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餐产品

搜索文档
减重市场,也需“健康管理”
新华日报· 2025-06-24 07:34
减重经济市场概况 -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已突破50% [1] - 国家卫健委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 推动减重经济发展 [1] - 减重经济在健身、医疗、食品、智能科技等领域全面爆发 成为拉动内需新引擎 [1] - 中国体重管理市场预计2021-2027年年均增长10.6% 2027年规模达926亿元 [5] 医疗健康领域发展 - 医院减重门诊量每月增长30%-50% 需求显著提升 [1] - 公立医院普遍设立多学科联合减重门诊 包括营养干预/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等 [11] - 司美格鲁肽等药物需严格按适应症使用 BMI>30或BMI>24合并并发症人群适用 [10] 健身行业动态 - 国内现存健身房相关企业96.62万家 江苏6.46万家排名第三 [5] - 2024年前5月新增健身房企业11.55万家 同比增长2.54% [5] - 乐刻健身等连锁品牌推出100多元/月会员制 晚间7-8点人流量最大 [2] - 健萌等高端私教机构按3/6/9个月周期销售 已服务超100名会员 [2] - 魔瘦训练营等高端减重营地28天周期收费2-5万元 目标减重15-20斤 [3] 食品行业创新 - 代餐市场规模从2017年58.2亿元增长至2023年175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76.34% [6] - 预计2027年代餐市场规模将达3534.9亿元 [6] - "三低"食品市场占比居高不下 企业加速推出低卡食谱和健康餐配送服务 [6] - 国家新规禁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误导性食品标识 [8] 行业乱象与监管 - 部分景区和网络博主利用"体重换门票"等噱头设置消费陷阱 [7] - 食品标签存在"0糖"等文字游戏 实际含糖量与普通饮料无异 [7] - 部分消费者擅自购买减肥注射液等产品 导致健康风险 [8][9] - 行业需建立全链条监管机制 规范产品宣传和服务标准 [11]
重磅来袭!国家启动减肥攻坚战:2030全民健康体重计划正式开启!
GLP1减重宝典· 2025-06-06 17:52
健康中国新增三大行动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增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和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3项举措,与原有的15项专项行动协同推进[3][4] - 我国肥胖问题突出,34.3%成年人超重,16.4%属于肥胖,青少年超重率超过10%,需多层面联动推动健康生活方式[5] 健康体重管理措施 个人和家庭层面 - 家中常备体重秤、腰围尺定期测量,掌握健康状况[7] - 遵循"三减"原则(减油、减盐、减糖),多吃新鲜食材,少吃加工食品[7] - 学校保证每天至少30分钟体育活动,孩子每天应有2小时运动时间[7] - 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体重,防止儿童肥胖影响终身健康[7] 社会层面 - 医疗机构设立体重管理门诊,提供科学减重建议和中医调理[8] - 学校限制高糖高盐零食,确保学生运动量[8] - 社区增设免费健身设施,推广健康食堂[8] - 研发低糖低盐食品、智能手环等健康工具助力科学控重[8] 政府层面 - 通过媒体、社区广泛宣传健康体重知识[9] - 定期调查国民体重变化,及时调整政策确保措施落地[9] 企业创新方向 - 智能健康融合:智能手环、体脂秤与APP结合实现热量追踪,AI算法定制营养组合[12] - 药食同源食品开发:加入荷叶、桑叶等草本成分促进脂肪代谢,开发健脾代餐[13] - 推出儿童健康零食如低糖营养棒、健康蛋白棒替代传统高糖零食[14] - 代餐食品创新:低糖高蛋白(赤藓糖醇替代白砂糖、添加膳食纤维),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精细解决方案[14] 行业影响 - 国家"三减三健"政策推动低糖、高蛋白代餐和低GI食品需求激增,劣质产品加速淘汰[11] - 代餐头部品牌、专业运动营养企业、智能健康公司及AI营养方案企业将迎来更大盈利空间[14] - 政策推动行业升级,合规、创新和科技型企业将成为最大赢家[14]
知行合一科学轻体 管好体重拥抱健康
人民网· 2025-05-12 13:48
肥胖与健康管理 - 超重与肥胖是慢性疾病的独立病种,并可能诱发其他慢性疾病,科学体重管理可降低发病风险与危害[1] - 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预计达到70.5%,政策层面已将体重管理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维度[3] - 体重管理需综合治疗策略,包括营养、运动、药物和手术,其中营养与运动侧重生活方式培养[4] 科学减重方法 - 限能量膳食、高蛋白膳食、轻断食、低升糖指数膳食和地中海膳食是常见的减重膳食模式[4] - 代餐产品结合个性化营养方案和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减轻体重、体脂和腰围[4] - 限制能量摄入需平衡膳食,避免因过度限制饮食导致营养素缺乏[5] 减重误区与挑战 - 减重误区包括误认为超重均为营养过剩、仅关注体重斤数变化、高蛋白膳食模式选择不当及轻断食理解偏差[6] - 个体减重普遍存在难以坚持和营养健康知识欠缺的问题,需建立支持性环境[7] - 减重需长期坚持,形成适合自己的减重模式并持续实践[9] 多方协作与行业参与 - 减重需要政策支持、卫生专业单位职能发挥及交通、社区、企业等多领域协同[9] - 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行业规范制定推动代餐领域标准化建设[10] - 倡导"营养+运动"理念,通过团体运动项目支持健康体重管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