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

搜索文档
警惕韩国资本“抄底”中国文旅,是过度阴谋论吗?
搜狐财经· 2025-10-04 19:45
韩国资本收购事件概述 - 韩国最大私募基金安博凯通过其文旅平台“海合安文旅”全资收购原“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项目,项目将更名为“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4] - 此次收购涉及项目股权与债权的全盘接手,并承诺追加1亿元人民币投资用于园区设施更新和体验升级[4] - 交易导致项目的所有权与运营主导权由中资转为韩资主导,是一次从资本结构到运营理念的全面重塑[5] 安博凯在中国的投资历史与规模 - 此次是安博凯过去三年内第二次以类似模式收购中国大型文旅资产,其在2021年以60.8亿元总价收购了海昌海洋公园旗下武汉、成都、天津、青岛四个极地海洋公园项目的全部股权[5] - 安博凯还持有海昌郑州一处在建主题公园项目66%的控股权,通过收购整合已在中国握有五大核心文旅项目,年客流量突破1200万人次[5] - 安博凯的投资模式是国际金融资本常见的“困境投资”策略,其曾于2009年联合高盛投资日本大阪环球影城并成功退出[11] 被收购项目的背景与困境 - 项目母公司华谊兄弟自2017年起连续8年亏损,市值从近千亿元大幅缩水至不足百亿元[6] - 项目本身面临经营困境,其依托的IP如《非诚勿扰》等受众有限、内容偏成人化,难以吸引核心亲子家庭客群,导致客流不振[6] - 华谊影城(苏州)有限公司去年年底曾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显示出严重的财务危机[7]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近期联合发布文件,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包括放宽外资医疗机构设立标准和取消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的使用限制[8] - 政策调整被视为为境外资本重新打开中国资产配置通道的信号,使得能稳定产出现金流的文旅项目更具资产化估值特征[8] - 国内文旅资产估值走低为外资入局创造了条件,除韩资外,新加坡金鹰集团去年以约2-2.3亿美元收购了上海万达瑞华酒店[11] 韩国资本在华文娱领域的其他投资 - 韩国游戏公司去年收购中国老牌企业第九城市,交易额达10亿美元,联手发行《传奇》AI游戏[9] - 韩国公司Krafton投资8900万美元开发中文短剧平台Vigloo[9] - 韩国娱乐公司CJ ENM曾投资华策影视、光线传媒等中国影视公司,并联合出品《刺杀小说家》《八佰》等电影[9] 资本双向流动与产业互嵌 - 资本流动呈现双向特征,中国资本也在布局韩国市场,例如腾讯音乐今年以12.9亿元收购SM娱乐9.66%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11] - 韩国资本对中国文娱产业的投资是市场规律下的资本逐利行为,也折射出中韩文化产业链的深度互嵌[12] - 安博凯在运营中展现出“文化适应”能力,例如在收购的项目中引入国产动画IP“奶龙”和本土文化沉浸秀《状元归来》以精准对接市场[9]
专访丁小寅:一位电影发行者的海外拓荒十年
36氪· 2025-08-14 14:41
中国电影海外发行行业现状 - 中国电影海外发行仍处于初级阶段 海外票房占总票房1%以下 海外授权收入可忽略不计 [19] - 行业普遍采用"先拍后卖"模式 海外发行仅作为末端渠道 缺乏完片担保和预售融资机制 [18] - 销售公司规模有限 中国在AFM 2024年注册数量仅10家 占比3.5% 远低于美国的113家 [19] 中美电影发行体系差异 - 美国独立电影销售公司扮演资金发动机角色 通过预售合同+完片担保+保险+退税+银行贷款完成融资 [19] - 中国缺乏对应岗位 片方普遍采用买断或低买高卖模式 授权费极低 [18] - 美国头部销售公司估值达10亿美元级 中国海外发行团队常≤5人 难成规模 [19] 新兴市场开拓策略 - 针对泰国市场偏好 成功发行《爱很美味》 通过泰籍偶像引流实现院线/流媒/话题三线突破 [25] - 建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等新兴区域市场 精选30部影片进行系统性投放 [25] - 发现日本对怪兽片情有独钟 韩国对网络电影需求旺盛 根据不同文化偏好定制发行方案 [23][25] 商业模式创新 - 疫情期间抓住网大机遇 将600多部优酷网大引入韩国市场 创造超额收益 [22][23] - 自建A/B/C分级体系筛选国际潜力作品 打破低成本网大被轻视的行业偏见 [23] - 复刻美国销售流程 开发版权分账系统 实现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重新定价 [24] 行业关键数据 - 2014年中国票房达296亿人民币(47亿美元) 贡献全球票房增量的75% [15] - 2019年行业总票房超600亿人民币 创历史新高 [21] - 《长城》北美票房仅4500万美元 烂番茄新鲜度35% 反映早期合拍片困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