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文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创造——2025CIC文化品牌出海交流会”在杭举办
杭州日报· 2025-10-21 11:53
文化出海新趋势与重点领域 - 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成为出海焦点,围绕内容创作、版权合作、跨境运营、本土化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2] - 中东市场被指出急缺游戏内容,是游戏爆款输出与新平台崛起的黄金窗口 [2] - 中国微短剧正从本土探索走向全球化布局 [3] - 未来3至10年被视为中国文化设计消费品品牌出海的“黄金期” [5] 国际化发展实践与策略 - 构建“中国IP内核+本地创作生态+全球分发+技术文化双驱动”生态体系是网文漫画出海韩、印尼、泰国的实战经验 [3] - 游戏企业以“文化为舵,科技为帆”的策略驶向全球化,例如《逆水寒》《燕云十六声》等国风游戏 [3] - 顶级文化IP的全球推广策略为中国IP的全球化运营与跨界合作提供借鉴 [2] - 日本代官山茑屋书店的“商业与文化共生”模式是中国古典文化在日本“出海”并“出彩”的例证 [4] 区域市场机遇与合作 - 泰国影视行业提供极具竞争力的现金激励,并组织参与国际电影节活动,欢迎中国影视公司前往合作 [2] - 杭州观盛文化、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暹罗电影展览会组委会三方签约,旨在构建文化产业出海平台,让中国优质影视内容精准触达东南亚受众 [3] - 巴西市场希望与中国在传统工艺、创新设计、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拓展合作 [4] - 中式糕点品牌通过携手海外公司(如金川株式会社)进军海外市场的实践经验 [5] 技术与产业基础优势 - 中国AI发展具备显著优势,包括AI基建高速发展、深厚的产业链优势、庞大工程师红利、全球市场拓展能力 [4] - 专业一站式出海服务新范式(如“新杭线”平台)被提出,以解决品牌出海面临的商业模式、品牌溢价等问题 [5]
“爱女”已经成为最大的创作陷阱
36氪· 2025-10-17 11:02
国剧创作困境 - 当前国剧创作面临“爱女”与“虐女”的两难境地,追求“爱女”会牺牲戏剧冲突导致平淡无味,而采用“虐女”桥段则会引发舆论审判,两者均可能影响收视[1] - 《灼灼韶华》在2025下半年凭借标准“虐女”桥段成为央八年冠,集均收视甚至超越杨幂主演的《生万物》,但其网播数据和豆瓣评分与后者差距显著[1][3] - 《灼灼韶华》的成功被视为古早狗血剧情的回归,而非长剧短剧化的胜利,提醒行业在回避“虐女”过程中可能失去了戏剧张力[3] “爱女”创作路径分化 - “爱女”概念作为“虐女”的反义词,源于网文圈对厌女现象的反思,核心是反对厌女,但缺乏明确标准,导致解读多样化[4] - 内娱“爱女”创作分为进攻型和防守型两类,进攻型刻意堆砌女性主义要素但往往缺乏情感支撑,防守型则为避雷而削弱冲突,导致剧情平淡[4][5] - 防守型“爱女”导致复仇类型被弱化,如《锦月如歌》剧版弱化小说中的前世遭遇,匆忙推进甜宠线,结果泯然众古偶[5] - 《折腰》剧版因轻喜剧风格偏离原著如履薄冰的基调,虽收视高开但未能暴走,显示深度体验不足[6] 网文“爱女”文学发展 - 网文圈已形成“爱女文学”代表作,如晋江的《女主对此感到厌烦》和起点女生网的《为什么它永无止境》,两者均以幻想题材探讨女性处境[8] - 短篇网文平台如知乎盐言和豆瓣阅读更适合“爱女”创作试验,因更注重情绪与立意的冲击性,而非故事周详性[10] - 知乎短篇诞生自问答形式,鼓励用故事表达态度,产出《点燃星火》等名篇;豆瓣阅读则以现实题材为主,衍生出《小敏家》等热剧[11] - 网文“爱女”创作更容易获得口碑、学界关注、奖项青睐和影视化机会,但也存在过度堆叠议题导致故事会化的问题[11][13] “爱女”创作反思与典范 - 琼瑶剧被视为科学“爱女”典范,通过刻画女性人性的复杂性,尊重角色自主性,而非规避冲突或刻意标榜正确[14][15] - 琼瑶剧中女性角色拥有自我追寻和抗争的空间,配角也不被工具化,爱情被表现为女性成长的契机而非解药[15][16] - 当前行业需以尊重为前提创作角色,观众对“虐女”“爱女”的判定应更理性,避免碎片化审判,包容不同探索[19]
海外观众为啥迷上中国剧
经济日报· 2025-09-07 06:13
海外市场表现 - 中国剧在海外社交平台"C-Drama"话题下已有数百万个帖子 在东南亚及日韩市场多平台出现"霸榜"现象 [1] - 文化贸易总额2024年达1.4万亿元 文化产品展现全球竞争力 [2] - 数字平台推动文化出海 TikTok"中国旅游"话题播放量突破10亿 起点国际全球用户超3.5亿 [3] 内容竞争力分析 - 古装题材通过精致还原古代场景服饰礼仪 提供中国文化窗口 [1] - 头部剧集单集投资达千万元级别 电影级画质征服全球观众 [1] - 故事既扎根中国文化传统 又蕴含人类共通情感价值 [1] 国际竞争格局 - 韩国计划2027年将文化内容出口额提高至250亿美元 [2] - 日本推行"酷日本"战略加速文化产品输出 [2] - 美国流媒体巨头持续加大全球内容投入 [2] 出海模式演进 - 从版权售卖升级为IP开发 采用"中国主控海外制作"共创模式 [2] - 泰版《三十而已》融合本土元素进行深度二创 [2] - 泡泡玛特在IP艺术设计中融入国际化元素 [2] 技术赋能创新 - 阅文基于AI大模型实现网文作品"一键"出海 [3] - 数字化运营推动潮玩品牌海外持续火爆 [3] - 数字平台角色从渠道向引擎升级 ReelShort称霸欧美微短剧市场 [3] 发展战略方向 - 研究不同市场受众偏好 融合当地文化实现精准传播 [2] - 平台企业需融入当地数字经济发展 [3] - 软实力与硬科技双轮驱动全球文化贸易格局 [3]
