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信用报告

搜索文档
营商环境周报(第164期)|全面开展“信用代证”工作,研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15:40
时政要闻 -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资金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领域[5] - 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涵盖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募集资金用于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6] - 优化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管理流程,支持灵活分期发行,创新信用评级体系,建立专项承销评价和做市机制[6][7]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推行"信用代证"工作,用专项信用报告替代多部门出具的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涵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信息[8] - "信用代证"适用于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鼓励拓展至社会组织和自然人,2025年9月底前全面开展[8][9] - 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推进计划提出118项重点任务,包括研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开展"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10] - 计划强调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加强转化运用,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和版权产业,发展知识产权金融[11] 地方行动 - 湖南出台措施支持首发经济,对知名品牌首店给予最高100万元租金装修补助,首发活动费用补助30%[12] - 湖南支持本土新消费品牌孵化,对年度新开10家以上直营门店或营收达标的品牌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13] - 广州发布22条措施支持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促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深化人才、资本、技术、数据跨境流动[14] - 广州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便利化,建设南沙数据服务试验区,协同港澳开展数据托管、隐私计算等服务[14] - 广州重点发展金融、会展、数字服务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推进与服务消费相关的教育、医疗等服务贸易[15] 典型案例 - 北京推行"扫码检查"改革,重复检查阻断成功率88%,"无事不扰"企业占比10.25%,被检查量下降79.1%[16] - 北京电子营业执照下载应用率达80%,新设企业下载率97%,累计调用量2.15亿次居全国首位[16] - 北京非现场检查占比40.9%,实现1682项监管数据跨部门共享,采用"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17] - 北京"无事不扰"企业清单涵盖专精特新、人工智能等重点行业企业,总量达23.1万家[17]
南财数据周报(47期):“一份信用报告代替一摞证明”全面推行,青岛构建数据资产增值循环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18:07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推进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发布通知,明确2025年9月底前全面推行"信用代证"工作,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涵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和刑事裁判等信息 [1] - 政策要求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建立数据异议反馈和核查修正机制,提升数据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 [1] - 该举措是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旨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2]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果 -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发布10项数据标准化重点成果,包括《可信数据空间技术架构》技术文件和9项标准草案,涉及数据基础设施参考架构、互联互通要求、用户身份管理等 [2] - 峰会成立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由国家数据局指导,19家央企和20家研究院所及龙头企业发起,发布《可信数据空间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年版)》和《可信数据空间能力要求》征求意见稿 [4] - 联盟旨在推动数据共享共治和产业生态协同,聚焦场景打造、标准研制和价值挖掘 [4] 财政支持与规划 - 国家将加大中央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地方和行业建设基础性、公益性数据基础设施项目,并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快构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架构 [3] - 面向"十五五"规划,国家正加快研制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规划 [3] 地方数据资产管理实践 - 青岛市出台《青岛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配置登记、有偿使用、收益分配和销毁处置等环节 [5] - 青岛建立累进动态收益分配机制,形成"供数-资产-运营-收益-再投入"增值循环体系,已完成交通运输和医疗健康领域全国首单数据资产交易入库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