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良资产转让
icon
搜索文档
监管鼓励下不良资产转让提速:年内15家消金公司转让超160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1:21
行业趋势 - 监管机构大力鼓励不良资产转让 政策导向下 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挂牌方式转让不良贷款的节奏明显加快 [1] - 截至7月16日 已有15家持牌消金公司在银登中心发布163笔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涵盖招联 蚂蚁 兴业 中银等头部机构 以及南银法巴 平安 幸福 海尔等腰部机构 [2] - 仅中银行消金一家 就有约100笔转让业务 [2] 转让市场特点 - 单个资产包转让价格分化明显 因资产违约时长 借款人群等要素存在差异 [4] - 中银消金2025年第31期个人不良贷款未偿本金总额1725 7万元 公开竞价起始价303万元 约为1 8折 [4] - 湖北消金2025年第4期的1 4亿元个人不良资产包 公开竞价起始价仅为188万 转让折扣低至0 1折 [4] 政策支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出台《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 提升监管质效指导意见》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鼓励AMC在风险可控 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加大不良资产收购 管理和处置力度 [4] - 《办法》明确了地方AMC的监管框架和主责主业 清晰划定"虚假出表" "利益输送"等经营红线 有利于推动地方AMC提升内控与合规管理水平 [5] 行业影响 - 消金公司加快"出清"不良贷款 能降低催收 诉讼等运营成本 快速回笼资金 缓解资本压力 [4] - 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快速发展 主要得益于监管部门强化风险化解要求 通过多项举措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4]
未诉即卖成常态 消金公司加快处置不良贷款
证券时报· 2025-06-30 01:48
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转让加速 - 上半年15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银登中心挂牌110期不良贷款项目 总规模超300亿元 大幅超出往年同期 [1][2] - 招联消费金融以85.32亿元未偿本息规模成为年内最大挂牌方 前5家公司合计占比达八成 [2] -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挂牌单笔30.69亿元资产包创年内记录 平均授信2.42万元 逾期达6.3年 转让价仅0.1折 [3] 不良贷款处置新趋势 - 出现"未诉即卖"新变化 核销后直接打包转让占比提升 中银消费金融55期项目中199户均为未诉状态 [1][4] - 处置环节简化可降低催收诉讼成本 避免资产贬值 同时快速回笼资金缓解资本压力 [1][5] - 核销后转让相比核销前出表效率更高 资金回收更快 符合监管鼓励市场化处置政策导向 [5] 行业资产质量与业绩表现 - 头部公司不良率持续攀升 中银消费金融从2022年2.8%升至2024年3.56% 不良规模增至27.92亿元 [6] - 招联消费金融不良率三年间从1.83%升至2.45% 兴业消费金融从1.9%增至2.49% [6] - 2024年22家公司净利润增长 8家下滑其中6家跌幅超50% 行业盈利格局趋于均衡 [6][7] 行业发展前景 - 融资渠道拓宽和牌照价值凸显 在扩内需政策下仍具发展机遇 [7] - 盈利压力导致资本内生能力弱化 股东增资力度减小 未来资本补充需关注 [7]
消金公司如何优化业务布局
金融时报· 2025-06-11 09:42
政策导向与行业责任 -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成为年度首要任务 消费金融公司需通过灵活信贷供给激活居民消费动能 并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1] - 行业近期动作显示提升资产质量与强化合规经营的决心 包括加速不良资产出清和规范助贷合作披露 [1] 不良资产处置动态 - 2025年以来10余家消费金融公司挂牌转让不良资产 转让价格普遍1折左右 部分低至0.19折 反映行业优化资产质量的迫切性 [2] - 2025年5月单月不良资产转让规模达80亿元(年内新高) 涉及8家公司 包括湖北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 部分资产包折扣率低至0.3折 [2] - 中银消费金融6月初集中转让20期不良资产 本息合计超13亿元 最低折扣0.19折 年内累计转让55期不良资产 [2] - 转让不良资产主因成本节约考量 催收诉讼流程耗时且影响资金周转效率 行业加速处置意愿强烈 [3] 助贷合作合规管理 - 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因合作模式管控不足等问题被罚140万元 显示监管对合作机构管理的重视 [4]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4月发布《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对助贷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并公开披露 [4] - 截至6月6日已有4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布助贷合作名单 包括尚诚、长银五八等 合作方集中于蚂蚁、京东等互联网巨头 [4][5] - 长银五八合作名单含抖音集团及京东旗下3家机构 金美信披露59家合作方 含美团、360数科等平台 [6] 行业发展趋势 - 名单制管理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同时保障持牌机构与同业合作权益 [6] - 行业通过优化业务布局、强化风控与合规水平 在竞争环境中稳健发展 并为服务实体经济注入活力 [6]
中银消费金融狂甩60亿不良贷款背后:净利润节节败退,不良率再创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6-06 09:01
不良资产转让 - 6月4日中银消费金融批量转让20期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13.02亿元,涉及20多个省市9400多名借款人 [1] - 5月公司已转让20期不良贷款项目,未偿本息总额19.04亿元,覆盖14个省份 [2] - 不良资产转让价格极低,例如第40期1.34亿元本息以531万元(0.4折)转让,第38期3.27亿元本息以624万元(0.19折)转让 [4] - 2025年至今公司已转让不良贷款超60亿元,2024年全年转让超100亿元 [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税后利润仅0.6亿元,较2023年5.37亿元暴跌近90% [6][7] - 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3.06亿元,为行业同期唯一亏损企业 [6] - 2022-2024年净利润持续下滑:6.32亿元→5.37亿元→0.595亿元 [7][10] - 2024年营业收入75.47亿元,较2023年78.56亿元下降3.9% [7][10] - 资本充足率从2022年13.68%降至2024年11.37% [7][10]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规模持续攀升:2022年17.28亿元→2023年24.95亿元→2024年27.92亿元 [9][10] - 不良贷款率同步上升:2022年2.80%→2023年3.47%→2024年3.56% [9][10] - 拨备覆盖率逐年下降:2022年280.16%→2023年231.00%→2024年208.26% [10] 行业对比 - 2024年中邮消金净利润8.04亿元,宁银消金3.03亿元,增速均超50% [8] - 海尔消金、哈银消金、小米消金等同业公司2024年均实现增长 [8] 公司背景 - 注册资本15.14亿元,中国银行持股42.8%为第一大股东,百联集团持股22.08% [11] - 全国首批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之一,2015-2017年净利润居行业首位 [6] - 2024年资产总额796.70亿元,贷款余额784.05亿元 [6][10] 监管处罚 - 2024年12月因催收不当、合作机构管理失职被罚款90万元 [13] - 2024年7月因员工行为管理违规被罚款50万元,相关责任人禁业5年 [13] - 2024年收到投诉503件,83.1%涉及协商还款与贷后管理问题 [15]
5.30犀牛财经晚报:酱香型白酒新国标6月1日起实施 永辉超市被限制高消费
犀牛财经· 2025-05-30 18:38
央行贷款数据 - 2025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65.41万亿元 同比增长7.4% 一季度新增9.78万亿元 [1] - 房地产贷款余额53.54万亿元 同比增长0.04% 增速较上年末提升0.2个百分点 一季度新增6197亿元 [1] - 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87万亿元 同比增长0.8% 一季度新增3535亿元 [1] -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9万亿元 同比下降0.8% 但增速较上年末回升0.5个百分点 一季度新增2144亿元 [1] 消费金融不良资产转让 - 2025年前5个月15家持牌消金公司发布103笔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中银消金独占55笔 [2] - 一季度金融机构个贷不良资产转让成交规模370.4亿元 同比激增761% [2] - 消金行业挂牌资产包未偿本金总额101.4亿元 平均起拍折扣率约5% [2] 酱香型白酒新国标 - GB/T 10781.4-2024新国标6月1日实施 涉及11项技术调整 包括定义 分级 生产工艺等 [2] 造船行业动态 - 2025年1-4月中国造船新接订单量全球市场份额保持第一 部分企业订单排至2029年 [3] - 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同时建造16000标箱集装箱船和6艘双燃料LNG原油轮 [3] 汽车商品进出口 - 2025年4月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230.9亿美元 环比增6.8% 同比降2.2% [3] - 