合肥发力聚变能源未来产业,请看《浪尖周报》第39期
新浪财经· 2025-08-31 13:06
产业协作与科创协同计划 - 智通财经旗下智库推出"浪尖计划" 聚焦长三角九大万亿GDP城市产业协作与科创协同 [1] - "浪尖周报"子项目精选178条九城主要报刊一周产业新闻与领导活动资讯 [1] - 第39期周报于9月1日发布 覆盖2025年8月25日至8月31日产业动态 [1] 合肥聚变能源产业 - 聚变能源产业已形成70余家企业覆盖全产业链的集群格局 [1] 上海资本赋能企业 - 浦东GOI计划四年撬动86亿资本 累计赋能3万家企业发展 [1] 南京电商区域总部 - 京东百亿级区域总部正式落地建邺区 [1] 杭州文化出海产业 - 重点推动网络文学、网络剧集、网络游戏"新三样"文化产品出海 [1] 苏州工业智能化 - "AI+制造"计划两年培育150个工业大模型 推进智能制造升级 [1] 宁波光伏产业链 - 余姚智能光伏产业链上半年实现增加值增长133.7% [1] 无锡汽车产业生态 - 与一汽解放深化战略合作 共同构建汽车产业生态体系 [1] 南通能源装备制造 - 成功交付全球最大FLNG装置NGUYA [1] 常州绿色转型 - 滨江区绿色转型战略同步赋能东方碳谷与创新药谷建设 [1]
城市24小时 | 经济大省“出海”,想复制更多“悟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4 10:46
文化"新三样"出海 - 浙江省委书记王浩强调推动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出海,提出"政策+服务+改革"组合拳和"文化+科技"策略,目标是创造现象级产品[1] - 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超50亿元人民币,海外用户规模达3.5亿人[1] - 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实际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1] - 浙江已探索横店影视城短剧出海、中国网络作家村全球传播、《黑神话:悟空》游戏出圈等案例[2] - 浙江省商务厅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游戏出海的若干措施》,首次系统性支持游戏企业国际化发展,重点培育3A游戏项目[2] - 商务部4月提出发展游戏出海全产业链布局,广东也发布政策推动网络游戏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3] 地方经济与产业政策 - 上海计划到2027年离境退税商店超3000家,网点超10000个,"即买即退"商店占比超80%,目标离境退税消费规模比2024年翻两番[4][5] - 厦门前瞻布局深海产业,推进海洋立体化观测和卫星通信网络建设,发展水下机器人、无人机及"海洋+AI"产业[6] - 黑龙江出台17条措施支持航空航天产业,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最高补助2亿元[7] - 河南拟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现代制造业、乡村振兴、能源等重大项目[9] 贸易与物流动态 - 宁波舟山港开通中国至阿联酋首条汽车出口滚装航线,首航装载近4000辆国产汽车[8] - 2024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量74.6万标箱,同比增长76.9%,新增2条固定线路后图定线路达14条[10] 人事变动 - 韦韬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代理主席[11]
“牛市旗手”大涨!行情或可期丨南财号联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8:09
海洋经济 - 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 占全国总量1/5 连续30年领跑全国 [1] - 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加速建设 海洋旅游规模稳居榜首 [1] 消费品以旧换新 - 国家发改委将于7月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1] - 分领域制定落实到每个月、每一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 保障政策全年有序实施 [1] 银行业 - 全国性银行停售中长期大额存单 利率与普通定期存款相比已无明显优势 [1] - 金融机构在净息差承压背景下主动进行负债端改革 调整成本控制与流动性管理策略 [1] 英伟达 - 英伟达股价大涨4.3%至154.31美元 