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交互

搜索文档
百亿并购+子公司赴港上市,歌尔股份从果链依赖到双线出击,苹果“枷锁”的钥匙在哪?
搜狐财经· 2025-07-25 17:47
战略布局 - 公司实施"双线"战略,同步推进104亿港元(约95亿元人民币)收购香港联丰旗下两家子公司及分拆歌尔微电子赴港上市,加速重构产业链布局 [2] - 收购标的米亚精密和昌宏实业2024年未经审计合计营收达91.1亿港元,旨在增强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域垂直整合能力 [3] - 分拆子公司歌尔微电子二次递表港交所,该公司为全球第五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 [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总营收1009.54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精密零组件业务营收150.51亿元(占比14.9%),同比增长15.85%,毛利率提升至21.51% [4][5] - 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44.93%至26.65亿元,但智能硬件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57%至571.99亿元 [5][7] - 境内收入同比增长30.63%至93.79亿元,境外收入占比仍高达90.71% [5] 业务结构 - 三大主营业务占比:智能硬件56.66%、智能声学整机26.05%、精密零组件14.90%,其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41% [5] - 精密零组件成为增长引擎,受益于AI技术推动智能硬件对精密结构件需求提升 [3][4] - 直销模式占比99.45%,经销模式收入同比增长35.48%但规模仅0.55亿元 [5] 苹果依赖症 - 苹果订单曾推动公司2010-2021年营收从26.45亿飙升至782亿,但2022年AirPods Pro 2订单暂停暴露客户集中风险 [6] - 歌尔微电子62.3%收入来自苹果,且前五大客户集中度从2022年75.5%升至2025年Q1的80.5% [12][13] - 供应链依赖英飞凌芯片,采购占比超50%,自研芯片传感器出货量仅占30% [13] 子公司上市进展 - 歌尔微电子经历两年半创业板IPO折戟后转战港股,2024年营收45.36亿元(同比+51.1%),净利润3.09亿元 [9][11] - 2025年Q1收入11.2亿元,期内利润1.16亿元,但面临行业竞争激烈(全球市场份额2.2%)及消费电子周期波动 [11][12] - 公司为全球第五大智能传感交互方案商,中国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11]
新股前瞻|歌尔微二递表:中国传感龙头如何破解大客户依赖与全球化挑战?
智通财经网· 2025-07-24 16:38
该公司构建了UniSense,一个集成在材料研发、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算法软件开发及系统设计的全栈技术能力的平 台。该公司的平台令能够根据客户需求以最优的成本提供高性能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 市场普遍认为,全球贸易局势复杂多变及客户本地化服务需求提升的背景下,未来具备全球化产能布局、本地化运营、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优势的供应链企业,将更具市场竞争力,而赴港上市正是消费电子供应链企业深化全球化布局的重要 抓手之一。 在赴港上市潮之下,歌尔微的全球化发展步伐能否更加深入呢? 传感器龙头业绩仍难掩波动 据招股书,歌尔微是一家覆盖传感器、SiP和传感交互模块的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尤其专注于声学传感器。该 公司持续与全球客户挖掘市场需求、完成产品定义,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工业应用、医疗健康等领域提 供智能化的传感交互体验。 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等消费电子供应链企业纷纷奔赴港股或宣告港股上市计划。歌尔股份旗下的控股子公司歌尔微电子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歌尔微")也再度吹响赴港号角。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7月21日披露,歌尔微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及 瑞银集团为其 ...
歌尔微电子冲刺IPO,本年度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搜狐财经· 2025-07-24 14:09
7月21日,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尔微电子)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据悉,这已经是该公司继2025年1月20日递表 失效后的第二次申请,此次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瑞银集团。 2020年11月,歌尔股份董事会便审议通过分拆歌尔微电子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议案;2021年12月,歌尔微电子正式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募资31. 91亿元,用于智能传感器研发、MEMS传感器芯片及模组扩产等项目。后因受新冠疫情影响,歌尔微电子于2022年3月主动撤回申请,并于同年6月再次递 交申请并获受理,但在通过创业板上市委审核后,歌尔微电子却一直未提交注册。至2024年5月,歌尔股份公告称,基于市场环境等因素考虑,决定终止 分拆歌尔微电子至创业板上市,并撤回申请文件。 由于沪深交易所IPO受政策调整影响较大,并且考虑港股市场更符合国际化发展需求,2024年歌尔股份公告拟分拆歌尔微电子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旨 在搭建国际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2025年1月,歌尔微电子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瑞银 集团。后由于该招股书并未在6个月 ...
