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Q5

搜索文档
融资5亿,90后清华博导做机器人,「外界对我们有不少误解」
36氪· 2025-07-07 19:02
公司概况 - 星动纪元成立于2023年8月,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陈建宇创办,专注于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 [3] - 2025年7月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由鼎晖CGV资本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厚雪资本、华映资本等跟投 [3] - 已推出三款成熟产品:五指灵巧手XHand 1、轮式服务人形机器人Q5、全尺寸人形机器人STAR 1 [9] - 2025年累计交付超200台产品,客户包括全球市值TOP 10科技巨头中的9家及海尔智家、联想等企业 [10][48] 技术体系 - 采用"软硬一体"通用架构:软件层面发布融合世界模型的VLA模型ERA-42,硬件层面开发模块化机器人组件如关节模组、控制单元等 [8] - 首创融合生成式世界模型的具身大模型算法VPP,获ICML Spotlight论文收录 [6][20] - 提出全球首个结合语言模型与人形机器人的DWL算法框架,解决规划与执行对齐问题 [15][69] - 硬件采用乐高式模块化设计,关节模组、电机等核心部件均为自研,可灵活组合成双足/轮式等形态 [43][57] 商业化策略 - 实施"沿途下蛋"策略:优先出售灵巧手等组件实现现金流,逐步降低硬件边际成本并积累数据反哺研发 [10][30] - 聚焦高价值场景:工业领域主打运动能力与灵巧操作,服务领域侧重拟人化交互,当前重点落地物流与制造场景 [49][53] - 产品分两级推进:demo级产品已实现打螺钉、扫码等操作,产品级方案在物流分拣等场景达到商用标准 [52] 行业认知 - 人形机器人是手段而非目的,通过人类行为数据训练通用基础能力后可降维适配其他形态 [29] - 当前VLA模型存在语言部分过重问题,正在探索语言/视觉/动作同步预训练的新路径 [35][36] - 机器人行业将呈现多形态并存格局,硬件迭代特性使市场容许多玩家共存,不会出现大模型领域的垄断局面 [68] 研发突破 - 2024年9月发布HiRT框架,首次在VLM中增加高频动作处理模块,被英伟达等头部机构跟进 [16][69] - 2025年1月提出UP-VLA模型,实现理解/预测/策略学习三合一,可同步预测画面与控制关节动作 [22][70] - 数据获取采用"视频预训练+遥操微调"组合模式,显著降低对真机数据的依赖量 [26]
鼎晖VGC与海尔资本联合领投!清华持股具身智能企业「星动纪元」完成5亿元A轮融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07 16:33
融资与公司背景 - 公司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 由鼎晖VGC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 厚雪资本、华映资本等跟投 老股东清流资本等持续加码 [1] - 资金将用于推进人形机器人软硬技术研发与量产落地 推动"模型-本体-场景数据"闭环飞轮运转 [1] - 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 是清华大学唯一持股的具身智能企业 坚持软硬一体技术路线 聚焦通用人工智能(AGI)前沿应用 [1] 核心团队 - 创始人陈建宇教授师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Masayoshi Tomizuka 现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及上海期智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拥有超十年机器人研发经验 发表国际顶尖论文五十余篇 [2] - 核心团队成员来自清华、北大、伯克利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及世界500强企业 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0%以上 [4] 技术研发 - 基于第一性原理开展研发 重点解决机器人学习效率与任务执行能力问题 构建"端到端具身大模型+自研人形本体+全身灵巧操作"三角闭环 [5] - 模型侧持续突破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技术 2023年发布DoReMi算法框架 2024年推出HiRT架构及PAD/VPP算法框架 首创iRe-VLA训练框架 [7] - 开发出ERA-42模型 整合视觉感知、语义理解、动作预测等功能 实现单一模型对高自由度人形机器人的全流程控制 可完成上百种操作任务 [9] 产品与商业化 - 自主研发STAR1机器人 具备55个自由度 3.6m/s最高奔跑速度 24kg单手提举能力 核心零部件全栈自研 [9] - 开发轮式人形机器人Q5 与STAR1共享核心零部件 降低研发成本 已实现批量交付 2025年累计交付量达200台 海外订单占比超50% [11] - 与海尔智家、联想、北自科技等行业领先企业建立合作 在物流和零售服务领域探索创新应用 [11] 行业格局 - 人形机器人行业主要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星动纪元等 [13] - 具身智能领域主要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千寻智能等 [14]
智能读心系统、人形机器人Q5,北京科技周启动活动亮点来了
新京报· 2025-05-20 21:13
活动概述 - 2025年北京科技周启动活动暨第二十一届"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将于5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举行 [1] - 活动包含科技周启动仪式、科学家精神和科普主题报告以及前沿科技展示三大板块 [1] - 活动首次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北京科技周启动活动 [1] 前沿科技展示 - 前沿科技展示板块将对所有预约报名的观众开放 [1] - 展示内容包括人形机器人、大模型、脑机接口等十余项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科技成果 [1] - 公众可近距离接触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Q5、Casia Hand系列灵巧手 [1] - 公众可通过"意念康复系统"感受脑电波控制机器的体验 [1] 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展区 - 展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技术的突破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医学诊疗的科研进展 [2] - 展品包括微创植入式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机器人、脑网络组图谱、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颈动脉超声机器人等 [2] 机器人展区 - 展区展示水下仿生机器人和水下仿生机器鱼 [2] - 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演示AI艺术创作与诗歌生成 [2] - 智能读心系统解析微表情情绪 [2] - 数字人一体机、庙算-兵棋智能博弈平台等项目也将展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