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调整

搜索文档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我国完成高校20%学科专业调整
新华社· 2025-08-28 22:16
学科专业调整总体进展 - 全国高校优化调整约20%学科专业布点 目标已如期实现 [1] - 增设博士点1064个和硕士点2258个 撤销博士点27个和硕士点285个 [1] - 新增本科专业点3715个 撤销和停招6638个 [1] - 高职新增专业点1.2万个 撤销专业点8200余个 [1] 学科专业调整方向与重点领域 - 调整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 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 [2] - 新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区域国别等新兴学科专业 [2] - 增设国际邮轮管理、健康与医疗保障等29种本科专业 [2] - 面向低空经济领域打破学位授权审核限制 支持高校设置目录外学科 [2] - 面向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6个先进制造业领域启动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 [2] 学科专业调整机制与试点 - 18个省份和97所高校报送290份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机制改革试点任务书 [2] - 建立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 [5] - 加快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 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5] 学科专业调整的驱动因素 - 产业升级加快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需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3] - 产业人才队伍存在重点领域人才数量不足、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足、高技能人才不足情况 [3] - 调整学科专业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3] 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实践案例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挥学科集群优势 构建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本博贯通培养体系 [4] - 高校通过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直面新领域关键技术问题 [4] 学科专业质量保障与未来规划 - 学科专业设置需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具备成熟学科基础条件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5] - 实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 提升与国家战略需求、科技发展的匹配度 [5] - 促进改革成果转化应用 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5]
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大洗牌
第一财经· 2025-08-22 00:0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工程教育体系面临需求失配、内涵老化、名称陈旧和能力不适等问题,80%以上学科专业仍基于前三次工业革命需求设立,难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 - 高校需强化工程智能赋能,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转型和内涵升级,以应对新技术和新场景带来的产业变革 [2][3] - 工科专业粗放型设置导致知识碎片化,需转向系统性知识集成和跨学科融合,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3][15] 高校工科教育改革举措 - 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与感知学院、计算机学院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协同为人工智能驱动的科技革命提供人才支撑 [7] - 北京大学将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分拆为工学部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聚焦集成电路和智能技术等前沿领域,强化基础研究与跨学科融合 [7] - 西安交通大学建立8个共享科研平台、30多个研究院和400多个科研基地,通过项目实践课程取代部分实验课,实施问题导向的项目制学习 [7] 课程与教学创新 - 西安交通大学《工程有限元与数值计算》课程采用产学研贯通式教学体系,结合产业需求调整设置,例如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并将国家级项目转化为课程资源 [8] - 课程引入航空发动机叶片模型、风电诊断技术和动漫义体结构等真实工程案例,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8] - 斯坦福大学要求所有工程学生修满至少36个数学和科学学分,计算机科学专业占本科生总数25%,并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8] 专业调整与设置 - 教育部等五部门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20%专业,两年间高校新设本科专业3229个,撤销专业2534个,工学专业调整力度最大 [10][11][14] - 工学新增专业1395个,以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和机械类为主,其中人工智能新增94个、智能建造83个、智能制造工程72个 [14] - 工学撤销专业823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撤销36个、工业设计33个、网络工程32个,传统专业逐步被新兴领域替代 [14] 学科改革方向 - 学科专业改革需从小切口入手,以工科为起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形成专业集群 [15] - 推动自上而下的专业设置模式,从系统、整机和应用场景出发,替代传统自下而上的知识堆积方式,促进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 [15] - 教育部将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加强专业交叉融合,提升人才培养对高质量发展的服务能力 [16]
“十五五”规划系列报告(三):从今年高考看“十五五”规划
民生证券· 2025-07-11 15:25
2025年高考与规划背景 - 2025年是“十四五”教育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划关键年,需完成优化调整高校约20%学科专业布点[1][8] - “十四五”教育投入增加,202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8%[1][9] “十五五”规划信号 - “十五五”规划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摆在更突出位置,要超常布局急需学科,淘汰不适应学科[2][12] 今年高考新趋势 - 本科扩容,报考人数八年首降但录取率有望抬升,未来研究生招生也将扩大[2][14] - 高校专业设置优化,新增29个本科专业中工学占比34.5%、艺术学27.6%、医学13.8%;近70所新增本科大学工学占比28.4%、医学13.4%、教育学7.5%;社科及传统专业逐步撤销,如复旦文科招生比例将从30 - 40%下调至20%[2][17][20][24] - 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名单动态调整,新增专业更向理工科聚集[3][27] 风险提示 - 数据和信息统计不准确或不完整[3][29] - 与“教育强国”相关的增量政策力度不及预期[3][29] - “十五五”时期教育改革方向与预期不一致[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