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你好
icon
搜索文档
为电影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经济日报· 2025-08-14 06:05
行业表现与市场数据 - 暑期档票房突破75亿元,《南京照相馆》登顶全球周末票房榜 [1] - 上半年总票房292.31亿元,国产片占比91.2%,《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54.46亿元总票房跻身全球影史TOP5 [1] - 国产片市场份额连续5年超75%,2023年上半年跃升至90%以上,观众满意度保持80%以上 [1] - 银幕数量全球首位,电影类型多元化,《你好,李焕英》《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类型片天花板 [1] - 海外发行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浪地球2》海外票房超3亿元,《红丝绸》在俄罗斯反响热烈 [1]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的目标,全链条系统性部署 [2] - 国家电影局印发《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鼓励新技术与业态探索 [2] - 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专项债券等政策组合拳协同发力 [2] 产业短板与挑战 - 创作端优质内容不足,原创能力待提升,大制作稀缺 [2] - 衍生产业链不完善,票房集中于头部影片,中小成本影片生存空间狭小 [2] - 关键技术"卡脖子",虚拟拍摄、动画制作等软硬件进口依赖度高 [2] - 海外票房占比低,存在"文化折扣",国际化推广经验不足 [2] 内容创作与产业生态建议 - 重点扶持现实题材、科幻题材、动画题材、传统文化与革命历史题材创作 [3] - 设立中小成本电影扶持基金,推进分线发行模式,采用区块链等技术保护版权 [3] - 挖掘电影IP长尾价值,拓展衍生品开发、体验经济等后电影市场 [3] - 推进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内容创作、虚拟拍摄等环节的应用 [3] 国际化战略 - 科技奇观与文化内核融合提升海外吸引力,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开发项目 [4] - 参与国际电影节等活动展示发展成就,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4]
项飙:AI把「顾影自怜」四个字彻底地实现
36氪· 2025-08-03 21:41
AI对社交关系的影响 - AI的普及导致情感依赖转向技术,线下真实关系变得更脆弱疏远[5] - 年轻人与AI交流趋势加剧,出现极端案例如与虚拟影像结婚,反映社会陌生化加深[11] - AI作为情绪诉说对象实质是高阶回音壁,无法提供基于生命经验的真实交流[13] AI依赖的底层逻辑 - AI吸引人因其可定制化迎合需求,但导致对世界复杂性认知模糊化[13] - 东亚社会AI势头强烈源于原有社交稀薄化,AI填补孤独空白[16] - 教育和工作系统行政化已使思维AI化,依赖符号化规则而非真实互动[17] 活人味与真实性需求 - 暴露瑕疵的"活人味"受追捧,因其激发互动本真性与经验调动[24] - AI生成的完美文本缺乏个性,符合大众习惯但压制独特表达[25] - 松弛状态体现自信,需培养从经验中提炼独特视角的能力[28] 低能量与赖活着现象 - 慢性疲劳等病症年轻化反映生命力稀薄,如履薄冰状态导致亚健康[32] - AI可能促成长期赖活着状态:医疗延长生命但精神萎靡[33] - 躺平作为消极应对无法持续,需方向感与自我强化[38] 极端行为与社会结构 - "发疯"行为是AI化规范下对个性压抑的反抗,成本高且破坏关系[41] - 平台型公共性使人裸露于系统,缺乏人际协商基础导致极端表达[42] - 需重建附近关系,通过社区观察理解人性丰富性[44]
新凉卷中生,这份夏季书单值得一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6 21:41
夏季书单精选 - 2025年夏季书单涵盖经济、商业、人文、新知等多个领域,精选十本提供"冷思考"的书籍,帮助读者在复杂全球局势下获得新视角 [2] - 书单由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30余家出版社和书评作者共同推出 [2] 经济与商业类书籍 - 《深层次改革:中国经济的难题与突破》聚焦中国经济运行关键矛盾,系统分析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改革方向与路径 [4] - 《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通过研究35个货币市场,总结出反复上演的"大债务周期"及其五大发展阶段 [7] - 《货币与政府: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反思经济思想发展历程,强调货币与政府作为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核心支柱 [10] - 《制造规则:国际标准建立背后的历史与博弈》分析三次技术标准化浪潮及其对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影响 [17] 社会与文化类书籍 - 《软阶层》剖析逆全球化时代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生存困境,提出个体转型的破局之道 [14] - 《如何看见陌生人》探讨现代社会"陌生化"现象,提出重建人际连接的方法 [24][25] - 《游戏直播简史》研究游戏直播如何从私人娱乐发展为重塑社交与职业的新领域 [19] - 《太阳的阴影:深入非洲的旅程》通过记者视角呈现非洲大陆的真实图景与社会变迁 [26] 消费与产业研究 - 《牛奶狂潮:身体、科学与希望》分析中国牛奶消费从"恐乳症"到"嗜乳症"的转变过程及其社会经济影响 [22] 其他领域 - 《大河源》记录黄河源区社会人文与自然生态,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12]
