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知

搜索文档
从“六小龙”到“四小强”,零一和百川做错了什么?
36氪· 2025-06-17 20:27
行业洗牌与公司分化 - 2023年被称为"大模型元年",国内"AI六小龙"累计融资超60亿元人民币,占国产大模型早期融资总额一半以上 [2] - 2024年底行业进入"冷静期",六小龙中仅智谱AI和阶跃星辰保持融资活跃,零一万物和百川智能明显掉队 [2][3] - 行业竞争法则从烧钱和技术参数转向商业化落地,幸存者智谱、MiniMax、月之暗面和阶跃星辰选择深耕细分赛道 [3] 零一万物的困境 - 技术参数领先但产品落地滞后,工程化能力不足,ToB业务场景有限,ToC海外项目组在2024年底被裁撤 [4] - 2024年底创始团队人事震荡,核心高管离职,预训练团队被阿里收编,放弃自研大模型底座转向应用层 [5] - 高管离职潮持续至2025年,包括COO张帆、首席战略官张阔等多名核心成员 [6] 百川智能的战略失误 - 一年内经历三次战略转向:从C端超级应用到多模态通用大模型,最终聚焦医疗AI但未达行业标准 [7] - C端产品"百小应"App DAU未突破5000,远落后竞品;医疗领域合作松散,错失先发优势 [7][8] - 2025年初联合创始人陈炜鹏等核心成员离职,团队核心瓦解 [8][10] 幸存者面临的挑战 - MiniMax开源混合注意力推理模型MiniMax-M1,性能比肩DeepSeek-R1,但商业化进度克制 [11][13] - 月之暗面主打产品Kimi用户增长乏力,尝试内容社区但面临冷启动难题,内部治理问题频发 [14][16] - 阶跃星辰转向ToB与终端合作,视频生成负责人段楠离职释放人才红利减退信号 [17][19] - 智谱具备ToB基础但面临算力成本高、定制交付难等挑战,生态依赖头部客户 [20] 行业格局变化 - DeepSeek以GPT-4水准性能及1/10成本改变竞争格局,新晋"基模五强"包括字节、阿里、阶跃星辰、智谱和DeepSeek [11] - 行业从技术赛马转向创业公司战略调整能力考验,长期价值取决于场景聚焦与产品闭环 [21]
零一万物联创、预训练和C端产品负责人谷雪梅离职创业|36氪独家
36氪· 2025-05-20 08:08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能涌现 ,作者周鑫雨 智能涌现 . 直击AI新时代下涌现的产业革命。36氪旗下账号。 如今,C端产品已经淡出零一万物业务版图,To B成为核心。 文 | 周鑫雨 编辑 | 苏建勋 来源| 智能涌现(ID:AIEmergence) 封面来源 | AI生成 "智能涌现"从多名独立信源处获悉,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谷雪梅在近期离职。在零一万物期间,她主要负责模型预训练和C端产品。据了解,谷 雪梅近期正在筹备创业。 就上述信息,零一万物回复"智能涌现":作为模型预训练负责人,谷雪梅因个人选择已经于数月前离职。公司尊重她的选择,也感谢她过去一年 的贡献。 放弃通用大模型基座的预训练后,对于零一万物而言,如今存活是业务布局的前提。 2025年以来,零一万物的业务重心,从原有的AI ToC应用和模型API,转向了数字人、模型的定制和部署等商业化更为成熟的B端场景。 相对地,经过2024年的频繁试错和调整,目前难以造血的C端产品,已经淡出零一万物的业务版图。 作为最早被李开复划入AI创业名单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谷雪梅与李开复相识于1999年,在职业上的交集,则始于谷歌。 谷雪梅。图源:网络 多名零一万物前员工都对我 ...
零一万物联创、预训练和C端产品负责人谷雪梅离职创业|智能涌现独家
36氪· 2025-05-19 13:54
文|周鑫雨 编辑|苏建勋 《智能涌现》从多名独立信源处获悉,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谷雪梅在近期离职。在零一万物期间,她主要负责模型预训练和C端产品。据了解,谷雪梅近期 正在筹备创业。 就上述信息,零一万物回复《智能涌现》:作为模型预训练负责人,谷雪梅因个人选择已经于数月前离职。公司尊重她的选择,也感谢她过去一年的贡献。 放弃通用大模型基座的预训练后,对于零一万物而言,如今存活是业务布局的前提。 2025年以来,零一万物的业务重心,从原有的AI ToC应用和模型API,转向了数字人、模型的定制和部署等商业化更为成熟的B端场景。 相对地,经过2024年的频繁试错和调整,目前难以造血的C端产品,已经淡出零一万物的业务版图。 作为最早被李开复划入AI创业名单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谷雪梅与李开复相识于1999年,在职业上的交集,则始于谷歌。 后来,当李开复在2023年投身AI创业的浪潮,谷雪梅也成了他组建团队的首要人选。 用李开复的话来说,谷雪梅,连同马杰、祁瑞峰、Anita(黄蕙雯)等几名联创,和他的关系是"愿意相信我,我也很信任他们"。 可以说,这几名联创,也构成了零一万物自成立起,业务版图最重要的四角:谷雪梅负责模型训练 ...
对话李开复:这次大模型创业,我十年都不会变现
晚点LatePost· 2024-05-13 14:03
"大模型公司迟早要面临投行拷问。" 文丨程曼祺 编辑丨宋玮 作为多年的科技与商业精英,李开复的一面是精确与秩序。 他出现在办公室时比约好的时间刚好早 1 分钟,同事说他常常如此准点。 他仿佛刚从 20 年前的畅销书封面中走出来:步态从容,一身藏蓝色西服套装,三七分的发型一丝不乱,手里提着一个深棕色皮质公文包,是讲述美 国 1960 年代商业精英的电视剧《广告狂人》里会出现的款式。 不过翻开这张精致的封面,李开复又一直身处一个模糊、混乱、难以预测的商业世界。 曾经每天用程序自动发几十条微博的李开复没有在公开场合做回应。他忙于用他的理性与经验,在复杂、混乱的大模型市场里找出一条最正确的生 存之路。 在创业一年后,李开复第一次接受深度采访,完整阐述零一万物怎么想、怎么做。 李开复有一套环环相扣的精密逻辑。他以工程师的方式定义了一个新概念:TC-PMF,在 PMF(Product Market Fit)寻找产品与市场匹配点的基础 上,加上了技术(technology)和成本(cost)。 过去 1 年,这种混乱到了一个高峰,他在去年 5 月创立大模型公司零一万物并担任 CEO,已经 62 岁的李开复把自己拉入了一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