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

搜索文档
多一分敬畏 多一份守护(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8-03 06:01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怀着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千里迢迢来到博物馆,只为一睹文 物的真容。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有责任让更多人享有接触和了解文物的权利。让参观者近距 离观赏文物,感受其独特的魅力,这是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然而,让参观者亲近文物,并不 意味着可以对文物随意触摸。怀着热情来到博物馆的参观者,更应该带着对文物的敬畏之心。每一次对 文物的不当触摸,都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文化的伤害。我们应该明白,欣赏文物需要保持适当的距 离,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手去亲近。只有多一分敬畏,才能真正领略文物的美,才能 让文物的价值得以长久传承。 文物安全与游客体验的矛盾是当前文博领域的普遍性问题。曾经,长城也遭遇过类似的困境,城墙 上"到此一游"的刻痕随处可见,长城砖被村民带走当作建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素质的提升,加 上法律的规范和保护措施的完善,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如今,游客们知道用照片而不是刻字来留 念,知道爱护长城的一砖一瓦。可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公众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于保护和利用之间找到平衡。 在这个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交织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非 ...
山东多项文博活动在青州举办,共促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7-30 09:1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王钟玉 7月29日,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博物馆展览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暨山 东省博物馆展览矩阵推介活动、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展启动仪式在青州市博物馆同期举行。来自省内外文 博领域的领导、专家及从业者齐聚一堂,共话博物馆创新发展路径,为山东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 动能。 省博物馆学会展览交流专委会完成换届 搭建专业协作新平台 上午8:30,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率先召开。会议由第一届专委会副秘书 长、山东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布明虎主持,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二级调研员陈宇,山 东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山东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延常等领导嘉宾及新一届专委会委员代表55人出 席。 会上,全体参会人员审议通过了第一届展览交流专委会工作报告、《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展览交流专业委 员会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及《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办法(修订草案)》,并 选举产生第二届专委会领导成员。青州市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曾磊当选主任委员并作表态发言。会 议同时聘任陈同乐、李黎为专委会学术顾问。 刘延常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新一届专委会要"把牢政 ...
河南: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
快讯· 2025-07-24 19:18
智通财经7月24日电,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进一步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政策措施》。 其中提到,优化重点景区和文博场馆等预约、售票管理,畅通线上线下预约、购票渠道,因地制宜延长 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推动用人单位合理制定带薪年休假计划,鼓励将带薪休假与传统节日、 特色活动相结合。鼓励基层工会使用会费为会员购买河南省旅游景区年票。加大引客入豫力度。按照 《河南省促进入境旅游发展激励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给予资金激励。对组织游客以专 列、包机形式来豫旅游的旅行社,分别按照3.5万元/列次、6.5万元/架次标准给予奖励。对赴境外参加 国际性展会的河南省文旅企业按政策补贴国际交通费。 河南: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 ...
市场火热 文化消费释放澎湃活力
经济网· 2025-07-24 17:49