山东传感器龙头冲刺港交所!中国第一,年入45亿,小米三星是大客户
芯世相· 2025-07-24 13:52
公司概况 - 歌尔微成立于2017年10月,总部位于山东青岛,业务覆盖传感器、SiP和传感交互模组,专注于声学传感器,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领域 [5] - 2024年营收超45亿元,是全球第五大、中国第一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 [5] - 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50亿颗,服务全球126家直销客户,覆盖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 [8] - 拥有中国最丰富的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组合,截至2025年3月31日解决方案超400种,搭载于约30种智能终端 [9]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1.21亿元、30.01亿元、45.36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3.26亿元、2.89亿元、3.09亿元 [10] - 2025年前3个月营收11.20亿元,年内利润1.16亿元,毛利率从2022年18.5%提升至2025年前3个月20.6% [12] - 传感器业务占比最高,2024年占营收78.5%,其中声学传感器占74.1% [14] - 2022-2024年传感器销量超51亿颗,平均售价从1.6元/件提升至1.8元/件 [14][15] - 超过70%收入来自中国大陆,东南亚市场占比约17-21% [15][16] 技术研发与产能 - UniSense平台集成全栈技术能力,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高性能解决方案 [17] - 截至2025年3月底拥有753名研发人员,平均行业经验超10年,持有1825项专利(738项发明专利) [19] - 在潍坊、荣成、青岛及越南经营四个生产基地,总设计年产能约24亿件 [19][20] 客户与供应商 - 五大客户收入占比75.5%-80.5%,其中客户A(美国跨国科技公司)占比49.4%-62.3% [21][22] - 留存客户收入留存率2023-2025年达128%-154% [23] - 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69.2%-76.1%,最大供应商A(欧洲半导体公司)占比47.2%-59.1% [28][29] - 芯片占材料成本40%-48%,与供应商A签订战略协议确保MEMS/ASIC芯片供应 [25][31] 股权与历史 - 歌尔股份为控股股东,持股83.40% [33] - 曾于2021年申请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未果,2024年转向港交所主板上市 [32] - 与歌尔股份存在关联交易,2024年向其销售产品3.35亿元,采购7900万元 [35][36] 发展战略 - 计划持续研发高性能传感器,扩大解决方案种类,推动SiP轻量化/微型化/智能化 [39] - 目标巩固消费电子领域优势,拓展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工业应用、医疗健康等新兴领域 [39]
280亿估值!歌尔微电子冲击港股IPO,严重依赖大客户苹果
格隆汇· 2025-07-23 18:21
公司概况 - 歌尔微电子是歌尔股份分拆的子公司,专注于MEMS传感器领域,历史可追溯至2004年[3][4] - 2017年独立成立公司,2021年完成改制并获外部融资,投后估值206亿元,2024年估值达280亿元[5][6] - 歌尔股份持有公司83.4%权益,核心管理层来自歌尔股份,拥有25年以上行业经验[7][8] - 公司构建UniSense全栈技术平台,累计出货传感器超50亿颗,服务全球126家客户包括苹果、小米等[10] 业务结构 - 2024年收入结构:传感器占比78.5%(声学传感器占74.1%)、SiP业务16.1%、传感交互模组5.2%[14][15] - 产品覆盖400余种,应用于智能手机、VR/AR、智能汽车等30类终端,涉及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10] - 2022-2025年毛利率波动:18.5%、17.2%、19.0%、20.6%,2023年因产品迭代放缓导致均价从1.6元降至1.3元[16][17] 财务表现 - 收入规模:2022年31.21亿元、2023年30.01亿元、2024年45.36亿元、2025年Q1达11.2亿元[12] - 净利润表现:2022年3.26亿元、2023年2.89亿元、2024年3.09亿元、2025年Q1为1.16亿元[12] - 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75%,苹果贡献超55%(2023年除外),歌尔股份亦为主要客户[18] 行业竞争 - 2024年全球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市场规模2068亿元,预计2029年智能终端出货量增至42.3亿台[23][24] - 行业CR10份额41.6%,歌尔微电子为全球第五大、中国第一大供应商,市场份额2.2%[27][28]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楼氏电子、英飞凌等国际厂商,最大厂商市场份额达11.2%[27] 上市动态 - 公司曾于2021年申请创业板上市,2024年撤回后转战港股,2025年1月首次递表失效后于7月二次递表[2] - 2024年至今超80家A股公司计划A+H双重上市,包括协创数据、卧龙电驱等[1][29]
【IPO前哨】歌尔微底色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7-22 20:33
