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Walker S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从“手搓”走向量产
第一财经· 2025-06-28 11:04
2025.06. 28 本文字数:2809,阅读时长大约4.5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郑栩彤 人形机器人正在从实验室"手搓"走向工厂制造。 在深圳,创业公司智平方正在规划自建产线,以实现2028年万台场景应用的商业目标。另一家瞄准 工业应用的人形机器人厂商近日告诉记者,公司原本是工程师手动组装机器人,现在也在计划建三个 工厂。 机器人产量要增加就需要告别"手搓"、建立产线。随着人形机器人产量望向增长,供应链厂商也在加 码。6月26日,领益智造宣布公司将"All In"具身智能。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打算切入三类业务,包括 核心零部件和总成研发设计、全方位硬件服务、工业应用场景落地开发,目标是成为全球前三的具身 智能硬件制造商。领益智造是消费电子硬件上游零部件厂商,是"果链"厂商,此前也进入了汽车供应 链,今年以来则在加码机器人。 记者了解到,供应链厂商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要解决的远不止产能问题,还涉及如何推动零部件标 准化、如何降本等问题。 望向规模化生产 今年年初,智元机器人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下线,吹响了国内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号角。更多 厂商在计划建设产线、扩大产量。 6月,智平方一边推动通用智能机器 ...
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手搓”走向量产,供应链厂商加码制造
第一财经· 2025-06-27 21:14
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正在从实验室手工制造转向工厂规模化生产,多家公司如智平方、智元机器人、优必选等已开始规划或建设产线 [1][2] - 供应链厂商如领益智造加码人形机器人领域,目标成为全球前三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切入核心零部件研发、硬件服务及场景开发 [1][3] - 国内人形机器人价格明显低于海外,得益于庞大内需市场“以量制价”及成熟供应链提供的低成本替代部件 [5] 公司动态 - 智平方规划自建产线,目标2028年实现万台应用,2033年拓展至百万台规模 [1][2] - 领益智造已建成多条核心零部件产线(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等),拥有约20条手工组装线,灵巧手组装线已量产,客户包括越疆机器人、智元机器人等 [3] - 领益智造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研发和销售 [2] 生产挑战 - 零部件标准化尚未实现,定制化需求导致供应商成本高企,行业存在重复投资和内耗问题 [6] - 整机组装工艺复杂,软硬件定规难度大,例如特斯拉若未完成定规则无法实现每周几百台产量 [7] - 材料开发成为供应链新机会,3C领域材料(碳纤维、注塑材料)或应用于机器人减重,氮化镓有望用于关节无刷电机 [7][8] 供应链协同 - 人形机器人40%-50%供应链与新能源汽车重合,30%-40%基于3C消费电子 [4] - 领益智造计划通过下游对接多家机器人公司,推动上游模组厂开发通用标品以降低成本 [6] - 行业需解决组装效率问题,例如数字华夏提到量产超1000台需硬件与算法设计高度匹配 [7] 技术应用 - 氮化镓因其高功率密度优势,可能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无刷电机,单台需约40个无刷电机 [8] - 领益智造将消费电子制造标准(精密度、一致性)引入机器人生产体系 [3]
汽车早餐 | 江铃福特否认并入长安福特;丰田汽车董事长年薪1340万美元;沃尔沃中国法定代表人变更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0 09:09
稀土出口政策 - 商务部表示将依法依规加快对稀土相关出口许可申请的审查 已批准一定数量的合规申请 [2] - 中国愿与相关国家加强出口管制沟通对话 促进便利合规贸易 [2]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广西宣布自2025年6月20日24:00起暂停汽车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等补贴活动 [3] - 汽车置换更新补贴需在6月20日前提交发票锁定名额 7月20日前完成材料申报 [3] - 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继续实施 [3] 乘用车市场数据 - 6月1-15日全国乘用车零售70.6万辆 同比增长20% 环比下降9% [4] - 1-6月累计零售952.2万辆 同比增长10% [4] - 同期厂商批发71.4万辆 同比增长24% 环比增长4% [4] - 1-6月累计批发1150.4万辆 同比增长12% [4] 工业机器人发展 - 广西首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在柳州下线 首批20台将用于东风柳汽工厂 [5] 企业高管薪酬 - 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年薪增长20%至19.49亿日元(约1340万美元) [6] 