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
搜索文档
《太和正音》拉开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大幕 以水磨清音“重现”故宫雅韵
解放日报· 2025-10-18 10:05
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与“上海原创”主题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为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1] - 艺术节是世界一流节展平台,助力“上海原创”在全球演艺版图锚定坐标 [1] 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合作项目 - 项目基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1498册清宫戏本,精心整理改编出三出以中秋、重阳为主题的剧目 [2] - 合作始于2019年,围绕学术研究、剧目创作、文化传播展开,旨在以工匠精神激活文化遗产 [2] - 公司已着手思考第二季创作,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国际的更多可能 [2] 舞台剧《繁花》与评弹《菜肉馄饨》 - 舞台剧《繁花》历时近八年将迎来终季首演,继续使用沪语台词以精准塑造市井人物形象 [2] - 上海评弹团中篇评弹《菜肉馄饨》于艺术节首演,改编自同名小说,展现上海当下生活 [3] 其他“上海原创”演出项目 - 上海民族乐团《诗的中国》音乐会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中汲取灵感,展现中国诗词文化美学基因 [3] - 上海芭蕾舞团《百合花》改编自同名小说,自7月起在全国多地巡演并掀起观演热潮 [3] - 赵氏工坊出品《伪装者》集结十大剧种及七位梅花奖得主,进行实验性戏曲尝试 [4] 上海歌剧院参与情况 - 上海歌剧院是艺术节最忙碌团队,参与6台8场演出,包括交响合唱、歌剧等多种形式 [4] - 公司艺术家还参与《马勒交响曲全集》、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演出 [4] “上海原创”的创作理念与目标 - 创作理念是将创作融入当代语境,引入时代活水,浇灌文艺百花园 [5] - 目标是在艺术节这一国际演艺大码头和创作检阅场中,接受观众与市场的检验 [5]
《赴山海》口碑崩后成毅火提新项目,演员扛剧逻辑变了?
36氪· 2025-09-22 19:28
《赴山海》剧集表现分析 - 剧集《赴山海》是2025下半年剧集市场热度最高的作品之一,但口碑不及预期[1] - 播出10天有效播放量破7亿,连续10天登顶剧集热度榜,主演成毅角色热度在爱奇艺平台破2亿[1] - 剧集播出后期出现口碑回升迹象,抖音热点话题赴山海口碑回升上升,剧方正在积极抢救口碑基本盘[1] 剧集市场流量效应与风险 - 流量型演员能为剧集带来高热度和数据转化,《赴山海》在第二周播出期间获得满小饱、丸美等新品牌追加投放[12] - 但流量效应具有双刃剑特性:剧集口碑出现滑坡时,流量演员容易成为观众主要批评对象,放大负面效应[11] - 市场对头部演员的容错率提高,一次失利带来的"冷静期"变短,成毅在《赴山海》后立即接拍爱奇艺S+制作《两京十五日》[3][17] 演员扛剧能力评估体系演变 - 市场评判标准日益复杂,单一剧集成绩不再决定演员"生死",扛剧力评估更加多维化[3] - 行业内出现"六大过会保障演员"概念(刘亦菲、赵丽颖、杨紫、胡歌、张若昀、肖战),这些演员能凭个人影响力直接通过平台立项审核[18] - "单人过会"成为衡量演员商业价值的新标准,体现在招商能力、播放预期和口碑维稳等方面[20] 不同类型演员的市场定位 - 流量型演员依靠热度和话题性维持市场地位,但需要突破演技舒适区来巩固口碑[14][17] - 实力派演员(如郭京飞、雷佳音、张译等)更受独特叙事需求、高难度角色剧作的青睐[23] - 郭京飞2025年上半年有三部剧集上线(《黄雀》《驻站》《漂白》),但角色同质化开始引发对其扛剧力消耗的担忧[29] 行业发展趋势与演员策略 - 演员需要平衡商业价值与艺术追求,持续输出优质作品才能维持市场竞争力[29] - 市场资源向能证明综合扛剧力的演员倾斜,无论是流量型还是实力派,都需不断提升专业能力[23][29] - 成功案例如刘亦菲《梦华录》《去有风的地方》《玫瑰的故事》连续爆款,赵丽颖从古偶转型现实题材成功,证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22]
“视听中国 走进非洲”节目推介会在开普敦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17:46
活动概况 - 2025年非洲电视节于9月1日至3日在南非开普敦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中国联合展台及配套活动成为展会焦点[1] - 活动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承办[4] 参展内容与机构 - 中国联合展台携七家机构参展 展出作品包括《正义的审判》《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西藏·星空下的传奇》等 涵盖电视剧、纪录片、综艺、动漫全品类[3] -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浙江华策影视、浙江中南卡通、与光同尘文化科技等公司在推介会上介绍内容产出、节目模式及制作技术[3] - 展台设置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映区 循环播放《正义的审判》《我们的河山》《伪装者》等反映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作品[3] 合作与推广意义 - 非洲电视节已成为中国播出机构和影视企业加强国际推广的重要窗口 也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同行探索合作的重要平台[1] - 中方期待与国际伙伴在技术研发、人员培训、新媒体传播等方面开展合作新模式 推动"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同时引进"非洲故事"[1] - 2023年南非金砖电视台开播"电视中国剧场" 播出《山海情》等优秀中国节目 受到当地观众喜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