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技能人才如何向“新”?
郑州日报· 2025-09-24 10:56
新职业与产业发展趋势 -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设置17个新职业赛项,体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涵盖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工业视觉系统运维、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等领域 [1] - 大赛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赛项占比超过50% [2] - 新职业是产业变革和产业创新的产物,人工智能训练师、碳排放管理员等专业性较强的新职业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新舞台,数字经济相关岗位打破传统职业边界 [2] 技能需求与人才结构变化 - 机电一体化等项目比赛难度加大,要求选手具备设备组装、电气连接、程序编写与调试等多方面能力,与企业自动化生产线高度融合 [3] - 参赛选手中博士、硕士、本科人数占比33%,高学历选手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前沿技术技能领域,反映技术技能融合发展大趋势 [4] - 大赛要求各代表团国赛精选项目选手中企业职工占比不低于50%,旨在助力职工创新创造并带动技能提升 [4] 行业人才需求与产教融合 - 注塑机制造商等企业需要大量精通数字化运维、自动化调试的现场工程师,存在显著人才需求 [5] - 《北京市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2025年版)》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5G-A技术研发与应用、人工智能产业的具身智能技术研发等18个核心领域人才紧缺程度最高 [5]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需求目录(2025)》显示四川医药健康、装备制造产业人才重度需求占比最高 [5] - 建议加强产教融合,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开设开拓思维类课程,搭建实践创新平台 [5] 技能提升与职业发展路径 -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项目考察选手在智能产线开发、生产管控、智能运维等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需具备广阔知识体系和创新思维 [3][4] - 污水处理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对AI调控等技术持续学习以适应趋势 [4]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动职业资格与职称学历比照认定,提升技能劳动者待遇和声誉 [6]
常松、老徐|新型大学投档线超“双一流”:是就业捷径,还是新误区?
观察者网· 2025-07-30 12:18
高考投档线变化趋势 - 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理工大学物理类投档线超过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传统双一流高校[1]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投档最低分566分超过特控线32分 最高分617分超过特控线83分[1][3]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最低投档分566分超过特控线32分 最高投档分600分超过特控线66分[3] 专业热度与就业关联性 - 信息类专业投档线显著高于传统优势专业 如华南农业大学信息类专业组投档线586分比深圳职业技术大学572分高出14分[4] -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类专业分数线一骑绝尘 计算机类2024年投档线647分 软件工程643分[5] - 就业成为高考志愿填报第一要义 计算机专业热捧和军警校分数线居高不下都反映就业导向[6] 行业人才需求变化 - 2024年上半年算法工程师岗位需求占比6.89% 平均招聘年薪44.76万元[14] - 智能网联工程师岗位需求占比1.34% 平均年薪43.76万元[14] - 新能源和信息产业领域平均年薪超过20万元 显著高于传统消费领域[12] 专业热度变迁规律 - 2007-2023年仅法学和通信工程两个专业始终保持热度前10位[18] - 农学、水利水电、社会学、食品科学等专业持续位于排序后10位[19] - 土木工程专业热度与中国城镇化率年变动走势一致 2015-2017年达到高峰后转入下行[20] 高等教育供给与就业市场 - 202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1222万人 比去年增加42万人[27] - 过去20年高考适龄人口减少1000万 高校录取人数增长一倍 大学就读比例从五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二[32] - GDP增速从7.5%降到5% 根据奥肯定律就业率相应下降[34] 人才培养与产业脱节 - 高校专业设置由行政部门主导 缺乏与产业界动态对接[37] - 课程内容普遍滞后产业发展 使用5-10年前的案例和工具[38] - 教师招聘以学术成果为首要标准 缺乏产业经验[37] 专业选择滞后效应 - 专业热度与员工人数增速呈同期正相关(系数0.2830)[50][51] - 专业热度与三年前薪酬增速正相关(系数0.1180)[50][51] - 专业热度与一年前产业增速正相关(系数0.1394)[50][51] 产业发展新趋势 - 人工智能专业开设高校从2018年35所扩张到2023年536所[23] - 信息技术相关交叉学科焕发生机 如数据分析和数字治理领域[25] - 新能源与人工智能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方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