歌尔微上市申请 - 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21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此前1月20日的申请已失效 [2] 歌尔微与歌尔股份关系 - 歌尔微历史可追溯至2004年,最初为歌尔股份的MEMS研发部门 [3] - 2009年实现首款声学传感器量产并开始研发传感交互模组 [4] - 2014年开始研发MEMS压力传感器并于2016年量产 [5] - 2017年起作为独立实体运营,2021年实现SiP量产 [6] - 2024年收入45.36亿元,占歌尔股份同期收入的4.49% [6] - 歌尔股份持有歌尔微83.40%控制性权益 [7] 歌尔微业务构成 - 主要业务包括传感器、SiP和传感交互模组 [8] - 传感器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和医疗领域 [9] - 拥有MEMS和ASIC芯片内部设计能力,但晶圆制造外包 [10] - 2024年声学传感器市场份额达43%,全球排名第一 [13] - 2025年3月产能利用率达88.8%,年设计产能24亿件 [14] 财务表现 - 2024年毛利率18.98%,2025年Q1提升至20.58% [17] - 2024年经调整净利率8.04%,2025年Q1升至11.90% [17] - 自研芯片搭载率从2022年9.9%提升至2025年Q3的31.1% [15] 市场地位 - 2024年全球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排名第五,市场份额2.2% [13] - 传感器收入全球第四,市场份额4.3% [13] 募资用途 - 完善解决方案组合并扩大业务范围 [12] - 迭代UniSense平台提升技术能力 [12] - 加强全球产业链合作 [12] - 战略投资或收购聚焦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领域 [12]
歌尔微电子二次递表港交所
经济观察网· 2025-07-22 18:14
公司上市动态 - 歌尔微电子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这是该公司第二次递表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及瑞银集团 [2]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前身为歌尔股份旗下MEMS研发部门 2017年独立 现为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 覆盖传感器、SiP和传感交互模组 [3] - 专注声学传感器 服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工业应用、医疗健康等领域 构建UniSense全栈技术平台 [3] - 2024年销售额全球第五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 市场份额2.2% 中国市场份额第一 [3] - 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50亿颗 解决方案种类超400种 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耳机、VR/AR设备等约30种智能终端 [3] - 累计服务全球126家直销客户 覆盖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及多领域领先厂商 [3] 研发与技术实力 - 设立芯片研究院和先进封装技术研发中心 拥有753名研发人员 [4]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59亿元、2.64亿元、3.26亿元 2025年一季度达0.67亿元 [4] - 持有1825项专利 含738项发明专利 为中国智能传感交互行业专利数量第一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1.21亿元、30.01亿元、45.36亿元 同期利润为3.26亿元、2.89亿元、3.09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收入达11.20亿元 [4]
歌尔微电子招股书解读:一季度收入大增54.4%,净利润却下滑43.6%
新浪财经· 2025-07-22 08:28
业务模式 - 公司采用平台化商业模式,覆盖材料研发、芯片设计到算法软件开发等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的关键环节,通过UniSense全栈能力协同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 [2] - 产品线包括传感器(声学、压力、惯性传感器)、SiP(TWS SiP、触控SiP等)及传感交互模组(车载类和消费类),具有高度定制灵活性,声学传感器在尺寸、SNR等性能优于行业平均 [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54.4%,但净利润2.305亿元同比下滑43.6%,呈现收入与利润背离现象 [1][4][5] - 传感器业务收入占比持续超69%(2025Q1达80.8%),其中声学传感器占比75.4%;SiP业务占比波动(2025Q1为12.9%),传感交互模组规模较小但呈增长趋势 [9][10] 盈利结构 - 毛利率受成本增长压力推测承压,净利率下滑或与研发投入增加、市场推广费用上升有关,但招股书未披露具体毛利率数据 [6][7] 行业地位 - 公司为全球第五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及中国第一大,但盈利指标与同业对比需进一步分析以明确竞争地位 [14] 客户与供应链 - 服务全球126家直销客户包括前九大手机厂商,需关注客户集中度风险 [15] - 供应商集中度若较高可能影响原材料供应稳定性及采购议价能力 [16] 股权与管理 - 需评估实控人及大股东持股结构稳定性,管理层履历及激励机制对战略执行的影响 [17][18] 业务挑战 - 成本控制不力导致净利润下滑,需优化供应链及生产流程以提升盈利能力 [12][13] - 关联交易公允性需核查,可能影响财务独立性 [11]