电影产业 - 中国电影大盘票房突破300亿元,历时189天,较去年提前28天 [2] - 2025年上半年电影票房达292.31亿元,观影人次达6.41亿,同比分别增长22.91%和16.89% [2]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1.2% [2] - 《哪吒2》成为现象级爆款,总票房超150亿元,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总观影人次达3.24亿 [2] - 《哪吒2》带动影视、金融、文旅等多个产业发展,光线传媒市值和股价飙升 [2][3] 国漫IP衍生消费 - 《哪吒2》IP衍生品市场火爆,部分周边产品供不应求甚至脱销 [3] - 影片角色设定(如四川方言太乙真人)激发旅游热情,形成"跟着哪吒去旅游"打卡热潮 [3] 博物馆及文博消费 - 五一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量达6049.1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4] - 陕西、江苏、浙江博物馆接待观众分别约652万、531.7万、459万人次 [4] - 科技赋能博物馆体验,如中国园林博物馆数字填色活动、湖北60余家博物馆建成标准化数字文物库 [4] - 国家政策支持博物馆建设,包括优化预约管理、推进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共建等 [5] - 北京市计划到2030年形成"博物馆之城"总体格局 [6] 演出市场 - 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达3.35万场,票房收入21.59亿元,观众人数1031.59万人次 [7] - 南昌因张杰、潘玮柏等演唱会拉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大幅增长 [7] - 演唱会门票预售火热,孙燕姿、凤凰传奇等演出"开票即售罄" [7] - 中国居民观看演唱会预算集中在1001-3000元,主要花销为住宿、餐饮、交通 [7] - 暑期演唱会预计迎来新高峰,支撑城市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 [8]
2025年北京文化消费狂欢攻略“出炉”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8 15:14
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 北京市商务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包含时尚场景育新、活动提升、品牌创新等5个专项行动21项举措 [1] - 方案旨在激发北京时尚消费潜力、彰显首都时尚魅力,融合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和多元资源提升文化消费品质 [1] - 北京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通过文化业态提升商业品质,展现首都时尚风采 [1] 演艺产业发展政策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包含10条重要举措 [2] - 政策发放补贴支持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演艺新空间、精品剧目、演艺企业4个方向的创新发展 [2] - 目标为深化文商旅融合联动,扩大"演艺+"消费,推动演艺市场提质增效 [2] 文化消费新场景 - 吉祥大戏院推出360度沉浸式舞剧体验,结合老字号跨界"戏曲咖啡"等创新业态 [3] - 王府井工美大厦"予寻空间"举办非遗主题大展,集结11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作品及文创产品 [3] - 百年瑞蚨祥升级350平方米沉浸式体验空间,开设高级定制区与国风文化馆,融合展陈、茶歇、摄影等多元业态 [3] 区域与群体覆盖 - 文化消费场景覆盖核心区、中心城区到生态涵养区,服务银发族至Z世代等全年龄段群体 [4] - 通过场景焕新、各区联动、跨界融合、科技创新等方式持续赋能时尚消费 [4] - 实践提升了城市时尚品位并增强消费者文化认同,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生动力 [4]
上博推出红山文化盛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8 09:29
红山文化特展概况 - 上海博物馆东馆举办"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为"何以中国"系列第四展 [1] - 汇集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等地20家文博机构300余件文物 [1] - 展览持续至10月8日 [7] 红山文化历史地位 - 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距今6500-5000年,分布辽西、内蒙古东南、河北北部 [1] - 距今5500年出现"坛庙冢"礼制建筑和玉礼器系统,标志进入古国文明阶段 [1] - 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最早体现精神信仰体系化和社会结构复杂化 [1] 核心展品分析 - **C形玉龙**:黄绿色闪石玉雕琢,史前玉器龙的最初形态,造型来源存在猪首、马首等学术争议 [1] - **玦形玉龙**:1984年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龙体卷曲如环,头尾切开似玦 [2][4] - **彩陶筒形罐**:内蒙古出土,融合菱形方格纹、仰韶玫瑰花纹与红山龙鳞纹 [2] - **玉三连璧**:2024年河北宣化新出土,DNA双螺旋结构造型,首次发现异形连璧 [5] 文化特征与交流 - 西辽河流域兴起,融合东北渔猎与中原农耕文化元素 [2] - 晚期形成神庙、祭坛、积石冢祭祀体系,牛河梁遗址体现文明成就 [3] - 玉器技术继承兴隆洼文化传统,龙崇拜影响黄河、长江流域 [5] 展览设计特色 - 空间设计借鉴红山礼制建筑,采用方圆结合、中轴对称布局 [6] - 主色调为"红山红"与"石墨灰",地面勾勒女神庙线图 [6] - 运用牛河梁遗址沙盘、多媒体及等比例积石冢复原展示 [6]
文博热催生新职业 文化价值正“变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4 07:35
