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球盖菇
icon
搜索文档
陕西以“万企兴万村”推动乡村振兴
陕西日报· 2025-09-26 08:32
企业参与模式与投资规模 - 石羊集团投资1.1亿元建成2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带来200多万元收入 [1] - 德有邻食品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通过“企业+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2000多户种植户,每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2] - 镇安县通过“万企兴万村”行动落地产业项目47个,总投资金额达到12.6亿元 [5] 产业振兴与农户增收 - 石羊集团创新建立“党支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等模式,将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 [1] - 齐峰果业联合22家企业及合作社设立担保基金,通过担保融资2.47亿元助力猕猴桃产业 [2] - 森林源生态农业示范园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合作,带动316户农户种植食用菌,户均年增收4.8万元 [3] 金融支持与组织协同 - 陕西省工商联与农发行陕西省分行、农行陕西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行动提供金融支持 [5] - 陕西省工商联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成立,使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进入组织化、系统化新阶段 [5] - 截至2025年初,陕西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民营企业达10466家,实施项目14177个,兴村7785个 [5] 多元化发展模式 - 晶元集团采用“飞地经济”模式为村组异地建设光伏电站,每年让村子稳定增收30万元 [2] - 陕西长安唐村公司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开发,吸纳200余人就业,带动乡村劳动力超2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5000余元 [4] - 行动改变过去单向帮扶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让企业与乡村携手走可持续发展新路 [2]
“菇姐”的电话,成了菇农的咨询热线(我的家乡我建设)
人民日报· 2025-09-08 06:16
行业技术发展 - 食用菌产业在湖北宜昌地区是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农民过去依赖经验种植 技术水平低且抗风险能力弱[3] - 通过制定羊肚菌和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省级地方标准 推动行业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4][8] - 采用设施化栽培技术 如智能温控菇房和菇菜轮作模式 提高生产效率和土地利用率[2][7] 品种创新与资源保护 - 累计收集143种本地特有大型真菌 建成三峡真菌馆用于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3] - 成功驯化培育羊肚菌并推广稻菌轮作模式 使每亩纯收入达到1万多元[4][5] - 大球盖菇产量达到每亩3000公斤 通过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增加农民收入[8] 技术推广与产业影响 - 通过示范推广和一线技术指导 帮助5万多名菇农实现增收[2] - 累计培训菇农2万余人次 推动香菇 羊肚菌和大球盖菇等栽培技术落地转化[8] - 解决具体生产问题 如病虫害防治和湿度控制 帮助产业走上正轨[6][7]
特写|葛洲坝坝首第一村石头山上开出“致富花”,游客和创业者都来了
新浪财经· 2025-04-29 12:47
牛扎坪村转型发展 - 牛扎坪村从"荒石包"转变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通过发展花卉苗木产业 融合农耕体验 农家乐 户外活动等业态 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3][6] - 2023年该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成为宜昌城市后花园 吸引返乡创业者 "95后新农人" 工艺美术大师等群体 [3][11] 花木城产业建设 - 花木城一期投资950万元于2021年5月运营 二期投资1200万元于2023年9月建成 吸引8省市客商入驻 经营花鸟鱼虫 三峡奇石 雕刻景观等业态 [9] - 花木城2024年为村集体创收80万元 提供近200个村民就业岗位 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 [11] - 配套布局养心谷 兰草谷 星空谷等农文旅项目 目标建成辐射川东鄂西的区域性花卉苗木集散中心 [9] 多元化业态发展 - 形成"文花果食"产业矩阵 包括水果蔬菜基地 民宿 农家乐 村咖等 网红农家乐节假日一座难求 [11][15] - 工艺美术师李长庚利用黄栌树根创作根艺书法作品 成为特色文化产品 [9][11] 年轻创业者案例 - "95后"王皝流转土地种植大球盖菇 年产量约5000-6000斤 通过短视频和电商直播拓展销路 并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 [12] - 创业者选择牛扎坪因区位优势(距城区20分钟车程)及成熟业态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培训 比赛等创业服务 [12] 基础设施与产业协同 - 2015年村党委争取三峡集团支持建设蓄水池和观光大道 解决无水无路困境 [6] - 葛洲坝电厂捐赠退役水力发电机转轮作为地标 吸引游客打卡 [5][8] - 利用修建葛洲坝遗留的废弃采石场改造为花木城 实现资源再利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