“因为我也是‘无名之辈’”
人民日报· 2025-07-18 06:02
电影创作与导演风格 - 导演饶晓志时隔7年再次推出"无名之辈"系列新作《无名之辈:否极泰来》,延续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故事外壳更荒诞但精神内核更紧密 [1] - 新片主角为外贸小老板陈三金,通过真人秀式骗局展现困境与选择,旨在引发观众思考而非仅追求视听刺激 [1] - 创作团队受全球变化和普通人逆境选择启发决定延续该系列,原班人马包括任素汐、章宇等多次讨论续作 [1] 作品题材与艺术手法 - 导演擅长用荒诞形式包装现实命题,黑色幽默反衬现实坚守,如《万里归途》以撤侨事件展现外交人员复杂内心而非口号化叙事 [4] - 戏剧舞台经验滋养电影创作,常从契诃夫作品获取灵感,坚持现实主义但突破表达形式 [4] - "无名之辈"系列新作《意义非凡》将小人物命运置于国际背景,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地球村隐喻 [4] 导演背景与行业影响 - 导演拥有戏剧与电影双领域成就,话剧《你好疯子》获金狮奖最佳导演,电影《万里归途》获华表奖优秀故事片 [2] - 从县城青年到导演的成长经历使其持续关注无名小人物,新作《长夜将尽》首次担任男主角并获上海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4] - 创作理念强调独立思考价值,反对网络时代将判断外包给评论区的现象 [2]
网红钟美美与妈妈成立传媒公司,曾自曝父亲家暴
齐鲁晚报· 2025-07-17 17:27
个人背景与成名经历 - 钟宇升(网名钟美美)2020年5月因模仿老师的视频走红,当时年仅13岁,其表演被网友评价为"活灵活现"、"老师附体"[3] - 2020年9月因GQ问卷中"痛苦不分深浅"言论登上热搜,2022年考入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国际部[3] - 2022年参演电影《人生大事》及综艺《你好,星期六》,2023年参与录制《少年烦恼研究所》[3] 社交媒体影响力 - 抖音账号粉丝达486万,模仿老师合集视频播放量4.65亿次,办公室系列播放量超7700万次[4] 商业布局与知识产权 - 哈尔滨美梦成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5月,注册资本50万元,经营范围涵盖网络文化经营、演出经纪等[5] - 公司由钟美美母亲吴琼、钟宇升及安基共同持股,但"钟美美"商标已被自然人杨某某在教育娱乐、广告销售类别注册[5]
还没看就打负分,凭什么这样对贾玲?
虎嗅· 2025-06-05 15:59
电影行业趋势 - 贾玲新作《转念花开》聚焦反传销题材,拍摄进度已完成近50%,主演包括张小斐和杨紫[2] - 电影行业营销策略从传统亲情主题转向更具社会争议性的现实题材[1][4] - 犯罪片与女性视角结合成为新趋势,类似《孤注一掷》《大风杀》等作品已形成市场铺垫[39] 电影营销现象 - 《热辣滚烫》通过"暴瘦100斤"短视频营销获得10w+点赞,但实际影片内容与营销焦点存在割裂[8][17] - 行业出现过度营销倾向,售票平台首页实时票房榜强化了电影市场竞争氛围[14] - 营销内容失控导致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失衡,典型案例包括《消失的她》映后冲突视频刷屏[16][19] 导演转型分析 - 贾玲从喜剧演员转型导演面临身份认知挑战,观众对其"严肃导演"形象适应需要过程[20][31] - 前两部作品《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虽获票房成功,但被批评配角工具化、社会背景单薄[32][35] - 新作《转念花开》将尝试更深入的社会议题探讨,采用女性群像叙事展现传销受害者故事[38] 内容创作方向 - 现实题材影片需加强社会症结剖析,避免人物故事与社会环境脱节[36] - 女性创作者在犯罪片领域提供新视角,"全男班"主导局面正在被打破[40] - 行业呼吁回归内容本位,减少流量明星和爆款话题对注意力的挤压[41][42]
当电影主角都化身成“小美”“小帅”(锐见)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33
影视衍生短视频行业现状 - 影视衍生内容贡献了短视频平台34.7%的流量,具有显著的流量吸引力 [1] - 衍生内容主要分为两类:梗概类(提炼故事情节)和赏析类(分析影片主旨、风格等) [1] - 梗概类短视频将两小时电影压缩至几分钟,符合碎片化观影需求,34.7%用户依赖其筛选影片 [1] 梗概类短视频的局限性 - 为追求流量和简化,梗概类短视频使用固定模板(如"小美""小帅"标签)和断章取义的争议情节 [2] - 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如《志愿军》的战争场面、《李焕英》的生活细节)无法通过梗概类内容完整传递 [2] - 过度简化导致角色扁平化,削弱原作叙事深度和视听语言的审美价值 [2] 赏析类短视频与影院体验的协同效应 - 当优质电影上映时,赏析类、幕后纪实类视频点击量上升,梗概类内容遇冷 [3] - 影院观影的深度体验(如《第二十条》的表演和台词)在短视频时代更显稀缺性 [3] - 电影的美学价值通过赏析类内容得到强化,而非被短视频取代 [3]
贾玲,全资持股!
