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书法作品
icon
搜索文档
共振·生长——2025石家庄青年艺术邀请展
经济观察报· 2025-09-06 10:13
(原标题:共振·生长——2025石家庄青年艺术邀请展) 铁轨延伸的方向,藏着石家庄最鲜活的成长密码。百年前,蒸汽机车的鸣笛声打破乡野寂静时,这里还 只是个散落着 600 户农家的小村庄,土坯房围着庄稼地,日子过得像村口的老井般平静。谁也没想到, 车轮滚滚竟载来一场翻天覆地的蜕变 —— 货站连成商埠,土路拓成大街,南来北往的人潮在这里扎 根,昔日的村庄渐渐舒展成如今千万人聚居的繁华都市,霓虹与烟火气交织,成了华北平原上耀眼的 城。 而在这座因交通兴起的城市里,另一群人正用笔墨与色彩编织新的故事。44 位艺术家就生活在这里, 熟悉着街头的槐花香,也见证着城市的日新月异。他们带来的 67 件作品,藏着各自的心事:架上绘画 里有太行的层峦叠嶂,书法作品透着墨色的温润,还有充满巧思的设计。展览不只是把作品挂起来那么 简单,从展陈时灯光的调试,到文字里对创作灵感的解读,再到围绕作品展开的研讨与公教活动,那些 看似寻常的环节,悄悄把单件作品串成了整体。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不仅让每一件作品的故事 更清晰,更拼凑出属于这座城市的艺术图景,温柔地诉说着这里的过去与现在。 展期 8月16日 - 9月7日 地点 石家庄市美术馆 ...
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总结颁奖系列活动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7-31 16:32
原标题: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总结颁奖系列活动举行 由中国儿童中心主办的第二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总结颁奖系列活动28日至31日举 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学生代表、指导教师代表、组织单位代表等1600余人参加活动。 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委会秘书长黎建介绍,本届比赛参赛学生覆盖全国所有省、区、 市,有效参赛作品逾175万幅(件),作品类型包括绘画、书法、摄影、造型和数字美术。 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高诗尧介绍,评审秉持"专业为尺,育人为本"的原则,对作品在诠释"中国 风"中与主题的契合度、专业规范与童真童趣的平衡性以及整体感与观感的综合性等三个维度评审。 据悉,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已举办29届,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的公益性美 育赛事。 第二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优秀作品展"艺朵美空间·延边行"。(活动方供图) 活动同期举办第二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优秀作品展"艺朵美空间·延边行",从100余万件参 赛作品中精选出332幅(件)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表示,儿童阶段是人生中情感最充沛、最敏感、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容易 接受情感熏陶。美育作为"五育 ...
“以书法为桥,连接东西方文明”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展览概况 - 展览名为"兰亭·雅集"中国书法展,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1] - 展览分为历代书法经典、现代书法、篆刻艺术和互动体验区四个部分 [1] - 共展出30余件书法作品 [1] 展品内容 - 大型装置作品为赵孟頫所书《千字文》,印制在巨大白色绸缎上 [1] - 展品形式包括立轴、屏风、手卷等多种形式 [1] - 现代书法区汇聚13位当代书法家的作品 [1] - 篆刻区陈列数十枚印章作品,使用寿山石、青田石、鸡血石等石材 [1] 观众反馈 - 德国波茨坦大学语言学专业学生黎贝卡表示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1] - 来自策勒的弗雷特女士注意到许多德国年轻人对中国书法感兴趣 [2] - 德国汉学家雷德侯曾称书法为"艺术史的艺术" [1] 文化交流意义 -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何文波表示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 [2] - 展览旨在以书法为桥梁连接东西方文明 [2] - 文化活动成为中德人民交流情感、增进理解的纽带 [2] 现场活动 - 特邀嘉宾维克尔特分享学习中国书法心得并现场挥毫 [2] - 工作人员为观众讲解印章含义,如"乙巳墨缘"和"书道千秋" [1]
莫言/王振书法摄影展开幕 莫言畅谈“文墨共生”
中国新闻网· 2025-06-01 04:01
展览概况 - 展览《两块砖墨讯非洲行——莫言/王振书法摄影展》在深圳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开幕,展出46幅书法作品和70幅摄影作品 [1] - 作品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和北京舒同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王振在非洲游历时创作 [1] - 展览主题为汉字书法与非洲文明的对话,展现东方文脉与非洲自然风光的融合 [1] 创作理念 - 莫言提出"文墨共生"理念,强调书法创作应回归原始状态,类似古代书法家无意识创作的情境 [3] - 莫言认为自然状态下的艺术创作更具价值,非洲的荒凉草原与繁华都市对比激发创作灵感 [3] - 王振提到莫言在非洲草原即兴创作"与天地对话"等书法作品,结合当地环境进行艺术表达 [4] 公益活动 - 莫言和王振在非洲期间为中国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各捐赠10万元 [4] - 莫言个人累计捐款1000余万元,主要用于救助先心病和孤独症儿童 [8] - 两块砖公益基金已救助200余名先心病儿童手术,完成15万余名青少年先心病筛查 [8] - 支持全国22个省48个城市开展孤独症康复培训,预计帮助1000余个孤独症家庭 [8] 展览影响 -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表示展览有助于理解莫言文学作品意境 [6] - 展览开幕式后莫言亲自担任导览,现场参观师生众多但秩序良好 [6][7] - 莫言联合《中国慈善家》发起"与莫言同行"公益行动,创新文化名人引领的公益模式 [8]
中华文化笔墨传——访台湾书法家洪启义
新华网· 2025-04-27 17:32
中华文化传承 - 书法被强调为中华文化的精髓,需要保护与传承,尤其篆书与隶书等早期书体最具旨趣 [1] - 中国书法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4] - 汉字构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体现中华先民智慧,是文化瑰宝 [4] 书法艺术与技法 - 洪启义师从谢宗安学习"汉魏合体书",专注隶书、篆书、魏碑各三年,总计十年学艺 [2] - 书法创作需"追求神采,抒写性灵",依赖技巧精熟与创作心态的物我两忘 [2] - 竹笔书法因竹纤维笔头的特性,线条瘦劲有力,符合"书贵瘦硬方通神"的审美 [3][2] 两岸书法交流现状 - 大陆通过官方举办大型书法比赛推动传承,吸引年轻群体学习,而台湾因"去中国化"导致校园书法课消失 [7] - 洪启义作品被大陆多地(山东、河南、天津、陕西)收藏,并呼吁两岸以书法为精神纽带加强交流 [7][8] - 强调两岸文化同源,书法是"不可能割断"的联结,需珍惜和平并保持交流平台开放 [7][8] 书法学习方法论 - 学书法需结合历史文化阅读,理解字源演化以提升精神境界,而非仅练习书写技巧 [6] - 实务派主张通过名师引导、勤学苦练及临摹熟练后追求神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