文博热带来的市场变化 - 文创行业从"叫好不叫座"到实现"变现"契机,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收入翻四五倍[1] - 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催生新业态,文化新业态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5%[1] - 文博产业链延伸至数字化采集、虚拟场景搭建、文创开发等环节,专业人才需求激增[1][2] 新职业的涌现与特点 - 博物馆数字策展人、虚拟现实设计师等新职业成为行业"香饽饽"[1] - 文创策划师将三星堆金面具转化为"国潮耳环",推动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2] - 三维建模技术员、数字策展人通过技术手段让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消费体验[2] 行业生态重塑 - 文博机构从"单打独斗"转向与科技公司、高校等多方联动合作[2] - 虚拟现实设计师团队同时服务故宫和地方博物馆,开发"数字文物库"和"元宇宙展厅"[2] - 文创产品需结合现代审美,数字策展需注重交互逻辑,技术应用需包含文化内核[2] 文博热的核心驱动力 - 消费者行为从"看文物"转向"玩文物",从"逛博物馆"转向"买文创"[3] - 新职业从业者将历史文化转化为产品温度,推动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3] - 行业增长反映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就业市场活力增强[3]
江苏博物馆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新华日报· 2025-07-02 07:26
博物馆运营模式创新 - 江苏省通过延长开放时间破解"博物馆热"带来的供需矛盾,南京博物院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全年累计延长开放日不少于60天,累计延长开放时间不少于90小时 [2] - 延时开放不仅满足上班族文化需求,还推动夜间经济新业态发展,成为城市夜经济的重要场景 [3] - 13个设区市文博场馆同步推出夜游项目,如瞻园沉浸式戏曲演出和甘熙宅第水幕秀,南京多家博物馆实现全年无休运营 [2] 文创开发激励机制 - 苏州博物馆2024年研发480款文创产品,"蟹黄黄"毛绒大闸蟹等爆款引发抢购热潮 [4] - 政策明确文创收入全部用于博物馆发展和人员激励,南京博物院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文创收入均超1亿元,同比增长超80% [4][5] - 激励机制细化操作指引,包括制定收入清单和分配比例,苏州博物馆年轻团队(平均年龄<35岁)创造力显著提升 [4] 文化资源下沉与基层联动 -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将精品展览送至基层,前11站累计接待观众180.5万人次,日均1.2万人次,文创销售额达1100万元 [6] - 连云港巡展期间单日观众量达4.2万人次,刷新全省纪录,远超该馆日常2500人次的接待量 [6] - 未来计划通过大馆与中小馆资源互补,实现优质展陈向基层常态化输送 [6] 智慧化与科技融合 - 江苏推进博物馆智慧化建设,应用AI、VR/AR技术打造"云上博物"数字展示空间,覆盖近百个精品展览 [7] -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建成元宇宙博物馆,数字复原琉璃宝塔场景,镇江博物馆推出NFT数字藏品 [7] - 吴江区苏州湾博物馆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试点,推动文物资源数字化活化 [7]
【省文物局】陕西多家文博单位推出暑期惠民举措
陕西日报· 2025-07-02 06:31
暑期延时惠民政策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延时开放时间为7月1日至8月24日 每天门票投放量增加5000张至7万张 开放时间增加60分钟 开始检票时间为8∶00 停止检票时间为17∶30 闭馆时间为19∶30 [1] - 西安博物院开放时间调整为7月5日至8月31日 由8∶30至18∶00调整为8∶30至20∶00 19∶00停止检票 每日参观预约人数由1.5万人增至1.8万人 延时开放期间晨练活动暂停 [1] - 西安市青龙寺遗址景区每日开放时间调整为7月1日至8月31日 由8∶30至18∶00调整为8∶30至19∶00 18∶00停止入园 青龙寺遗址博物馆开放时间调整为9∶00至18∶00 17∶30停止入馆 6月30日至9月30日增加晨练时间 市民可于每日7∶30入园晨练 [1] 票价调整与优惠政策 - 大汉上林苑景区及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开放时间调整为7月1日至8月31日 由9∶00至17∶00调整为8∶00至19∶00 9∶00至17∶00成人票价35元/人 学生票价20元/人 延长时段惠民票价10元/人 原免票人群优惠政策不变 惠民门票销售时间为8∶00至9∶00和17∶00至19∶00 [2] - 陕西历史博物馆在6月24日至8月31日期间对2025年中高考考生实行优惠政策 中高考考生预约陕历博本馆门票检票入馆后可凭本人身份证原件及2025年中高考准考证原件免费参观"唐代壁画珍品展"和"壁上丹青 盛唐气象——唐韩休墓壁画考古发掘与保护展" [2]
文物“走出去” 文化“活起来”
辽宁日报· 2025-06-27 09:38
展览概况 - 上海博物馆首次举办红山文化主题展 也是迄今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一次红山文化展 [1] - 展览由上海博物馆联合辽宁、河北、内蒙古、北京、天津等地20家文博机构共同打造 [2] - 展览汇聚珍贵文物310件/组 超过四分之一的展品为首次公开展出 [2] 展品亮点 - 辽宁出土的红山文物数量占参展文物的一半 包括女神庙出土的泥塑女神残体、墙壁构件、彩陶残片等 [3] - 玉玦形龙、C形龙等珍贵文物成为展览焦点 分别由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 [2] - 马鞍桥山遗址出土的十几件文物以专题形式展示 包括陶斜口器、红色石耜、细石器等 [3] 文化传播 - 近年来辽宁红山文物不断现身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安徽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国内重要展馆 [3] - 展览是辽宁向外传播红山文化、扩大影响的又一案例 [3] - 红山文物向外界展示辽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