证券时报· 2025-05-26 17:05
公司股权变更 - 北京大碗娱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人发生变更,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退出,现由贾俞玲(贾玲)全资持股 [1] - 变更后贾俞玲出资额100万元,出资比例100%,此前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资35万元占比35% [2] - 公司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实缴资本100万人民币 [5] - 公司类型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6] 公司历史沿革 - 大碗娱乐成立于2016年7月,法定代表人贾文田(贾玲父亲) [5] - 成立之初北京文化持股20%,2021年8月北京文化以2500万元转让20%股权给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6][7] - 2021年9月北京文化退出大碗娱乐 [7] 公司业务调整 - 2024年9月公告显示旗下张小斐、许君聪等艺人经纪合约到期不续约 [2] - 公司将不再负责艺人业务,贾玲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2] - 经营范围包括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影视策划、经济贸易咨询等 [5] 贾玲个人发展 - 贾玲名下关联企业5家,仅大碗娱乐存续,其余4家已注销 [7] - 自导自演电影《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取得票房佳绩 [8] - 2024年《热辣滚烫》成为年度票房冠军,大盘占比8.1% [8] - 新作《转念花开》正在制作中 [8] 公司基本信息 - 参保人数30人,人员规模小于50人 [6] - 注册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南里4号院165幢1层103室 [6] - 法定代表人贾文田同时担任董事、经理、财务负责人 [6]
贾玲全资持股大碗娱乐,去年曾称“不再任职”
新华网财经· 2025-05-26 15:38
大碗娱乐股权变更 - 大碗娱乐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更,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退出,贾玲持股比例从65%增至100% [2] - 贾玲目前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公司法定代表人及高管均为其父亲贾文田 [2] - 2021年8月北京文化以2500万元转让20%股权给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同年9月完全退出 [2] 大碗娱乐业务调整 - 2023年9月公司宣布张小斐、许君聪等艺人经纪合约到期不续约,未来以新形式合作,公司不再开展艺人业务 [2] - 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注册资本100万元,初始股东北京文化曾计划共同打造"中国首家喜剧独角兽公司" [2] 贾玲个人商业版图与影视成就 - 贾玲名下5家关联企业中仅大碗娱乐存续,其余4家已注销 [3] - 其导演作品《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累计票房88.31亿元,主演电影总票房突破100亿元 [3] - 新作《转念花开》正在制作中,被万达影视定位为继前两部后的现实主义题材延续 [3]
贾玲全资持股大碗娱乐,去年曾称“不再任职”
新浪财经· 2025-05-26 12:06
股权变更 - 大碗娱乐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更,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退出,贾玲持股比例从65%增至100% [1] - 贾玲目前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公司法定代表人及高管均为其父亲贾文田 [1] - 北京文化曾持有大碗娱乐20%股权,2021年8月以2500万元转让给三亚市文艺小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同年9月完全退出 [1] 公司业务调整 - 大碗娱乐2023年9月公告称张小斐、许君聪等艺人经纪合约到期不续约,未来将"换一种形式继续合作" [1] - 公司明确将不再负责艺人业务,转型方向未明确 [1] - 成立初期定位为"中国首家喜剧独角兽公司",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文化艺术交流、影视策划等 [1] 贾玲个人商业版图 - 贾玲名下关联5家企业中仅大碗娱乐存续,其余4家(包括上海影视工作室、北京酷口文化等)均已注销 [2] - 作为导演的《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累计票房达88.31亿元,主演电影总票房突破100亿元 [2] - 新作《转念花开》正在制作中,被万达影视定位为继前两部作品后的现实主义题材延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