1-4月累计进出口额818.8亿美元 同比降5.2% 其中出口686.1亿美元 同比增3.7% [3] 生猪产能调控 - 头部猪企被要求暂停能繁母猪扩产 出栏体重控制在120公斤 牧原已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 [4] 医疗电子仪器创新 - 全球首套医用电子仪器全自动测试系统通过验收 基于NQI技术集成 [4] 金融机构监管处罚 - 华金期货因交易系统宕机7小时26分钟被责令改正 总裁助理简政被出具警示函 [5] 机构持股变动 - 贝莱德减持美团-W(6.11%→5.84%) 中兴通讯(6.63%→5.84%) 中国石油股份(7.04%→6.70%) [5] - 摩根大通减持中国财险持股比例从7.27%降至6.55% [5] 人事变动 - 王胜接任申万宏源研究总经理 周海晨保留董事长职务 [5] 企业动态 - 哪吒汽车上海总部LOGO拆除 计划节后搬迁新办公场地 [6] - 永辉超市因39万元服务合同纠纷被限制高消费 [6] - 天富龙集团获证监会IPO注册批准 [6] - 映翰通上调回购价上限至65.04元/股 已回购19.8万股 [7] - 常青科技特种高分子单体二期项目进入试生产 [8] - 浙江医药拟用不超10亿元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 [9][10] - 全信股份子公司金博氢能获供应商定点 拟开展800万元商品期货套保业务 [11] 股市行情 - 沪指5月30日跌0.47% 全市场超4100股下跌 月累计涨幅超2% [12] - 医药 银行 猪肉板块领涨 黄金 消费电子等板块跌幅居前 [12] - 沪深两市成交额1.14万亿元 较前日缩量462亿元 [12]
监管鼓励不良资产转让 上半年消金公司转让已超100笔
贝壳财经· 2025-05-30 12:16
消费金融行业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升温 - 监管机构鼓励不良资产转让背景下,消费金融行业不良资产转让市场持续升温 [1] - 截至5月29日,15家持牌消金公司发布103笔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涵盖头部及腰部机构,中银消金独占55笔 [2] - 一季度金融机构个贷不良资产转让成交规模达370.4亿元,同比激增761% [2] 不良资产转让数据 - 一季度消金行业挂牌转让资产包未偿本金总额101.4亿元,加权起拍本金折扣率2.82%-10.66%,平均5% [2] - 中银消金未偿本金总额25.99亿元,本金折扣率5.63% [4] - 招联消金未偿本金总额25.78亿元,本金折扣率7.17% [4] - 南银法巴消金未偿本金总额10.98亿元,本金折扣率2.84% [4] - 捷信消金未偿本金总额10.95亿元,本金折扣率2.82% [4] - 重庆蚂蚁消金未偿本金总额4.71亿元,本金折扣率10.66% [4] 不良资产转让驱动因素 - 宏观经济形势下居民还款能力减弱导致不良资产积累 [4] - 监管部门强化风险化解要求,明确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4] - 政策支持包括2021年、2022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通知及2024年进一步部署安排 [5] 不良资产转让优势 - 传统催收需6个月以上,逾期超1年贷款回收率不足20% [5] - 司法诉讼周期12个月起,人力成本高 [5] - 银登中心批量转让从挂牌到成交约15天,整体流程不超过4个月 [5] - 转让未核销不良资产可快速改善拨备覆盖率等指标 [5] 转让价格差异与市场趋势 - 转让价格差异显著,捷信消金某资产包转让折扣低至0.18折,中银消金某资产包约1.67折 [6] - 个人贷款不良资产缺乏抵押担保,回收成本高,定价与对公资产差异显著 [6] - 早期个人贷款不良资产成交价偏高,现起拍价低于一折成常态 [6] - 个人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在资产包数量和金额上均显著增长,价格整体平稳 [6]
贷款逾期不足5个月便挂牌转让,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迫不及待“甩”不良
北京商报· 2025-05-13 22:03
不良资产转让情况 -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转让未偿本息总额2.7亿元的不良资产包 包括未偿本金2.51亿元和未偿利息0.19亿元 [1][3] - 资产包涉及4804笔资产 其中785笔已核销 借款人户数为3216户 加权平均年龄41岁 [3] - 资产包分类为可疑2626笔 次级1362笔 损失816笔 全部未进行诉讼 [3] - 资产包起始价2462万元 折扣率低至0.9折 加权平均逾期天数142天(不足5个月) [3] - 2025年公司已发布3期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年内累计挂牌转让规模达11.24亿元 [9] 转让原因与行业背景 - 转让主要出于业绩压力 不良压力 催收压力的综合考量 目的是早转让早出表 [4] - 转让未核销贷款可降低计提压力 减少对公司利润的冲击 [4] - 行业普遍放宽不良认定时效 从逾期60天调整为90天计入不良 [4] - 线下业务贷款额度大 逾期较难追回 除非诉讼否则难以收回 [7] - 行业不良资产转让频繁 源于监管强化资产质量要求及经营信用风险管控需要 [9] 业务结构与经营表现 - 公司线下诚易贷产品余额293.65亿元 