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二维码解码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福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加力 “自贸经验”给力
制度创新成果 - 累计推出647项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38项向全国复制推广 482项在省内自主复制推广 [1] - 累计新设企业13.8万户 是挂牌前的8.8倍 [1] 两岸经济合作创新 - 累计推出126项涉台制度创新成果 包括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和两岸征信信息互通 [2] - 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是大陆唯一人社部批准的面向台胞职业技能评价机构 [2] - 平潭片区构建采认换证、培训考证、就业推介、政策咨询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3] - 通过"一中心+多窗口"模式在各地设立14个分中心和10个工作站 累计发放采信采认证书5800多本 [3] 航空维修产业 - 打造全国领先第三方航空维修基地 飞机保税维修数量和货值居全国首位 [4] - 厦门片区航空维修基地境外业务占比超80% 境外航空维修业务全国第一 [4] - 进口航材免征关税政策每年为企业节约22亿元担保额度和超百万元保函费用 [5] 数字技术产业 - 新大陆科技集团自研二维码解码芯片 是全球仅有的4家掌握二维码识读核心技术企业之一 [6] - 集团支付终端累计交付逾1亿台 产品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 通过境外投资备案"一口受理"政策 完成9项境外投资 总额1285万美元 中方投资776万美元 [6] 跨境电商发展 - 平潭片区跨境电商出口"海空联运"模式实现24小时全球送达 [7] - 该模式下跨境电商出口货值达9.71亿元 吸引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入驻 [7] - 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出区货值从2700万元提升至62亿元 年均增幅达72% [7]
主动权系于创新力(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05
科技创新与标准制定 - 中国在重要科技领域应勇当领跑者,在新兴前沿领域应成为开拓者 [1] - 统筹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集中攻坚与协同攻关、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的关系至关重要 [1] - 创新需要保持时不我待的精神,从现实需求和发展需求出发持续快速推进 [1] 条码技术的发展 - 条码技术起源于欧美,关键在于解码和识读算法而非码本身 [1] - 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自研出二维码解码芯片,使中国企业在物联时代不再受制于人 [2] - 创新带来话语权和主动权,关键核心技术过硬才能提升发展底气和优势 [2] 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 IGBT芯片掌控千亿级功率装备的"心跳",中车株洲所通过并购和研发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2] - 技术的"反哺"现象表明创新活力释放和发展的制高点转移 [2] -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后,通用标准的制定权尤为重要 [3] 国际标准中的中国分量 - 中国牵头或主导的国际标准涵盖光通信有源器件、养老机器人、无人机等多个领域 [3] - 这些标准是中国创新实力的见证,也提升了经贸往来便利和制度性话语权 [3] -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 [3] 创新与未来发展 - 创新是持续找差距、迎难而上的过程,战略主动取决于见事早、动作快、质量高 [3] - 技术更替周期缩短,需统筹多维度关系以保持竞争优势 [3] - 中国在部分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能力实现更大跨越 [4] - 外籍专家认为中国将继续成为创新的一极,创新力将转化为发展力 [4]
福州新区打造数字经济创新极
中国经济网· 2025-05-27 00:26
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 福建大数据交易所已归集政务、产业数据超800亿条,挂牌交易数据产品127类,带动上下游企业增收超20亿元 [1] - 福州新区现有六大数据中心规划机柜7.3万个,已建成1.5万个,建成投用人工智能算力2550P,超算算力每秒6000万亿次 [1] - 构建8个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及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1] 工业数字化转型 - 围绕长乐纺织产业集群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凯邦锦纶等企业建成10余个数字化示范车间 [1] - 恒申合纤构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 [1] - 马尾物联网产业园形成"传感—传输—应用"全链条生态,年产值超800亿元 [2] 新兴技术应用场景 - 新大陆科技集团研发的二维码解码芯片速度比国际同类快15%,应用于全球50多万个零售场景 [2] - 上润精密工业传感器应用于三峡电站监测系统,星云股份电池检测技术服务于宁德时代 [2] - 福州新区启动数字车城建设,引入百度Apollo,成为福建省首个智能网联道路建成区和自动驾驶示范区 [2] 医疗与教育创新 - 推动医疗大数据开放开发,深化与东软集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落地"AI+基因检测"等系统 [2] - 网龙网络公司AI教育产品覆盖192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万间教室,服务超1.5亿用户 [3] 未来发展规划 - 福州新区计划打造"算力—模型—应用—生态"的数字经济全链条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3]
人民日报 | 新增装机连续3年全球第一,新型储能技术“多点开花”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 - 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43.7吉瓦/109.8吉瓦时,连续3年全球第一,占全球新增装机的约60% [3][21] - 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占比超56%,截至2025年2月全国累计装机超7500万千瓦 [3][21] - 技术多元化趋势显著,锂离子电池主导同时,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重力储能、飞轮等非锂技术实现应用突破 [3] - 远景储能推出8兆瓦时系统新品,电芯数量减少30%,容量提升60%,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低40% [3] - 南网储能研发液氮灭火抑爆系统,成本较主流技术降低30%,已在消防领域规模化应用 [3]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 - 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首创港澳人才内地职称评定机制,16位港澳工程师获内地职称证书 [4][11][12] - 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从2015年1100亿元增至2024年7400亿元,年均增长24%,累计设立港澳资企业2.9万家 [12] - 天津自贸试验区开展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绿色通道试点,患者用药成本降至国外的40%,13批次药品获批用于17名患者 [20] - 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企业新大陆科技集团业务扩展至130多国,全球支付终端交付超1亿台 [17] - 厦门片区航空维修产业2024年营收161.45亿元,境外订单占比超80%,建成全国领先第三方航空维修基地 [16] 能源行业动态 - 202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十五五"期间预计年增用电量6000亿千瓦时 [8] - 中国华电近3年累计发电量2.04万亿千瓦时,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6.2%,总装机达2.4亿千瓦 [8][9] - 华电聚焦"新能源+"、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兴业务,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和"沙戈荒"基地建设 [10] 数字经济与铁路运输 - 《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提出7项任务,包括数据要素市场化、数字基础设施统筹及数字消费提升行动 [10] - 一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7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广深港高铁跨境旅客增长10%至729.1万人次 [18][21] - 铁路部门优化客运能力,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266列,打造"熊猫专列"等旅游品牌 [16][21] 其他行业数据 - 市场监管总局专项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重点打击原料污染、知假造假及欺骗消费者行为 [17][19] - 厦门航空维修产业形成全国领先集群,2024年营收161.45亿元,吸引16家国际航空维修企业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