新股消息 | 歌尔微电子年内第二次递表港交所 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过50亿颗
智通财经网· 2025-07-22 06:48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7月21日披露,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歌尔微电子)向港交所主板 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及瑞银集团为其联席保荐人。这是该公司今年第二 次递表。 据招股书,歌尔微电子是一家覆盖传感器、SiP和传感交互模块的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尤其 专注于声学传感器。该公司持续与全球客户挖掘市场需求、完成产品定义,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 能家居、工业应用、医疗健康等领域提供智能化的传感交互体验。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2024年销售额计,该公司是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市场份额为4.3%,而最 大的传感器供应商市场份额为16.6%,该公司亦是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市场份额为43.0%。 该公司的解决方案种类丰富,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超400种,广泛搭载于智能手机、智能耳机、 VR/AR设备、智能汽车及智能家居等约30种智能终端,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该公司是中国智能传感交 互解决方案组合最丰富的提供商。 该公司打造了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整合上游供应链资源并深度链接下游客户需求,广泛赋能各应用 领域的全球客户。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于往绩记录期间,该公 ...
新股速递| 歌尔微,聚焦智能传感器,果链依赖未愈,弃A转港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7-14 11:59
公司概况 - 歌尔微电子成立于2017年10月,是歌尔股份旗下专注MEMS器件及微系统模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母公司歌尔股份为A股上市公司(市值790亿元)[1] - 公司获青岛微电子、中信建投、中金资本等机构投资,2025年1月20日递表港交所,保荐机构包括中金、中信建投、招银国际、UBS[1] - 赴港上市目的为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芯片领域)和拓展市场份额[1] 产品与市场地位 - 产品矩阵分为传感器(24年前三季度营收占比77%)、SiP(17.9%)、传感交互模块(4.8%)三大类[3][4] - 传感器领域:全球第四大供应商,声学传感器市占率29.4%(全球第一),覆盖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累计出货超40亿颗[3] - SiP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耳机等设备,传感交互模块全球市占1.6%(中国第一)[3][4] - 开发智能传感交互平台UniSense,覆盖材料研发至系统设计全产业链环节[4] 客户结构 - 全球113家直销客户,包括苹果(24年前三季度贡献营收61.8%)、歌尔股份(7.8%)、荣耀、小米、Meta、微软等[2][7] - 汽车领域客户包括蔚来ET9、法雷奥,智能触控面板已上车[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2年31.2亿元(-6.78%)、23年30.0亿元(-3.85%)、24年前三季度32.7亿元(+52.17%)[9][10] - 毛利率:22年18.5%、23年17.2%、24年前三季度19.4%,低于瑞声科技(22.1%)和敏芯股份(24.2%)[10][11] - 经调整净利润:22年3.8亿元、23年2.5亿元、24年前三季度2.8亿元,净利率持续下滑[11] - 经营现金流:22年6.9亿元、23年6.0亿元、24年前三季度-0.26亿元,账上现金20.5亿元[12] 研发与运营 - 研发人员746名(占比26%),持有1800项专利(704项发明专利),研发投入24年前三季度2.239亿元(+20.8%)[13] - 存货周转天数从22年116天降至24年前三季度69.6天,反映消费电子需求复苏[14][15] 风险因素 - 供应商集中:CR5供应商占比71.9%,芯片主要依赖英飞凌(采购占比55.7%)[16][17] - 客户集中:苹果收入占比61.8%,CR5客户占比79.9%[20] - 关联交易:母公司歌尔股份为第二大客户,应收款中关联方金额扩大至24年前三季度1.06亿元[22] - 消费电子周期: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降12%,24年增7%但25Q1增速放缓至0.2%[29] - 产能利用:潍坊、荣成、越南厂利用率超83%,青岛厂仅48.6%(因SiP研发占用产能)[28]