总市值约3.77万亿美元 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第一 [1] 券商板块 - 万得券商指数大涨5.52% 近3个交易日累计上涨9.49% [2] - 券商板块常被看作"牛市旗手" 历史上每一轮牛市启动阶段几乎从不缺席 [2] 黄金市场 - 伦敦金从3400美元/盎司回调至3300美元/盎司附近 中东局势动荡期间未出现爆发式上涨 [2] - 当前黄金价格已充分定价各类影响因素 未来波动率有望逐步收敛 [2] 网文平台 - 头部网文平台通过版权入股、现金投资等方式参与短剧生产 热门短剧IP多源自网文IP [3] - 网文平台触及增量天花板 发展短剧成为拓展增量空间的最优选择 [3] 演唱会市场 - 北京鸟巢演唱会一票难求 观众从5月凤凰传奇到7月林俊杰抢票全部失败 [3] - 2023年演出市场复苏升温后 观众奔赴演唱会的热情不断攀升 [3]
广东文化产业,让AI打上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4 17:09
文博会与AI展区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新设人工智能展区 全馆预计有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 [1] - 展品在AI加持下更全面、更聪明、更新奇 AI已深度赋能文化创意领域 [1] - Midjourney作品《太空歌剧院》获奖刷屏后 AI生成内容(如GPT-4o的"iphone合照")已普及化 [1] 广东文化产业优势 - 2023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7806亿元 连续22年领跑全国 [1] - 细分领域优势显著:动漫产值超600亿元(占全国1/3) 音乐产值占全国1/4 游戏产值2116亿元(占全国4/5) [1] - 网络文学、游戏、短视频和影视内容构成文化出海"新四样" [3] AI在游戏产业的应用 - 62%的游戏工作室已应用AI技术 Unity2024年报告显示广东游戏圈普遍将AI视为核心工具 [5][6] - 网易游戏《逆水寒》AI NPC可实现自主交互行为 库洛游戏《鸣潮》运用数字孪生等技术登顶107国苹果免费榜 [8] - AI突破"成本-效率-质量"不可能三角 优化灵感发现、美术设计、代码编写等底层工作 [10] AI赋能短剧出海 - 广东短剧通过AI翻译实现文化语境跨越 例如印尼市场引发"妈宝男"话题讨论 [12][13] - AI技术使剧本创作周期缩短60% 剪辑耗时从3天降至3小时 并提升后期推广物料效率 [13] 广东"AI+文化"生态体系 - 产业基础雄厚:网文行业拥有超20万写手 科韵路"游戏第一街"产值超千亿 东莞"竖店"形成短剧基地集群 [17] - 技术支撑强劲:AI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 核心企业超1500家 实现全链条需求覆盖 [17] - 政策持续加码:2025年3月推出"五项举措" 文博会配套六大"政策包"推动文化科技融合 [17]
文艺圈大混战,谁先“变短”谁就赢?
格隆汇· 2025-05-16 09:58
短剧行业概况 - 微短剧市场在2023年成为资本市场热点,影视、院线公司频繁被投资者询问短剧业务布局[1] - 短剧行业目前由MCN机构、直播平台和新公司主导,传统影视"正规军"头部玩家较少[1] - 网文平台如中文在线、阅文集团对短剧业务表现积极,知乎也因内容创作意外切入赛道[3] - 四大流媒体平台(腾讯、爱奇艺、优酷、芒果)和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均已布局短剧[3] 影视公司短剧布局 - 华策影视2023年6月切入短剧市场,已建立五个制片团队和一个投流团队,11月上线五部短剧[5] - 华策影视春节档推出两部短剧《寻宋》(2200万播放量)和《我的归途有风》(1.9亿播放量),后者为爆款IP衍生作品[6][8] - 柠萌影视2023年短剧业务收入3223万元,同比增长超12倍,成为首家披露短剧收入的影视公司[10] - 柠萌影视旗下短剧厂牌"好有本领"上线10部短剧,其中6部播放量过亿,主要采用品牌定制模式[10][13] - 博纳影业、万达电影等七家影视公司表示正在筹备短剧业务,但尚未有亮眼表现[13] - 中国电影明确表示没有短剧业务线,态度较为冷静[13] 网文平台短剧发展 - 中文在线2023年IP衍生开发收入6.64亿元(占比47.11%),同比增长94.41%,短剧成为重要业务[14] - 中文在线短剧业务分为平台短剧和小程序短剧,并运营海外平台ReelShort[18] - 阅文集团2023年推出"短剧星河孵化计划",已有数部短剧流水超千万元[18] - 知乎"盐言故事"APP与快手合作开发短剧,其IP改编短剧《执笔》分账票房超千万元[19] 市场规模与监管 - 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接近电影市场549.15亿元规模[22] - 2024年6月1日起未经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抖音、快手已开始下架违规内容[22] - 监管趋严可能限制"爽剧"元素,但对熟悉审核规则的正规军可能是入局机会[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