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交互模块

搜索文档
歌尔微报考港交所上市:业绩稳增显韧性,创新引领生态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30 15:50
上市计划与背景 - 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招银国际和瑞银集团[1] - 公司为歌尔股份子公司 曾于2021年12月申请科创板分拆上市 2024年5月终止分拆后转战港股IPO[1][3] - 分拆上市有助于公司把握智能终端市场机遇 提升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3] 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第五大、中国第一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4年市场份额约4.3%[5] - 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50亿颗 位居全球传感器提供商第四位[5] - 声学传感器市场份额达43% 全球排名第一[8][9] - 产品组合覆盖超400种解决方案 应用于约30种智能终端 是中国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组合最丰富的提供商[9]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从31.21亿元增长至45.36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20.55%[10][11]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26亿元、2.89亿元和3.09亿元[10]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1.20亿元 同比增长54.38% 净利润1.16亿元 同比增长55.13%[11] - 毛利率持续改善 从2022年18.5%提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20.6%[12][13] 客户结构与合作关系 - 累计服务126家直销客户 覆盖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13]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稳定在74%-81%之间 包括三星集团、小米集团等知名企业[14][15] - 自2010年起与美国跨国科技公司(客户A)长期合作 2024年贡献收入28.25亿元 占比62.3%[15] - 客户留存率表现优异 报告期内收入留存率分别达94%、154%、128%和146%[16] 研发与技术实力 - 研发团队753人 75.4%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平均行业经验超10年[17]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累计超9亿元 2024年达3.26亿元[17][18] - 拥有1825项专利 其中发明专利738项 是中国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行业专利最多的公司[19] - 报告期内分别获得49个、67个、98个和22个设计项目 专注MEMS芯片、ASIC芯片及先进封装技术开发[18][19]
歌尔微电子冲刺IPO,本年度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搜狐财经· 2025-07-24 14:09
公司上市计划 - 歌尔微电子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挂牌上市这是继2025年1月20日递表失效后的第二次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瑞银集团 [1] - 2024年歌尔股份公告拟分拆歌尔微电子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旨在搭建国际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 [6] - 2025年1月歌尔微电子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后因招股书未在6个月内通过审核而失效7月21日再次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保持不变 [6] - 此次递表前公司已完成第一轮香港上市管理层NDR预期交易规模约3亿至5亿美元 [6] 公司业务与产品 - 歌尔微电子是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产品包括传感器SiP和传感交互模块应用于手机耳机VR/AR汽车家居等领域 [3] - 公司构建的智能传感交互平台UniSense涵盖材料研发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算法软件开发系统设计等产业价值链所有关键环节 [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解决方案超400种搭载于约30种智能终端是中国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组合最丰富的提供商累计服务126家直销客户 [3] 财务数据 -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1.21亿31.01亿和45.36亿相应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3.26亿2.89亿和3.09亿 [3]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为11.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26亿元增长54%毛利为2.3亿上年同期的毛利为1.61亿元 [3] 公司背景与发展历程 - 歌尔微电子成立于2017年10月是歌尔股份旗下经营微电子相关业务的唯一子公司注册地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注册资本61243.8891万元 [5] - 根据《2025全球独角兽榜》名单显示歌尔微电子目前估值为205亿人民币较2024年有所下滑但仍是山东地区价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 [5] - 公司发展历史可追溯至2004年彼时作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部门开展MEMS研发2017年成立独立实体承接上述业务 [5] - 2019年完成微电子业务在集团内的整合后开启上市征程 [5] - 2020年11月歌尔股份董事会审议通过分拆歌尔微电子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议案 [5] - 2021年12月歌尔微电子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募资31.91亿元用于智能传感器研发MEMS传感器芯片及模组扩产等项目 [5] - 2022年3月因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主动撤回申请同年6月再次递交申请并获受理但在通过创业板上市委审核后未提交注册 [5] - 2024年5月歌尔股份公告决定终止分拆歌尔微电子至创业板上市并撤回申请文件 [5]
