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定军山》
icon
搜索文档
“到上海去——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特展”下周推出 80%展品首次亮相 百廿年光影传奇 “有一种选择叫上海”
解放日报· 2025-11-13 09:35
记者 钟菡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影片《定军山》,被视为中国电影的开端,为何公认的中国电影发祥 地却在上海?上海到底有谁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将于11月21日起重磅推出"到上海去——纪念中国电影 诞生120周年特展",展出761件(套)展品,其中80%的展品首次亮相。这是上海电影博物馆建馆以来 规模最大、内容和展品数量及类型最丰富的一次。 中国电影众多"第一次" 80%的展品和文献首次披露,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珍品 过去,要讲述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历史,多以一张《定军山》的历史照片为起始,当年这部由 京剧大师谭鑫培出演的戏曲电影仅留下这一张剧照。昨天,记者提前进入"到上海去"的展厅,立刻被大 屏幕播放的《定军山》"电影片段"震撼。这是由导演郑大圣创作的致敬影像,表演者是谭鑫培第七代传 人谭正岩,画幅、帧率都根据历史资料1:1复刻,观众可以领略中国最早电影的魅力。 为何上海才是中国电影的摇篮?正如展览第一部分的标题"有一种选择叫上海",伴随19世纪末东西 方贸易的开展,上海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现代化都市形态,为电影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文化土壤, 并持续发展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电影文化中心。 早在《定军山》出 ...
从这场开幕式的八个瞬间 读懂中国电影人的接力跑
新华网· 2025-11-12 10:00
行业历史与传承 - 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在厦门举办,恰逢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这一特殊年份[1] - 84岁电影艺术家肖桂云导演动情讲述从影初心,强调拍摄历史题材作品是责任与挑战,并指出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是宝贵财富需要传承[4] - 演员万茜回顾二十余年从影历程,将每个角色视为写给电影的情书,认为演员之路没有捷径,匠心是在不断重复中保持热爱[6] - 电影人集体致敬中国电影120周年,行业从传统戏台发展到数字银幕,实现了技术跃迁和美学升华[7] - 中国电影已走过两个甲子,金鸡奖也历经四十多年,行业历程被形容为一场接力跑,每一代电影人都担负新使命并传承上一程精神[18] 行业技术与创新 - 电影节推出“光影新观念”环节,包括AI影像人才优选计划、第四届金鸡XR影展、虚拟现实电影季、手机电影计划等,旨在催化新形态创作[14] - “智元灵犀X2机器人”在开幕式亮相并灵动起舞,预示着行业“科技+”新时代的到来,科技发展为行业打开广阔想象空间[16][18] - 行业在120周年新起点上主动拥抱技术革命,电影节不仅是作品展映场,更成为催化新形态创作的实验室[14][16] 行业活动与内容 - 开幕式由演员黄渤、周冬雨携手“点亮金鸡”环节启动,金鸡标识“破光而出”,寓意薪火相传的创作之火[1] - 歌手郁可唯演唱电影节主题曲《光影人间》,致敬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开幕式上演绎多首跨越时空的电影旋律[9] - 《沉默的荣耀》主创团队在开幕式致敬先辈,导演杨亚洲表示这部讲述隐秘战线无名英雄的剧作火爆两岸是“意料之外”,观众的热情是对作品的肯定[12] - 导演戴墨在开幕式上讲述《追梦》,歌手品冠演绎歌曲节目《光影长河》[12][16]
飞驰的光影,映照追梦的中国——写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
人民日报· 2025-10-19 08:36
行业里程碑与市场表现 - 2025年国庆档票房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票房 [1] -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并跻身全球票房前五 [1][9] - 截至目前今年全国电影票房超过440亿元 而在本世纪初全年票房尚不足10亿元 [6]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连续5年超过七成 [9] 产业基础设施与技术发展 - 2024年城市院线净增银幕数4658块 银幕总数达到90968块 [5] - 全国拥有电影公益放映队4.3万个 2024年开展电影公益放映821万场 [5] - 电影生产制作技术加速迭代 《哪吒之魔童闹海》特效镜头数量近2000个 而1999年《宝莲灯》全片大多是二维动画 [6] - 数字化制作、虚拟拍摄、CINITY影院系统、国产LED放映系统等技术全面嵌入和铺开 [8] 政策支持与产业改革 - 《电影产业促进法》、《"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等政策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并提升其战略定位 [7] - 改革将电影推向市场 释放生产力 并在社会主义文化与市场化改革间找到结合点 [7] - 行业提出到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的发展目标 中国电影迎来历史机遇和黄金时期 [7] 内容创作与文化自信 - 中国电影自诞生以来蕴蓄强烈的民族特质 延续文以载道的传统和深切的现实关怀 [2] - 《流浪地球》系列把中国科幻推向世界 《长安三万里》让千年诗意在银幕上呈现 [9] - 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平台进行文明交流互鉴 《哪吒》系列创华语片海外20年来的最佳成绩 [11][12] - 电影创作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挖掘民族文化传统与探索电影语言的现代化并行 [5][9] 行业挑战与未来展望 - 行业面临短视频冲击、影院吸引力下降、审美需求变化等挑战 [12] - 存在档期冷热不均、电影企业多而不强等周期性、结构性矛盾 需要应变求变、继续深化改革 [12] - 中国电影在120年发展历程中发轫于中华文化 启蒙于革故鼎新 成熟于改革开放 兴盛于伟大复兴 [12]
“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举行,中法电影人带观众重温经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12:14
活动概况 - 作为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之“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于9月22日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 [1] - 活动旨在以音乐和影像为纽带,重温经典,唤起中法电影交流的珍贵记忆,并开启两国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1] - 系列活动跨越学术、产业与文化领域,推动中法影像艺术从历史回顾迈向共同创作 [6] 中法电影合作历史与代表作品 - 活动通过“世纪回声”和“光影旅程”上下半场,回望中法电影交相辉映的百年历程 [1] - 1957年中法合拍的《风筝》是新中国首部中外合拍的故事片,也是首部彩色儿童片,播撒下两国电影人友谊的种子 [3] -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中国电影《狼图腾》历时7年完成,其中驯养狼演员耗时1年半 [5] - 2024年春节期间,中国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法国上百家影院放映两天,引发观影热潮 [6] 文化交流与产业影响 - 活动中展示了奥古斯特·弗朗索瓦、卓别林家族拍摄的中国珍贵影像,以及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馆藏的《定军山》等早期中国电影片段 [1] - 中国京剧谭派艺术第六代、第七代传人现场讲述家族五代人参与电影拍摄、见证中国电影发展的故事,并表演经典唱段 [1] -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音乐创作融合了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方交响乐,凝聚了东方神话的磅礴气势并融入全球化音乐表达方式 [6] - 活动尾声举行了承载历史与敬意的互赠仪式,包括卓别林家族与梅兰芳家族互赠礼物,以及中法电影资料机构互赠珍贵电影礼物 [6]
百年光影点亮中法情谊
中国青年报· 2025-09-23 20:34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之‘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是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的特别策划活动,于9月22日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 [1] - 活动分为《世纪回声》和《光影旅程》上下半场,由中西乐器演奏家现场演出,配合大屏幕播放的影片画面进行重新配乐 [1] - 本场音乐会是“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的开幕盛典,后续多位法国影人将深入北京多家文化机构进行多维度对话 [10] 中法电影交流历史 - 最早记录中国题材的电影纪录片出自法国外交官奥古斯特·弗朗索瓦之手,他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于中国多地拍摄的影像资料被整理为《中国影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珍贵的活动影像资料 [1] - 弗朗索瓦拍摄所使用的电影摄像机是向电影发明者卢米埃尔兄弟借来的,电影自1895年诞生至今已130年 [2] - 1958年上映的中法合拍奇幻儿童片《风筝》是新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电影 [4] - 1928年上映的《西厢记》是中国最早在法国上映的商业片 [10] 行业合作与展望 -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表示,电影是跨越国界的情感语言和文明对话的载体,法国的人文精神将为中国电影增添魅力,中国电影的创造力也会为法国观众开启无数精彩,强调“我们要合作不要对立” [7] - 中国演员刘烨相信,通过举办北京文化论坛等活动,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电影及其他文化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 [5] -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称赞十年前合作拍摄《狼图腾》的经历“美妙”,中方给予了极大的创作自由 [7] 电影与文化传承 - 1905年,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2025年恰逢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 [8] - 京剧谭门第六代嫡传人谭孝曾指出,电影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8] - 1922年上映的《劳工之爱情》是中国最早的故事片 [10] 象征性活动与互赠礼物 - 活动最后设置了礼物互赠环节,查理·卓别林的孙女卡门·卓别林将一幅珍藏多年的卓别林与梅兰芳合影赠予梅兰芳先生曾孙梅玮,梅玮则回赠书籍《梅兰芳菲》 [10] -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张旭霞与法国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副主席苏菲·洛特科夫也互赠了电影礼物 [10]
当长城遇见塞纳河:中法电影音乐会奏响2025北京文化论坛序曲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6:48
活动概述 - 北京文化论坛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推出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 以音乐和影像致敬中法电影艺术成就并开启文化交流新篇章 [1] - 活动通过老胶片展示1922年电影劳工之爱情和数字技术呈现2023年电影封神第一部 结合谭派京剧与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的镜头诗学实现跨时空艺术对话 [1] 重要嘉宾参与 - 中宣部副部长慎海雄与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出席致辞 强调中法电影130周年和120周年纪念意义 以及电影作为桥梁深化情感联结的作用 [2] -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 演员朱丽叶·比诺什 中国演员刘烨 安娜伊思·马田等两国电影人共同参与活动 [2][5] 艺术表演与展示 - 现场演奏中法合拍电影风筝和狼图腾配乐 法国工作者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珍贵影像 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呈现馆藏作品定军山和西厢记片段 [7] - 京剧演员谭正岩表演定军山片段 体现传统艺术与电影融合 [3] 合作成果与案例 - 拉法兰提及中法在电影修复 合拍 影人交流成果 包括狼图腾 山河故人 熊猫月亮等影片 以及刘烨 赵涛等艺术家的贡献 [5] - 演员窦骁分享参演狼图腾经历 称其提升工作包容共情能力 并希望未来挑战海洋题材影片 [5] 文化交流与互赠 - 卓别林孙女卡门·卓别林赠送卓别林与梅兰芳合影给梅兰芳曾孙梅玮 梅玮回赠书籍梅兰芳菲 象征中法电影文化传承 [7] - 中国电影资料馆与法国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互赠电影礼物 寓意合作圆满持久 [7] 活动意义与后续规划 - 活动作为2025北京文化论坛开幕盛典 后续将组织法国影人访问北京文化机构 与中国电影人 学者 青年学生开展多维度交流 推动共同创作 [7] - 活动被定义为文明互鉴的镜像对话 为两国人文交流注入活力 绘就文化并肩前行图景 [7]
“光影百年·中法同行”电影音乐会在京举行,开启文化交流新篇章
新京报· 2025-09-23 14:05
活动概述 - 北京文化论坛举办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 包括电影音乐会及多维度交流[1][3][4] - 活动以电影为轴跨越学术 产业与文化领域 推动中法影像艺术从历史回顾迈向共同创作[4] 活动内容 - 音乐会演奏中法合拍电影《风筝》《狼图腾》等电影音乐[3] - 法国电影工作者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珍贵影像[3] - 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呈现馆藏作品《定军山》《劳工之爱情》《西厢记》片段[3] 文化交流 - 卓别林孙女赠予梅兰芳曾孙卓别林与梅兰芳合影 获回赠书籍《梅兰芳菲》[3] - 中国电影资料馆与法国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互赠珍贵电影礼物[3] -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及演员朱丽叶·比诺什等出席活动[1][3] 后续安排 - 法国影人将深入北京文化机构与中国电影人 学者及青年学生展开多维度对话[3]