半导体产业投资 - 德州仪器计划在美国投资超600亿美元扩建半导体工厂 包括得州谢尔曼两座新厂 [7] 航天领域动态 - SpaceX"星舰"S36飞船在静态点火测试时爆炸解体 原定6月30日进行第十次试飞 [8][9] 新能源汽车战略 - 奥迪重申电动化长期目标 但将根据区域差异提供BEV/PHEV/ICE多元化产品组合 [10] 企业声明与变更 - 江铃福特否认并入长安福特 称无资产重组计划 [10] - 沃尔沃中国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岑家辉 注册资本1.523亿美元 [14] - 赛力斯申请注册"赛航智行"等商标 并成立重庆赛航智行技术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 [15] 汽车行业动态 - 智界汽车免费赠送全系车型蓝牙钥匙 此前自购用户可获积分返还 [11] - 国轩高科金石全固态电池PACK系统开启装车路测 首条中试线已贯通 [12] - 萝卜快跑自动驾驶测试范围扩展至香港东涌 累计安全行驶超15000公里 [13]
新华每日播报|6月19日
新华社· 2025-06-19 19:53
港口智慧化转型 - 天津港作为我国港口智慧化转型的"试验田",持续推动传统码头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打造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 [4] - 天津港已实现集装箱与干散货码头智能化改造全覆盖,大型集装箱设备自动化率超88%,平均作业效率提升15% [4] 航运与物流 - 三峡船闸运行22周年累计通过船舶107.4万余艘次、旅客1229.1万余人次,过闸货运量达22.4亿吨,助力长江"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 [6] 机器人产业 - 柳州优必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量产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1"正式下线,具备类人形态、灵活关节及智能决策能力,能实现"一机多能"的跨场景作业 [8] 农业机械化 - 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截至6月18日收获进度达96% [11] 钢铁行业并购 - 日本制铁公司完成对美国钢铁公司的收购,将其纳为全资子公司 [20] 货币政策 - 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之间不变,为连续第四次维持利率不变 [22]
从“表演”到“工作”,人形机器人离“进厂打工”还有多久?
机器人圈· 2025-06-19 17:56
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从"表演"到"工作"的跨越面临严苛技术考核,大规模普及乐观估计需3-5年甚至更久[1] - 工业场景要求机器人具备三大核心技术集群:高保真环境感知与认知智能、高精度全身协同与灵巧操作、高可靠性工业级稳定与安全[4] - 车企和家电企业跨界布局机器人赛道,特斯拉、小鹏、广汽等6家车企已推出人形整机成品,美的自研机器人进入工厂测试[6][8] 技术挑战 - 工业场景需微米级定位精度、高级别防护等级和稳定性,例如汽车发动机装配中细微偏差会导致质量问题[5] - 工厂环境对硬件稳定性和鲁棒性要求极高,高温等恶劣条件仍是挑战[7] - 人形机器人在仓储、物流等场景效率争议存在,特斯拉前负责人认为双足设计不实用[10] 商业化进展 - 优必选全球首次签署2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应用于东风柳汽整车制造[3] - 美的机器人"美罗"已实现生产系统融合,可执行巡检、首检搬运等任务,计划下半年进入线下门店[6][7] - 优必选规划2033年实现10多种技能的通用型工业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12] 跨界企业动态 - 车企跨界优势显著:自动化、供应链管理、三电系统等技术栈与人形机器人高度重合[8] - 美的机器人已部署洗衣机工厂,完成第一阶段调试并融入生产业务系统[6][7] - 家电企业布局家庭服务机器人,未来或成智能家居中枢[8][9] 形态发展 - 未来工厂可能多形态并存:双足机器人适应复杂立体空间,轮式/履带式主导平面产线[10] - "人形"定义不应绝对化,核心是智能与好用,人形仅是实现路径之一[11] - 节卡认为人形机器人优势在于适配产线柔性化、智能化需求[10]
广西首台工业版人形机器人今日在柳州下线
快讯· 2025-06-18 23:02
6月18日,广西首台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在柳州下线,填补了广西在高端机器人核心部件及整机制造领域 的空白。首台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型号为Walker S1,此次共下线20台。与传统机械臂相比,工业版人形 机器人凭借其类人形态、灵活关节及强大的智能决策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复杂多变的产线需求,实 现"一机多能"的跨场景作业。据了解,这些人形机器人将在不久后进入当地一家车企开展实训工作。未 来,它还将与传统自动化设备协同作业,解决复杂场景的柔性无人化生产难题,为柳州乃至中国汽车工 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智能化的澎湃动能。(央视新闻) ...
先后联手优必选和智平方,东风柳汽为何甘当具身智能试验场?
