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额尔古纳河右岸》
icon
搜索文档
是边缘,也是金矿,电商平台对图书的矛盾两极心态
搜狐财经· 2025-06-09 22:05
电商平台图书业务现状 - 2024年国内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1129亿元,平台电商占比40.92%,内容电商占比30.38%,垂直及其他电商和实体店分别为14.7%和13.99% [2] - 图书市场总额连续多年下滑,仅内容电商(短视频电商)增速为正,其余渠道增速均为负数 [2] - 超过85%的图书销售份额来自线上,但整体市场规模不断萎缩 [5][6] 图书销售渠道变化 - 平台电商如当当、京东的图书市场规模2024年下降10%左右,短视频电商如抖音增速明显放缓 [6] - 2021年至2024年,抖音图书GMV连续上涨,2024年购买图书用户增长130% [5] - 拼多多2022年农村地区图书订单量和交易额同比增长均超过73.9% [5] 图书销售新逻辑 - 销售模式从"人找书"变为"书找人",短视频种草和直播带货成为重要手段 [7] - 2023年抖音电商每天售出图书超200万册,2024年增长到300万册 [7] - 直播成为新书发布首选,如《人间信》在抖音单日售出6.8万册,莫言直播吸引超550万人观看 [9] 爆款图书现象 - 《额尔纳古河右岸》总销量近600万册,连续两年包揽三大图书榜单榜首 [3] - 史铁生作品因短视频传播销量高涨,《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成为畅销书 [7] - IP图书表现突出,《哪吒2》相关图书月销售收入过亿元,《黑神话·悟空》衍生书周销售超千万元 [15] 图书品类结构 - 教材教辅和童书销售占比达半壁江山,销售稳定且不需要低价促销 [14] - 高定价书籍如《资治通鉴》三民版首批定价1499元,后续推出2099元版本 [15] - 童书和教材教辅受众多为家长,具备消费潜力,流量可外溢至家居、母婴等品类 [14] 平台战略定位 - 电商平台不看重图书直接创造的GMV,更重视业务拓展和人群转化的外溢价值 [13] - 抖音推出"全民好书计划"等活动,拼多多开展"多多读书月",均给予资源倾斜 [5] - 图书被视为引流工具,可帮助平台吸引知识类用户和Z世代年轻用户 [15][16]
从一个“传播贡献奖”引发的争议说起(锐见)
人民日报· 2025-05-09 06:42
文学与大众传播的关系 - 董宇辉获得《人民文学》2024年度"传播贡献奖"引发争议,批评方认为网络主播获文学奖名不副实,支持方则认为其帮助杂志社创下近2000万元成交金额,为文学传播做出贡献 [1] - 文学面临严肃与通俗之辩的千年命题,同时需要应对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介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 [1] - 《人民文学》《收获》等杂志通过"与辉同行"直播间获得上亿次点赞和上百万册订阅量,莫言等作家也通过直播与读者交流 [2] 新媒介对文学传播的影响 -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文学与电影、短视频等相比不具备传播优势,但直播间卖出的百万册《额尔古纳河右岸》极大提升了文学的"能见度" [2] - 直播间里的文学是新大众文艺的表现,文学不再受"专业性"束缚,回归各行各业爱好者身边 [2] - 文学传播形式多样化,可以是传统阅读,也可以是手机播报的小说或朋友圈诗句 [2] 新媒介传播的局限性 - 直播间存在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推介问题,需要主播具备一定文学修养 [3] - 销售量不等同于阅读量,部分读者出于粉丝心理下单但未真正阅读 [3] - "传播贡献奖"的设置反映了文学在新传播形势下的努力 [3] 文学发展的方向 - 文学需要拥抱读者,通过更多人的推介和深入人心的好作品走得更远 [1][3] - 文学拥抱新媒介可以让经典在流量中重获新生,传播者搭桥使好作品自有回响 [3]
从“黑盒”到“手机爹”,一段人类驯服算法简史
远川研究所· 2025-04-29 20:42
技术进步与内容分发 - 2025年简中互联网流行语"手机爹"反映用户对算法推荐内容的错愕感,体现技术与人类关系的重构[2][4] - 推荐算法打破信息筛选的中心化模式,今日头条、抖音等产品通过长尾内容匹配迅速扩大用户规模[9] - 抖音算法推动《额尔古纳河右岸》销量从60万册跃升至500万册,4个月销量超过过去17年总和[12] 电子书与知识民主化 - 亚马逊Kindle Store上线初期提供9万本电子书,畅销书定价9.99美元颠覆出版行业[6] - 电子书消除库存限制并推动知识普惠,使普通人能以低成本获取全球图书资源[7] - 互联网时代信息供给激增,2025年全球数据量达175ZB,现代人日均信息接收量是1986年的5倍[7] 算法机制与社会影响 - 推荐算法本质是数学化表达的信息处理工具,核心目标为提升供需匹配效率[10] - 抖音采用双塔召回模型和"推荐优先级公式",通过多目标体系(如收藏率)优化内容分发[23][25] - 算法偏见案例显示技术问题实为社会问题,如COMPAS算法因历史判例数据延续种族歧视[17][19] 内容生产工业化 - MCN机构将爆款内容拆解为脚本、剪辑、推流等标准化模块,实现规模化生产[19] - "交个朋友"和"三只羊"等机构通过矩阵账号延续头部网红影响力,形成工业化内容生态[19] - 平台算法与社会情绪共振推动网红更迭,从安妮宝贝到郭有才反映网民心态变迁[19] 技术演进与监管动态 - GPT模型从人工标注演进至递归奖励建模(RRM),实现分层监督提升可控性[21] - 欧盟2021年推出全球首个AI监管框架,中美日韩相继发布AI伦理治理政策[23] - 抖音公开算法原理与社区规范,通过探索类指标主动破除信息茧房[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