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搜索文档
中国老人社会形象变迁史:1900—2025
36氪· 2025-10-09 21:20
从1900到2025,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帝制瓦解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全球化和深度老龄化时代的剧烈 变迁。 在宏大的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老人的社会形象也在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蜕变。 从20 世纪初的 "封建老年" 到建国后的"革命老年"、 "劳动者老年",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化形象,直 至当下积极老龄观主导下的 "新老人",每一次形象转变都深刻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革、价值观念的更 新以及文化认同的重构。 本文通过梳理百年间中国老人社会形象的变迁轨迹,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为理解当代中国老龄 化社会的深层逻辑提供历史镜鉴。 特别是在2025 年这一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深入探讨当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老人形象,对于构建老 年友好型社会、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阶段:传统与动荡中的"尊者"与"遗老"(1900-1949)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处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剧痛期,老人形象呈现出鲜明的二元对立特 征:一方面是根植于数千年儒家文化的"尊者"形象,另一方面是新旧交替、社会动荡中产生的"遗 老"或"无助者"形象。 此时传统儒家文化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老人形象主要体现为伦理 ...
第三十一届图博会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2826项--版权护航图书“扬帆出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2 07:50
展会概况 -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吸引80个国家和地区1700多家展商参展,展出22万种中外图书,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2826项,参观人次近30万[1] - 北京展区组织40家出版单位参展,展出3500余种产品,达成输出意向350余种,引进意向14种,版权输出签约及意向150种[5] 展品亮点 - 精品出版物展区集中展示2400余种图书期刊,包括"足迹"系列、《复兴文库》等主题图书及古籍[2] - 上海展团组织近30家出版社参展,展出2000余种图书,涵盖红色文化精品和国家重点出版项目[3] - 多家出版社推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图书,如江苏人民出版社举办南京大屠杀主题版权推介会[2] 国际合作成果 - 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2826项,其中输出1955项,引进753项,合作出版118项[7] - "中国-阿塞拜疆经典著作互译"项目签约,授权《家》和《老子注译及评介》阿塞拜疆语版[4] - 上海出版单位策划多场国际签约活动,包括中新经典互译项目发布会、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战略合作[4] 产业创新动态 - 聚焦"新质生产力""AI技术"等前沿话题,举办北京国际出版论坛等专业活动[3] - 第三届出版与技术创新大会汇聚中外技术企业,探索"科技+出版"融合创新[3] 版权输出举措 - 上海版权"走出去"扶持项目累计资助超200个项目,金额超800万元,2015年起设立翻译出版促进计划支持外籍译者[7] - 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已签署160多个翻译项目版权输出合同,覆盖29个语种[8] - 作家麦家作品通过国际译者进入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图博会举办30国汉学家对话活动探讨传播路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