占总贷款余额66.76% [6]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45.95亿元(同比+74.52%) 净利润3.03亿元(同比+172.97%) [6] - 贷款规模508亿元(同比+61%) 线下业务扩张带动业绩增长 [6] - 转让资产包中加权平均授信额度14.73万元 单一借款人最高未偿本息24.35万元 显著高于线上同业 [7] 风险与管理问题 - 线下业务客户筛选和风险评估环节可能存在漏洞 贷前识别和贷中管理不足 [5] - 短期可优化资产结构和财务报表 但长期可能反映资产质量恶化风险 [5] - 需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提高风险识别评估能力 优化客户结构和合规管理 [10] - 建议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风险评估体系 加强贷中监控 探索多元化处置方式 [10]
贷后管理存在不到位问题
金融时报· 2025-05-07 11:10
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与挑战 - 消费金融行业在推动消费升级和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1] - 行业面临贷后管理严峻问题,2025年不良资产转让和监管处罚反映出压力增加 [1] - 2025年一季度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出让规模仅次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1] - 6家消费金融公司密集挂牌不良资产转让项目,转让价格普遍低于1折 [1] 不良资产转让与资产质量 - 消费金融公司面临不良率上升和贷后管理双重压力,资产质量承压 [1] - 转让不良资产有助于化解潜在风险,但也反映风险压力增加 [1] 监管处罚与贷后管理问题 - 蚂蚁消费金融和中邮消费金融因"贷后管理不到位"受到监管处罚 [2] - 2025年一季度行政处罚显示"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和"部分消费贷款被挪用"是主要问题 [2] - 22家消费金融公司披露800余家催收合作机构,委外催收普遍存在 [2] 催收乱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 不正当催收行为屡禁不止,包括冒充执法人员、骚扰亲友等"暴力"催收 [3] - 金融消费领域违规荐股、高额隐性收费和恶意催收破坏市场秩序 [3] - 《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和《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规范催收行为 [3] 合规管理与风险防范措施 - 消费金融公司需强化合规管理,完善风险治理框架,将消保指标纳入KPI考核 [4] - 机构需明确合作机构准入及淘汰机制,将消费者投诉反馈纳入评价体系 [4] - 针对贷款挪用问题,需加强贷前审核、贷中监控和贷后回访,防范风险 [4]
密集清仓不良资产,银行急甩消费贷坏账“包袱”
北京商报· 2025-04-28 20:40
银行不良贷款转让加速 - 多家银行加速挂牌转让不良贷款 包括建设银行 平安银行 兴业银行 中信银行 广发银行 兰州农商行 深圳南山宝生村镇银行等 [1][3] - 个人消费贷成为银行转让的重点项目 例如平安银行批量转让507户借款人1.77亿元个人消费贷 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转让7526.99万元个人消费贷 [3] - 建设银行新疆分行挂牌转让2期个人不良贷款 涉及未偿本息总额3927.92万元和7682.86万元 起始价分别为494.82万元和844.74万元 [3] 不良贷款转让市场趋势 - 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成交规模达483亿元 银行作为出让方交易占比70.23% [5] - 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规模370.4亿元 同比激增761.4% 其中个人消费贷占比超七成达268.2亿元 [5] - 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规模同比减少84.71%至16.1亿元 [5] 消费贷风险暴露原因 - 工商银行2024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211.95亿元 同比增长28.3% 但不良率上升1.05个百分点至2.39% [7] - 建设银行境内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278.95亿元 增长25.21% 不良率由0.86%升至1.09% [7] - 居民收入预期减弱 共债风险上升导致还款能力下降 消费信贷经历前期扩张后进入风险集中释放阶段 [6][7] 银行应对措施 - 通过转让不良资产主动防风险 释放表内压力 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部分居民和企业还款能力下降 [4] - 监管政策鼓励加快不良贷款处置 避免风险积聚 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攀升成为转让重点 [4] - 建议优化不良资产转让机制 推动批量转让和市场化定价 提高处置效率 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