南方都市报· 2025-06-16 18:17
东风柳汽与人形机器人公司合作 - 东风柳汽先后与优必选和智平方两家深圳人形机器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旨在推动汽车制造智能化、柔性化转型升级 [2] - 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和商用服务机器人Walker C已进入东风柳汽生产运营场景,分别用于车间制造和展厅接待,目前处于调试阶段 [2] - 合作核心动因是应对汽车产线的产能波动和人员流动问题,通过人形机器人实现快速人力补充和生产节拍调整 [4] 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场景 - 人形机器人当前主要承担上下料、搬运、分拣、质量检测等初级任务,尚未涉及整车装配等高复杂度环节 [8] - 在质量检测方面,人形机器人可通过内置扫描系统识别间隙、面差、色差等缺陷,精度优于人工 [8] - 物资分拣搬运场景中,机器人能实现零部件编码零误差识别和配送,显著降低人工误读风险 [8] 技术形态与成本考量 - 优必选研发双足人形机器人,智平方开发轮式机器人"爱宝",东风柳汽将根据具体工况选择适配形态 [9] - 轮式机器人在平坦结构化环境中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但双足机器人可能更适合多样化工况 [9] - 人形机器人当前裸机成本约50万元,行业普遍认为需降至20万左右才能大规模普及,但主机厂评估标准需结合具体工位ROI(替代人工数、年度人力节省、效率提升收益等) [9][10] 地方政府与产业协同 - 柳州市政府通过引导基金入股优必选,并推动其与东风柳汽合作,作为当地智能化转型重点项目 [5][6] - 智平方计划在南宁设立具身智能创新合作中心,进一步深化区域产业布局 [5] 现阶段进展与挑战 - 合作仍以研究和探索为主,大规模部署需满足生产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质量优化等综合效能条件 [4] - 人形机器人需适应现有车间环境,厂商派驻团队进行现场运维与调试以积累实操数据 [8]
具身智能下半场 :各路机器人发起场景争夺战|智能涌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8 12:50
6月7日,南方财经记者从智平方处获悉,该公司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柳汽")签署战略 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具身大模型在汽车制造全方位场景的首次深度应用,构建驱动技术迭代的数 据飞轮。 四天前,6月3日,越疆(2432.HK)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药师帮(9885.HK)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 机器人全栈技术与医药场景生态,重点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医药研发、仓储、配送及零售终端的规模 化落地。 可以发现,具身智能的下半场战役已经悄悄打响了。而下半场的胜负手就在场景上,即如何利用自身具 身智能机器人的优势,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场景,并要在这个场景上能够"有利可图"。为此,各家机器 人公司都拿出了十八般武艺来各显神通。 脑子好的机器人备受高端制造青睐 实际上,具身智能机器人进场打工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优必选和乐聚家的人形机器人都要早于智平方 进工厂。尤其是优必选比智平方更早宣布与东风柳汽之间的合作。 据公开报道,今年3月28日,东风柳汽就对外宣布将于其汽车制造工厂内部署20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 人Walker S1,并计划在上半年完成,应用于汽车整车制造,提升其制造工厂的智能化和无人化水平及 效率。 ...
从“表演型”到“实用型”:中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探索提速
新华社· 2025-05-30 10:16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以"好用、管用"为导向加速商业化落地进程从"表演型"迈向"实用型" [2] - 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迭代升级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进工厂和家庭 [2] - 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覆盖汽车贴标、衣服折叠、垃圾清理等工业、家庭、商业场景体现实用化趋势 [2] 企业商业化应用进展 - 优必选Walker S1工业人形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协同实训包括协同分拣和精密装配 [3] - 擎朗智能累计生产销售逾10万台送餐、送药等商业服务机器人 [3] - 傲意科技灵巧手可独立完成银行柜员操作如从1万元现金中抽取5张纸币无需依赖完整人形机器人 [2] 产业链生态与政策支持 - 上海浦东集聚100多家机器人企业其中90%以上位于张江科学城形成全产业链生态圈 [4] - 张江机器人谷覆盖智能软件、核心零部件、整机集成和场景应用推动人形机器人多领域落地 [4] - 国家自然基金委高技术中心认为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最佳载体应用场景将加速技术迭代 [4] 技术挑战与突破 - 叠衣服等简单人类动作需机器人调动视觉、触觉等多系统体现技术复杂性 [2] - 企业不再单纯追求"人形"而是通过模块化设计(如仿生手)实现特定场景功能 [2] - 群体智能技术实现数十台机器人协同作业标志着工业应用成熟度提升 [3]
金融服务人工智能产业加速跑
经济日报· 2025-05-23 05:57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加快迭代,迎来爆发式发展。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迅速发展的背后,金融服务发 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新兴 支柱产业。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各地纷纷开展的"人工智能+"行动,金融机构发力支持算力、机器人 等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公司。当前,金融服务人工智能产业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还有哪些难点堵点需 要进一步打通? 打造全周期服务模式 "一路走来,没有银行等众多金融机构的支持,没有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我们公司不可能实现快速 发展。"优必选党委书记、CFO兼董秘张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集人形机器人全栈技术于一体的 全球领先企业。 据介绍,近年来,该公司深耕人形机器人工业场景应用,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已进入多个工厂 开展实训。 张钜告诉记者,公司自成立起高度重视研发投入。2024年优必选全年研发投入4.78亿元,占总营收的 37%。截至2024年12月31日,优必选共持有2680项授权专利,一年内新增超500件,其中发明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