎合低俗口味有着本质区别。相较于传统长剧,微短剧 篇幅短小,要想实现情节的起承转合并不容易,需要在短时间内高潮迭起,带动观众情绪。然而若因此 剑走偏锋,用夸张离奇的情节、怪异恶俗的画风,试图刺激观众的感官,则是本末倒置。 为了使微短剧行业更加规范发展,有关部门也在持续开展相关治理工作。国家广电总局自2022年起加大 对微短剧的监管和引导力度,今年2月份再度发文,明确要求落实"分类分层审核"制度,将微短剧分 为"重点微短剧""普通微短剧""其他微短剧"3个层级进行审核管理,让不同规格的微短剧都能"持证上 岗"。其中,总投资额 ...
微而不弱 短而益精
人民日报· 2025-06-11 16:18
制作上,《狮城山海》摆脱了"粗制滥造"的标签,向"长剧质感""电影感"靠拢。为还原最具真实感的场 景,该剧全程在海外取景,单在马来西亚就拍摄了95天,并在当地的影视基地打造了超过2.4万平方米 的南洋历史文化街。正因此般精雕细琢,南洋风情才能跃然屏上,尽收眼底。 前不久,书写南洋华人传奇的微短剧《狮城山海》在央视电视剧频道和网络平台收官。剧里的华人群体 最终完成了使命,以上一代人的艰辛打拼,换来下一代人的和谐安宁,中华文化的种子在南洋大地生生 不息。 众所周知,微短剧近两年虽发展迅猛,但也屡遭诟病,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管理新规和创作提示,加强行 业监管,明确精品化方向。在这一背景下,投资过亿的《狮城山海》从一开始就被寄予了更多期待。 价值表达上,该剧用观众喜闻乐见的热血故事,反映了首批华人"下南洋"筚路蓝缕的艰苦历程,也对当 时现实进行了错落有致的描摹,最终谱写出一曲慷慨激昂的海外华人奋斗史。正如剧集结尾所言:山海 帮只是一段传奇故事,故事中的山海魂却生生不息,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勇于拼搏、不畏强权,是华 人屹立于世界的精神根基。 《狮城山海》既有微短剧所必需的爽感,又完成了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既有微短剧的快节奏, ...
陕西西安、河南郑州、浙江东阳挖掘各自优势 从三座城市看微短剧精品化(大数据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15 05:53
微短剧行业发展现状 - 微短剧因体量小、节奏快、情节密成为新兴网络文艺形态,但存在内容粗糙、野蛮生长等问题 [1] - 国家广电总局印发通知促进微短剧行业专业化、精品化发展 [1] - 全国每100部微短剧中有60部诞生于西安 [2] - 郑州平均每天产出4.3部微短剧 [5] - 横店今年一季度接待微短剧剧组780多个 [8] 区域发展特点 陕西西安 - 西安微短剧精品化趋势加强,聚焦现实题材 [2] - 云想科技一季度发行24部微短剧,5部播放量过亿 [2] - 西咸新区形成完整产业链,去年微短剧产业营收达1.6亿元 [3] - 西咸新区拥有六大拍摄基地、三大制作基地等设施 [3] - 陕西省计划两年内推出200部以上精品微短剧,培育15家以上领军企业 [3] 河南郑州 - 木马影视基地拍摄1100多部微短剧,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4] - 郑州发布扶持政策后微短剧产量显著提升 [5] - 郑州日新阅益公司AI剪辑系统将后期处理从3天缩短至5小时 [6] - 微短剧拍摄带动景区游客量增长30% [6] - 村民通过参与微短剧拍摄人均每月增收4000元 [6] 浙江东阳 - 横店影视城转型为微短剧拍摄基地,平均每天接待10多个剧组 [8] - 横店宋街影视拍摄基地改造9个场景专门用于微短剧拍摄 [8] - 浙江累计28部剧目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创作计划 [10] - 浙江今年拟推出40部优秀文旅微短剧作品 [10] 内容与技术发展 - 《老盔有了新主人》关注京剧艺术传承 [2] - 《人活一口气》累计播放量达2.5亿 [2] - 《一姐》累计播放量破亿 [2] - 云想科技研发AIGC应用产品用于剧本创作和素材生成 [2] - 《快乐萌宝有功夫》将乡村儿童故事与少林功夫结合 [6] - 《清明上河图我是画中人》实现影视文旅融合 [10] 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 西咸新区十里沣河影视基地日均接待10个剧组 [3] - 木马影视基地拍摄场景日租金3000元左右且供不应求 [6] - 横店影视城提供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 [9] - 浙江探索"微短剧+文旅"融合新模式 [10]
微短剧投资过亿意味着什么(艺海观澜)
人民日报· 2025-05-09 05:53
就在前两年,业界还在讨论微短剧"20万拍一部,60万算精品"。从投资过百万的微短剧频频出现,到千 万级作品的诞生,再到现在突破亿元大关,伴随着制作成本的提升,观众也普遍感到微短剧"更精致 了",有了"长剧质感"。 "参差多态才是美丽艺术世界",在精品化的路上,微短剧不以成本大小论英雄,品类丰富、各美其美, 才是值得期待的艺术愿景。 横向比较,"亿级"不仅与头部长剧集投资比肩,且已达到中等成本电影的投资水平。微短剧作为一种新 兴艺术样式,已然成为"房间里的大象",其迅猛的发展态势不容小觑。物理学有个名词叫"跃迁",说的 是微观粒子转变运动状态,后来被引申为跨越式的质变,用它来形容近两年微短剧的发展之路,最合适 不过。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制作规模的"跃迁",信心来自市场的认可与托举。市场一路高歌之时,更需辩证看待"大制作"与"好创 作"的关系 在2025首都视听节目春交会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郭靖宇表示,投资过亿的短剧《狮城山 海》近日播出。 但对微短剧创作者来说,切莫热衷于"天价投资"的数字游戏和新闻噱头,用心创作、升级品质才是关键 所在。观众、业界热议大制作,是对创作者为了品质敢于突破常规的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