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命悬一生》
icon
搜索文档
《命悬一生》主打慢节奏、众生相,“新悬疑”国产剧,探索新边界
环球时报· 2025-10-22 06:31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杨柳】由黄轩、李庚希领衔主演的悬疑剧集《命悬一生》近日收官,豆瓣评分7.6,成为爱奇艺"迷雾剧场"近两年来口碑最佳剧集之 一。与以"快节奏、强反转"为核心的悬疑作品不同,该剧将跨越十年的命案拆解成多重视角下的记忆片段,层层剖开主人公的命运纠葛,是对"新悬疑"国产 剧集的又一次探索。 相较于多数快节奏犯罪悬疑剧,《命悬一生》保持了"慢感",以多线叙事串联起记忆碎片。剧集采用"罗生门式"多视角结构,同一事件在不同视角下呈现不 同版本。这种方式虽减少了即时刺激,却为后续反转预留了情感与逻辑空间——真相在剧集后段逐步明朗,与前期的谎言、误解形成对照,让观众获得"恍 然大悟"的观剧体验。 人物>真相 《命悬一生》的另一个新尝试,在于塑造了一个没有绝对善恶的群像世界,每个角色背后都有一段能"立得住"的故事——从童年时的成长环境,到人生分岔 路口上的抉择,都在剧中有所展现。正如有观众留言称,相比"谁是凶手",《命悬一生》更关注"这些人为何会走向犯罪"。如黄轩饰演的徐庆利本是乡村教 师,最初只是误卷入命案,却因法律意识淡薄与内心怯懦选择逃亡;李庚希饰演的吴细妹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她渴望安稳度日,却在多次 ...
国产悬疑剧,需要一出“回魂计”
36氪· 2025-10-20 17:02
正午阳光,也穿不透迷雾。 改编自斩获2022年豆瓣阅读"悬疑幻想"小说年榜TOP1的《一生悬命》,由《开端》导演孙墨龙与《边水往事》摄影指导史成业共同执导,黄轩、李庚希 领衔主演。作为正午阳光的迷雾剧场"处女秀",《命悬一生》堪称顶级配置,再加上迷雾剧场在《漂白》后又再次陷入"迷区",更让这部剧被赋予了很高 的期待。 然而,观众似乎并没有等来"神作"。 《命悬一生》首播爱奇艺站内热度5782,次日涨幅仅1700+。目前,该剧的站内热度虽成功突破了8000,但这一成绩在迷雾剧场也只是"门槛级",更为尴 尬的是,其云合市占率迟迟没有显著提升,在猫眼热度榜上的排名与其他同期在播剧相比也不占优势。 这意味着,《命悬一生》的口碑发酵情况并不理想,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命悬一生》"悬"了。 似曾相识的"一生" 首先必须承认,《命悬一生》有精致的外表,也有相对扎实的内核。 就 已播内容而言,这部剧的整体叙事框架称得上稳固且成熟,影像层面的视觉呈现足够细腻,木箱藏尸、吴细妹杀夫等前4集接连出现的多起命案,也成 功营造出了强烈的戏剧张力,不仅给观众带去了一定的追剧爽感,还使得整个故事的压抑感与人物的绝境感更具冲击性。 那为什么 ...
“爱女”已经成为最大的创作陷阱
36氪· 2025-10-17 11:02
国剧创作困境 - 当前国剧创作面临“爱女”与“虐女”的两难境地,追求“爱女”会牺牲戏剧冲突导致平淡无味,而采用“虐女”桥段则会引发舆论审判,两者均可能影响收视[1] - 《灼灼韶华》在2025下半年凭借标准“虐女”桥段成为央八年冠,集均收视甚至超越杨幂主演的《生万物》,但其网播数据和豆瓣评分与后者差距显著[1][3] - 《灼灼韶华》的成功被视为古早狗血剧情的回归,而非长剧短剧化的胜利,提醒行业在回避“虐女”过程中可能失去了戏剧张力[3] “爱女”创作路径分化 - “爱女”概念作为“虐女”的反义词,源于网文圈对厌女现象的反思,核心是反对厌女,但缺乏明确标准,导致解读多样化[4] - 内娱“爱女”创作分为进攻型和防守型两类,进攻型刻意堆砌女性主义要素但往往缺乏情感支撑,防守型则为避雷而削弱冲突,导致剧情平淡[4][5] - 防守型“爱女”导致复仇类型被弱化,如《锦月如歌》剧版弱化小说中的前世遭遇,匆忙推进甜宠线,结果泯然众古偶[5] - 《折腰》剧版因轻喜剧风格偏离原著如履薄冰的基调,虽收视高开但未能暴走,显示深度体验不足[6] 网文“爱女”文学发展 - 网文圈已形成“爱女文学”代表作,如晋江的《女主对此感到厌烦》和起点女生网的《为什么它永无止境》,两者均以幻想题材探讨女性处境[8] - 短篇网文平台如知乎盐言和豆瓣阅读更适合“爱女”创作试验,因更注重情绪与立意的冲击性,而非故事周详性[10] - 知乎短篇诞生自问答形式,鼓励用故事表达态度,产出《点燃星火》等名篇;豆瓣阅读则以现实题材为主,衍生出《小敏家》等热剧[11] - 网文“爱女”创作更容易获得口碑、学界关注、奖项青睐和影视化机会,但也存在过度堆叠议题导致故事会化的问题[11][13] “爱女”创作反思与典范 - 琼瑶剧被视为科学“爱女”典范,通过刻画女性人性的复杂性,尊重角色自主性,而非规避冲突或刻意标榜正确[14][15] - 琼瑶剧中女性角色拥有自我追寻和抗争的空间,配角也不被工具化,爱情被表现为女性成长的契机而非解药[15][16] - 当前行业需以尊重为前提创作角色,观众对“虐女”“爱女”的判定应更理性,避免碎片化审判,包容不同探索[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