中国电影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网· 2025-04-24 14:16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首部国产电影《定军山》于1905年上映,标志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初次碰撞 [1] - 2025年动画电影《哪吒2》全球票房超156亿元,跻身全球影史前5,展现中国电影从跟跑到领跑的趋势 [1] - 从《定军山》到《哪吒2》,中国电影人通过奋斗实现了艺术与产业的双重突破 [1] 高质量电影发展维度 - 高质量电影需百花齐放、类型多样,播放场景不局限于影院,需构建老中青三代人才队伍 [1] - 互联网为青年导演提供低成本展示平台,网剧成为电影人才的重要孵化渠道 [2] - 流媒体是青年导演的垫脚石,支持70分钟短片到3小时长片的多样化呈现 [2] AI技术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 AI技术为电影产业带来新想象力,如《流浪地球》《哪吒2》的成功案例 [2] - AI可低成本实现导演独特想法,但无法替代现场拍摄中导演与演员的灵感碰撞 [3] - AI目前对电影产业影响有限,艺术创作的核心仍是讲好故事 [3] 微短剧与电影产业的竞争格局 - 2025年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达634.3亿元,与长剧、电影将形成三分天下格局 [4] - 微短剧冲击传统影视,但其工业化流程和成本控制经验可能反哺电影行业 [5] - 早期香港电影如《古惑仔2》《枪火》的短周期制作经验可为微短剧发展提供参考 [5] 电影产业突破方向 - 强化影院沉浸感,如《哪吒2》在春节档一票难求,凸显影院不可替代性 [6] - 生产环节需降本增效,低成本电影可激发非周末票房潜力 [6] - 电影应保持"果树效应",故事质量是根本,需满足80%观众的情节逻辑需求 [6] 行业未来展望 - 期待培育更多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建立成熟产品供给体系和宏大人才队伍 [6] - 需创作具有新时代精神标识的精品,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6]
“出海”浪潮下,北京如何为国际电影搭台?
中国新闻网· 2025-04-23 15:03
北京国际电影节发展历程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于4月18日开幕 以"新质光影·美美与共"为主题 包含数百场活动 [1] -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片长约30分钟 [1] - 195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公司合拍《风筝》 成为新中国首部中外合作故事片 并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奖 [1] - 2011年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后更名为北影节)举办 展映近160部国内外影片 正值全球电影业向数字技术转型期 [1] 中国电影出海表现与市场影响 - 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中华文化魅力和先进制作技术 跻身全球影史票房前五 [2] - 该片拉动中国电影总票房较去年同期增长40% [2] - 北影节提出新议题:探讨国际市场对华语电影需求及中国电影市场天花板 [2] 北影节国际化进程 - 第十五届北影节"天坛奖"15部入围作品中12部来自国外 包括主宾国瑞士影片《弗里达的审判》 [3] - 本届评委会由7位国际评委组成 包括华人影人陈冲 [3] - 电影节收到103个国家和地区报送的1794部长片参评"天坛奖" [3] - 放映影院包含具有120年历史的前门大观楼电影院 [3]
美媒关注北影节“三重里程碑”,回顾中国电影诞生及发展历程
环球时报· 2025-04-21 06:41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 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 行业通过北影节特展回顾经典作品如《神女》《马路天使》《小城之春》《铁扇公主》等 [1][4] - 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于1905年由任庆泰执导 采用法国手摇木壳摄影机拍摄 标志着本土电影制作时代开启 [3] - 任庆泰创办北京首家专业电影院大观楼电影园 推动电影从宫廷娱乐向大众化转型 [3] 北京国际电影节亮点 - 第十五届北影节开幕 同时纪念世界电影130周年 中国电影120周年 北影节15周年三重里程碑 [1][4] - 天坛奖评审团由姜文担任主席 15部入围影片从全球103个国家地区1794部作品中选出 [4] -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杨燕子出席开幕式 强调电影作为世界连接语言的价值 [4] 行业现状与国际关注 - 中国电影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诞生《哪吒之魔童闹海》等票房大片 [3] - 美国媒体《综艺》《好莱坞报道者》专题报道北影节及中国电影发展史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