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繁荣与中国未来》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发展」彭森:中国未来经济如何靠消费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6-26 02:23
经济发展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总需求不足仍是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 [3] -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九大任务之首 [3] - 2024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4] -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各项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 [4] 消费问题 - 消费、投资、出口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复苏乏力导致制造业和服务业面临需求萎缩、盈利下滑的挑战 [4] -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消费率低30个百分点左右 [6] - 消费乏力表现为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必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解决 [9] - 消费繁荣需要政策转型,从建设财政转向民生财政 [7] 政策建议 - 通过发放消费券、提高社保覆盖率、提高中低收入者社保水平、利用资本市场财富效应促消费 [7] - 财政政策的效果关键取决于资金使用的方向和结构,应将更多资金用来惠民生、促消费 [7] - 货币政策需要新的传导机制,与资产价格和消费扩张的关系更密切 [8] - 减少低效、无效投资,压减对出口和生产不必要的补贴,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提升社保和改善民生 [9] 改革方向 - 推进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提振消费的长期关键 [9] -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9] - 消费补贴政策应将"买什么"的决定权交给居民和家庭 [10] - 提振消费、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依靠民营经济的活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10]
21世纪季度书单(2025年·春):在“无人知晓”处寻找确定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0 22:06
全球经济与投资策略 -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 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1] - 橡树资本霍华德·马克斯强调在混沌中作出权衡和行动 而非因畏惧波动陷入停滞 这一观点与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冲击下的逻辑一致 [1] 中国经济转型 - 中国经济面临"宏观消费抑制之痛"和"总需求不足之困" 需通过产业结构升级 民营企业家精神焕发 收入体制改革等系统性方案实现从"世界工厂"到"全球最大消费社会"的跨越 [6] - 高柏教授提出全球化钟摆运动 霸权更迭和科技革命三大历史长周期共振 为理解中国经济在逆全球化中的应对提供跨学科分析框架 [8] 中国制造业全球化 - 中国制造业正以前所未有速度出海 面临关税壁垒 供应链断裂风险 属地化运营困局等挑战 《大出海》基于100余家企业的200多个案例提炼可复用策略框架 [12] 经济金融化趋势 - 全球经济发展呈现经济金融化特征 商品 社会财富 定价机制和经济关系均在金融化 需重新认识财政与金融关系以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14][15] 技术创新与AI发展 - ChatGPT等AI技术进步要求深入理解技术含义和潜在陷阱 需建立人机交互新框架并为AI带来的可能性做好准备 [3][20][21] - 许煜提出"宇宙技术"概念 试图超越西方技术理论 通过哲学探究重新定义技术与人类存在的关系 [23][24] 创新方法论 - 安德烈亚斯·瓦格纳以2500万年草类植物进化史类比创新 指出许多突破性成果早于环境成熟期出现 创新的本质是适应环境的过程 [17][18] 社会经济发展反思 - 西方竞争性社会秩序导致压力 焦虑和不平等 《反卷社会》主张构建人人能有所作为的新社会形态 [28] - 刘擎与严飞探讨教育 旅行 乡愁等话题 反思优绩主义 工具理性 试图在确定性和开放性间寻找第三种可能性 [26][27] 经济学普及 - 《世界巅峰的经济学教室》通过12位前沿经济学家的访谈 以通俗形式展示经济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10]
【有本好书送给你】特朗普关税战下的中国战略:从制造强国到消费大国
重阳投资· 2025-04-09 16:50
文章核心观点 - 面对美国关税战的外部冲击,中国需通过提振消费对冲影响,并推动经济向消费驱动转型 [17][22][30] - 短期可通过发放消费券、降息等政策刺激消费,长期需财政转型、收入分配改革等结构性调整 [18][19][23][25] - 消费繁荣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需构建10万亿级消费繁荣计划 [28][30][31] 特朗普关税战影响 - 2025年4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中国加征34%关税,叠加后总税率达54% [11] - 美国关税政策预计导致全球贸易量下降5%,美国自身经济增长受0.8%负面影响 [11] -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对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商务部强调维护权益与扩大开放 [12] 短期对冲策略 - 发放1万亿元以上通用消费券:乘数效应显著,每减少1万亿元低效投资可带来3万亿元总需求 [18] - 降息50个百分点:降低房贷成本,提升消费倾向,通过股市财富效应增加财产性收入 [19][20] - 避免扩大投资:历史表明过度投资会导致供给过剩,加剧经济压力 [21] 长期转型路径 1. **财政政策转型** - 从基建投资转向社保、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取消过剩产业补贴 [23] 2. **货币政策创新** - 通过资本市场和消费信贷促进消费,如降息和流动性注入 [24] 3. **收入分配改革** - 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仅43%,远低于美国80%,需提升转移性收入占比 [25] 4. **产业结构转型** - 摆脱传统产能过剩,依靠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26] 5. **民营经济壮大** - 民营经济是消费和服务业主力,需释放其活力以推动就业和收入增长 [27] 消费繁荣计划 - 规模应达GDP的10%~15%,即10万亿~15万亿元,分三年实施 [28] - 需提高中低收入者社保水平,增强消费倾向 [29] - 消费繁荣将形成企业订单增加→就业收入提升→税收回升的良性循环 [30] 书籍核心内容 - 剖析中国消费抑制的微观(收入不足)和宏观(社保不足)原因 [15][33] - 对比国际经验:发达国家70%经济增长由消费拉动,中国处转型关键期 [15][33] - 提出财政转向民生、货币政策直达消费端等系统性解决方案 [33]
好书推荐·赠书|《消费繁荣与中国未来》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21 18:30
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面临"宏观消费抑制之痛"和"总需求不足之困",需从"世界工厂"向"全球最大消费社会"转型,这需要财政政策转向民生财政、货币政策开辟直达消费端的传导通道,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激发民营企业家精神、深化收入体制改革等系统性解决方案 [1] - 消费率过低是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偏差,一般性政策调整难以见效,需推动增长方式重大转变和结构性改革 [5][6] - 书中提出"10万亿元消费繁荣计划",通过财政政策转型、货币政策调整、收入改革、服务业发展、民营经济振兴和创新驱动等多维度措施激活消费潜力 [11][15] 目录总结 消费抑制与转型挑战 - 消费抑制导致严重后果,需释放消费潜力,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包括体制机制问题 [8][9] - 向消费型社会转型面临挑战,需借鉴国际经验避免苏联和日本的过度投资陷阱 [9][10] 财政与货币政策转型 - 财政政策需从建设财政转向民生财政,提出民生财政的合理规模与资金来源 [11] - 货币政策需从防通胀转向防通缩,建立新目标和新机制以扩大内需 [11] 收入改革与产业重构 - 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偏低是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需深化收入端改革 [12][15] - 服务业发展缓慢加剧总需求不足,产业重构需从服务业入手促进消费繁荣 [15] 民营经济与创新驱动 - 民营经济是居民收入增长与消费繁荣的活力之源,需大力发展以促进就业和消费 [15] - 创造新需求需通过创新打开需求天花板,推动消费繁荣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