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神女》
icon
搜索文档
燃烧的影像 不灭的记忆(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抗战历史影像记录 - 1931至1945年抗战期间造成超过3500万中国人伤亡,中华民族觉醒并展开空前规模的全国抗战 [3] -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藏500余部抗战纪录片,数字化扫描后从284部影片中精剪133000余帧画面制作成文献纪录片《燃烧的影像》 [4] - 影像覆盖14年抗战各阶段,涉及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白求恩》《四万万人民》《十九路军抗日血战史》等新闻片和纪录片 [3][4] 纪录片《燃烧的影像》制作与影响 - 201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公映,10年间走进高校、企业、机关等场所,2025年在中国电影史年会再次放映 [4] - 创作团队超100人,分为史料组、资料组等6个小组,修复濒危胶片耗时近100天 [6][7] - 影片包含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空战等真实场景,以及民众慰问伤员、滇缅公路建设等历史画面 [5][6] 抗战影像的历史价值 - 影像记录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的时间跨度,覆盖正面战场、敌后根据地、沦陷区及国际舆论战场 [6] - 包含战地记者、民间拍摄、国际志愿者等多视角素材,如黎民伟1937年拍摄的《淞沪抗战纪实》 [7] - 修复后的影像成为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的重要观察窗口,展现战争残酷与民族韧性 [8] 电影工作者贡献 - 黎民伟等先驱在战火中拍摄抗战画面,其作品《淞沪抗战纪实》记录日军暴行与中国军民抵抗 [7] - 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师抢救发脆、变形的胶片,延续集体记忆的生命力 [7] - 两代电影人通过影像完成使命接力,守护历史真相 [8]
甘肃启幕“时光之镜”经典影片展 14部修复佳作连映14天
央视新闻· 2025-06-01 10:11
展映活动概况 - 14部中外经典修复影片在兰州展映,包括《神女》《新龙门客栈》《蓝白红三部曲之蓝》等作品 [1] - 首轮展映时间为5月29日至6月11日,每日一部连续14天放映 [1] - 9部影片采用最新4K技术修复,画面清晰度与色彩还原度显著提升 [1] 技术创新与观众反馈 - 开幕影片《新龙门客栈》4K修复版呈现大漠场景与动作戏份,观众反响热烈 [1] - 观众表示新技术与经典影片结合带来独特体验,部分观众计划观看全部14部影片 [1] 票务与营销策略 - 提供单场票与系列套票两种购票选择 [1] - 推出分级激励机制:集齐14张票根可兑换定制文创产品 [1] 文旅融合模式 - 设置"电影与城市"主题展区,展示影片海报、本地电影史料及老式放映设备 [2] - 推出四条兰州主题旅游线路,影票票根可在联动景区享受专属优惠 [2] - 活动结合端午假期,促进文旅消费与经典文化传播 [2]
交响乐团为《神女》现场配乐,艺术跨界让老电影焕发新生
第一财经· 2025-05-20 17:51
中国电影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 - 中国电影资料馆2025年推出最新4K修复版《神女》,采用AI技术对35毫米硝酸底片进行超高清扫描与修复,保留原始质感的同时提升视觉清晰度 [1][4] - 上海电影博物馆与上海电影资料馆十余年来在全球范围收集研究电影文化遗产,通过展览、展映、文创产品等形式探索多元呈现模式 [5][6] - 行业通过跨界联动激活经典电影,《神女》特别放映结合上海交响乐团现场配乐,采用三管编制交响乐团与女高音歌唱家联袂演绎 [1][5] 经典电影商业化运营 - 《神女》特别放映活动设计阶梯式票价188元/288元/388元,开票当天前两档秒光,最高票档接近售罄 [8] - 上海影城配合放映搭建主题微展览和文创销售展台,上海电影博物馆举办两场主题论坛解读影片艺术价值 [6][8] - 行业持续探索电影遗产再价值化,上海电影博物馆自2013年起每年推出华语经典影片展映,包括《孔夫子》《盘丝洞》等 [8] 电影文化传播与教育 - 为致敬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行业策划系列主题活动,"芬芳姿影"影展集中展映《女篮5号》《舞台姐妹》等女性题材经典影片 [9] - 通过技术修复与创新放映形式(如默片配乐),让90年前经典作品重返大银幕,实现跨时代对话 [8][9] - 行业专家认为《神女》的成功在于将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结合,这种创作理念使其具有穿越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3][4]
展佳作 促交流 谋发展(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2 05:51
行业活动与市场表现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新质光影、美美与共"为主题 展映近300部全球优秀影片 在京津冀33家影院放映约900场次 [2] - 影院联动消费场景 推出"北京电影生活节"惠民活动 覆盖30家商场约600家商户 持票根可享专属优惠 [2] - 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热度持续 海外票房达6100万美元 创近20年华语电影海外发行最佳成绩 [7] 科技与产业融合 - 科技单元汇聚14国50部科技主题影片 全国22家科普场馆同步展映 展示8K超高清技术等前沿应用 [4] - 宁波维真显示科技推出自主研发微晶3D LED沉浸式系统 已应用于航天医疗等多领域 [5] - AI技术显著降低电影制作成本 某监制影片通过AI实现降本增效 行业认为AI是工具而非替代 [5] 国际合作与发行 - "国际会客厅"活动促成240场跨国会议 覆盖300余家影企 包括20多家中方机构 [6] - 海外发行商更关注故事质量而非类型 《哪吒》在18国上映 秘鲁Film Stars公司因推广华语电影获表彰 [6][7] - 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将在中国重庆举办 凸显跨文化合作 国产片票房前20名中19部有海外发行计划 [7] 青年人才培养 - 项目创投从507个方案中筛选20+项目 评委会主席承诺提供后期制作支持 [9] - 新增电影美术摄影表演公开课 设立新媒体影视人才发展专项基金 [10] - ReelFocus新血影像计划扶持青年导演 9部作品入选"最受期待青年导演"推荐盛典 [10]
美媒关注北影节“三重里程碑”,回顾中国电影诞生及发展历程
环球时报· 2025-04-21 06:41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 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 行业通过北影节特展回顾经典作品如《神女》《马路天使》《小城之春》《铁扇公主》等 [1][4] - 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于1905年由任庆泰执导 采用法国手摇木壳摄影机拍摄 标志着本土电影制作时代开启 [3] - 任庆泰创办北京首家专业电影院大观楼电影园 推动电影从宫廷娱乐向大众化转型 [3] 北京国际电影节亮点 - 第十五届北影节开幕 同时纪念世界电影130周年 中国电影120周年 北影节15周年三重里程碑 [1][4] - 天坛奖评审团由姜文担任主席 15部入围影片从全球103个国家地区1794部作品中选出 [4] -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杨燕子出席开幕式 强调电影作为世界连接语言的价值 [4] 行业现状与国际关注 - 中国电影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诞生《哪吒之魔童闹海》等票房大片 [3] - 美国媒体《综艺》《好莱坞报道者》专题报道北影节及中国电影发展史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