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
搜索文档
用改革疏浚发展的航道——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向新而行④
人民日报· 2025-11-19 11:37
展望"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一项必须遵循的原则就在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 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抓好体制 机制创新,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生产要素顺畅流动,成为一项必须完成好的任务。 在线下,"百年守护"特展吸引八方来客,《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国宝文物展露真容;来线上,数 字故宫"大门常打开",文物建筑的"数字分身"收获好评;周边产品,角楼咖啡、故宫口红,深厚底蕴有 了更具创意的新鲜表达……百岁故宫,今天正以更丰富的打开方式,带给人们酣畅淋漓的文化享受。 文博事业繁荣发展背后,少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托举。过去,文博行业管理存在文物藏品阐释利用 不够、人才队伍相对薄弱、内部管理水平不高等不少问题。2021年,9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 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优化征藏体系、提升保护能力、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展陈质量等多项 改革任务。作为承载中华5000多年文明和文化成果精品的殿堂,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在文物保护利用、数 字文化建设、文化传播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增强人民群 ...
用改革疏浚发展的航道(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1-19 08:03
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 抓好体制机制创新以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生产要素顺畅流动[1][2] -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更好适应,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2] - 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制度创新护航各领域创新创造[2] 文博行业改革发展成效 - 2021年9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优化征藏体系、提升保护能力等多项改革任务[1] - 故宫博物院在文物保护利用、数字文化建设、文化传播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1] - 文博行业通过数字故宫等线上方式及角楼咖啡等周边产品创新文化表达方式[1] 文化产业发展成果 - "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繁荣发展,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7.7%[2] - 健全文艺创作生产引导扶持机制,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创作、演出、展览、人才等项目3568个[2] - 涌现《只此青绿》《瞿秋白》《在远方》等精品力作[2] 重点领域改革突破 - "分类分层审核"简化流程,打破行业壁垒,助力微短剧成为文艺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样本[3] - 科技体制"破四唯""立新标",推动科技新成果层出不穷[3] - 放宽重点领域准入门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业务开放有序推进[3] 未来改革方向 - 建立健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协调机制[2] - 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2] -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以改革创新打牢制度建设根基[2]
生命的和鸣
人民日报· 2025-11-06 06:11
那天,越剧小生李晓旭展示了她的衣柜,衣柜里没有一条短裙。日复一日圆场、跌扑,她的膝盖上满是 淤青,一年四季少不得长裤遮挡。我忍不住担忧:"你才30多岁,腿上就有这么多伤,上了年纪怎么 办?"她爽朗笑道:"万一我运气好,没落下病根呢?"近乎天真的神色,令人潸然。 我了解她的纯净、烂漫与她穿云裂帛的嗓音条件,也就知道该将怎样的角色交付给她。从《乌衣巷》里 一人分饰两角的灵动,到《凤凰台》里飘洒俊逸的诗仙,再到《织造府》里既是著书人曹雪芹又是书中 人贾宝玉的双重演绎,李晓旭完成了一个个"至情人"的形象,用"金陵三部曲"点亮了舞台,带领南京市 越剧团的青年演员崭露头角,聚拢了一批稳定的观众。 我与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携手,更是一场披荆斩棘之旅。历经《梅兰芳·当年梅郎》《眷江城》 《诗宴·唐才子传》《蝴蝶梦》《世说新语》等剧目创作,数代昆剧演员是我前行路上最默契的伙伴。 我熟悉他们每个人的行当家门、表演特色、音区高低,由此,每个剧目、每个角色都有了"量身定制"的 准确度、贴合度,仅仅阅读文本,便可想见满台琳琅。《瞿秋白》初稿完成后,我与主演施夏明字斟句 酌调整文本。8个小时,他一句句诵念,我一字字定稿,务必使语言既情 ...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添彩人民美好生活——“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斐然
新华网· 2025-09-30 08:13
文艺创作繁荣 - 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和音乐舞蹈史诗剧《正义必胜》等重大演出精彩呈现 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创作风气盛行 [4] - 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舞台艺术和美术创作行动计划 国家美术发展和收藏工程 推动文艺作品从优秀文化和实践中汲取养分 [4] - 持续举办中国艺术节 中国诗歌节 中国京剧艺术节等20余项全国性展演活动 为优秀作品搭建展示平台 [4] - 通过戏曲进乡村和文化进万家等活动 支持优秀文艺作品赴城乡基层演出 加强艺术普及 [4] 公共文化服务提升 -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建设持续推进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健全 [8] - 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成效显著 [8] - 全国新增58家5A级旅游景区 A级景区总数达1.65万家 县域覆盖率提升至97% [8] - 旅游景区在产品业态和服务品质方面加快焕新升级 [8] 非遗保护与传承 - 各地建设非遗工坊1.29万家 带动相关产业120万余人就业增收 [10] - 推动非遗进景区 街区和社区 非遗之光点亮群众文化生活 [10] - 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 找准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11] 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37.7% [12] - 规上文化企业达7.8万家 较2020年增加1.3万家 [12] - 2024年各地举办惠民活动21万场次 发放消费券等惠民补贴23亿元 带动消费超1400亿元 [12] - 旅游业快速恢复发展 产品供给和服务质量持续优化 市场乱象得到整治 [12] - 文旅融合深入推进 文化遗产游 红色旅游和研学旅游等持续升温 [12] 国际交流合作 -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机构增至73家 与150多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 [13] - 打造欢乐春节 茶和天下和中秋诗会等系列文化活动 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13] - 2024年入境游客1.32亿人次 同比增长60%以上 内地居民出境旅游1.23亿人次 同比增长40%以上 [13] - 推动入境旅游便利化 优化免签支付和退税等政策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