新股消息 | 歌尔微电子年内第二次递表港交所 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过50亿颗
智通财经网· 2025-07-22 06:48
公司上市动态 - 歌尔微电子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及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 这是该公司今年第二次递表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覆盖传感器、SiP和传感交互模块的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 专注于声学传感器 服务领域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工业应用、医疗健康等 [3] - 构建UniSense全栈技术能力平台 集成材料研发、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算法软件开发及系统设计 [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解决方案种类超400种 搭载于智能手机、智能耳机、VR/AR设备、智能汽车及智能家居等约30种智能终端 [4] 行业地位与市场份额 - 以2024年销售额计 公司是全球第五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 市场份额2.2% 中国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3] - 以2024年销售额计 公司是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 市场份额4.3% 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 市场份额43.0% [4] - 累计服务全球126家直销客户 覆盖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以2024年出货量计)和各种应用场景的领先厂商 [4] - 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50亿颗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度收入分别为31.21亿元、30.01亿元、45.36亿元人民币 2025年前三个月收入11.20亿元人民币 [6] - 2022-2024年度年内利润分别为3.26亿元、2.89亿元、3.09亿元人民币 2025年前三个月利润1.16亿元人民币 [6] - 2024年毛利率18.98%(861,030/4,536,051) 2025年前三个月毛利率20.58%(230,516/1,120,159) [7] - 2024年研发费用占比7.18%(325,528/4,536,051) 2025年前三个月研发费用占比6.02%(67,431/1,120,159) [7]
新股速递| 歌尔微,聚焦智能传感器,果链依赖未愈,弃A转港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7-14 11:59
公司概况 - 歌尔微电子成立于2017年10月,是歌尔股份旗下专注MEMS器件及微系统模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母公司歌尔股份为A股上市公司(市值790亿元)[1] - 公司获青岛微电子、中信建投、中金资本等机构投资,2025年1月20日递表港交所,保荐机构包括中金、中信建投、招银国际、UBS[1] - 赴港上市目的为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芯片领域)和拓展市场份额[1] 产品与市场地位 - 产品矩阵分为传感器(24年前三季度营收占比77%)、SiP(17.9%)、传感交互模块(4.8%)三大类[3][4] - 传感器领域:全球第四大供应商,声学传感器市占率29.4%(全球第一),覆盖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累计出货超40亿颗[3] - SiP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耳机等设备,传感交互模块全球市占1.6%(中国第一)[3][4] - 开发智能传感交互平台UniSense,覆盖材料研发至系统设计全产业链环节[4] 客户结构 - 全球113家直销客户,包括苹果(24年前三季度贡献营收61.8%)、歌尔股份(7.8%)、荣耀、小米、Meta、微软等[2][7] - 汽车领域客户包括蔚来ET9、法雷奥,智能触控面板已上车[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2年31.2亿元(-6.78%)、23年30.0亿元(-3.85%)、24年前三季度32.7亿元(+52.17%)[9][10] - 毛利率:22年18.5%、23年17.2%、24年前三季度19.4%,低于瑞声科技(22.1%)和敏芯股份(24.2%)[10][11] - 经调整净利润:22年3.8亿元、23年2.5亿元、24年前三季度2.8亿元,净利率持续下滑[11] - 经营现金流:22年6.9亿元、23年6.0亿元、24年前三季度-0.26亿元,账上现金20.5亿元[12] 研发与运营 - 研发人员746名(占比26%),持有1800项专利(704项发明专利),研发投入24年前三季度2.239亿元(+20.8%)[13] - 存货周转天数从22年116天降至24年前三季度69.6天,反映消费电子需求复苏[14][15] 风险因素 - 供应商集中:CR5供应商占比71.9%,芯片主要依赖英飞凌(采购占比55.7%)[16][17] - 客户集中:苹果收入占比61.8%,CR5客户占比79.9%[20] - 关联交易:母公司歌尔股份为第二大客户,应收款中关联方金额扩大至24年前三季度1.06亿元[22] - 消费电子周期: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降12%,24年增7%但25Q1增速放缓至0.2%[29] - 产能利用:潍坊、荣成、越南厂利用率超83%,青岛厂仅48.6%(因SiP研发占用产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